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科卫联合医学科研项目(2023MSXM024);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项目(2020FY103)
目的了解2007-2023年重庆市严重先天性心脏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其综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医院监测数据,将2007-2023年重庆市出生缺陷监测机构监测的453例严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纳入研究,分别按年份、围产儿性别、孕妇常住地(城/乡)、孕妇年龄、不同地域等类别分组,采用χ 2检验分析不同类别严重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差异,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变化趋势。结果2007-2023年,重庆市共监测围产儿1 468 005例,发现严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53例,发生率为3.09/万,其中房室间隔缺损发生率为2.16/万,法洛四联症发生率为0.66/万,大动脉转位发生率为0.27/万。城镇总发生率高于乡村(χ 2=64.08,P<0.001),都市区高于渝东南城镇群、渝东北城镇群(χ 2=49.34,P<0.001),女性高于男性(χ 2=5.63,P=0.018)。不同年龄段发生率呈U形分布(χ 2=31.63,P<0.001),<20岁组及≥35岁孕妇组发生率较高,25~<30岁组发生率较低。2007-2023年重庆市严重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在2016年出现转折点,2007-2016年逐渐上升(APC=15.95),2016-2023年逐渐下降(APC=-15.36)。结论2007-2023年,重庆市严重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先上升再下降,且存在时间、地区和人群差异。
王芬 ,尹光辉 ,张杰 ,冯苗 ,刘俊 △.2007-2023年重庆市严重先天性心脏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重庆医学,2025,54(2):505-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