欢迎访问《重庆医学》官方网站!

咨询热线:023-61965157 RSS
慢性宫颈炎物理治疗后脱痂期出血原因分析及对策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 探讨宫颈物理治疗后脱痂期出血的原因及处理。 方法 将慢性宫颈炎物理治疗患者3 320例中创面脱痂期出血204例(6.14%,204/3 320)分为急性感染组,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史组,雌激素治疗组及其他组,行不同处理,分析出血原因,评价不同处理方法的疗效。 结果 急性感染组112例(54.90%,112/204),VVC史组49例(24.02%,49/204),雌激素治疗组31例(15.20%,31/204),其他组12例(5.88%,12/204),分别予以抗感染治疗、抗真菌治疗、补充雌激素治疗,与对照组比较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宫颈物理治疗后,应根据脱痂期出血患者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止血方案,应重视抗假丝酵母菌治疗及补充雌激素治疗。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周德平,顾华妍,杨 君,等.慢性宫颈炎物理治疗后脱痂期出血原因分析及对策[J].重庆医学,2010,(01):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