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基于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24 h MII-pH)监测技术,分析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儿的反流与反流阻抗特点,探讨可能引起食管外症状的病理损伤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3年3月于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就诊并诊断为GERD的252例患儿临床资料,利用24 h MII-pH监测GERD患者的各项指标,分析其反流特点,包括反流物不同性质(液体、气体、混合)、酸度(酸、弱酸、无酸)、体位(直立位、仰卧位)和最高阻抗位(距贲门15 cm高度)的阻抗监测数据。结果252例患儿中以呼吸系统症状为首发的有223例(88.5%)。155例患儿成功完成24 h MII-pH监测获取报告,根据Boix-Ochoa综合评分>11.99分和酸暴露时间百分比(AET)>4%将患儿分为酸反流阳性组(GERD组,n=83)和酸反流阴性组(非GERD组,n=72),酸反流阳性率为53.6%。无论有无气体反流,GERD组酸反流阻抗次数多于非GERD组(P<0.05);有气体反流时,GERD组弱酸、无酸反流阻抗次数少于非GERD组(P<0.05)。不同液体、气体、混合及酸度反流时,直立位反流阻抗次数多于仰卧位(P<0.05)。GERD组酸、直立位、仰卧位反流阻抗次数多于非GERD组(P<0.05)。两组总反流阻抗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体反流可能在以消化道外症状为主要表现的GERD儿童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