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重庆医学》官方网站!

咨询热线:023-61965157 RSS
原发性肝癌并发门静脉癌栓临床探讨
CSTR: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PHC)并发门静脉癌栓(PVTT)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01年至2010年300例PHC并发132例PVTT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年龄、性别、肝硬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肿瘤类型、生化指标、甲胎蛋白(AFP)、凝血酶原时间(PT)等相关因素及癌栓发生的部位与PVTT的相关性。 结果 300例PVC中合并PVTT132例(44%)。其中40~60岁年龄组、弥漫型病灶、有腹水患者发病率较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硬化、HBsAg阳性、PT延长、AFP增高、清蛋白(Alb)降低,总胆红素(TBIL)>22是相关危险因素。癌栓好发部位在门静脉主干,发病率为68.9%。 结论 PHC合并PVTT易发生于腹水患者、HBsAg阳性、有肝硬化基础、弥漫型病灶的中年男性,肝脏储备功能差是其危险因素,好发部位为门静脉主干。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分享到微博
    发 布
引用本文

翁敬飚,阮海兰,韦 玲,等.原发性肝癌并发门静脉癌栓临床探讨[J].重庆医学,2010,(17):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1480
  • 下载次数: 434
  • HTML阅读次数: 0
  • 引用次数: 0
历史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