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创新药物研究和发展的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正在迅速兴起, 它将有利于提高我国创新药物研究的实力和整体水平。为建立起我国药物研究的自主创新体系,使我国创新药物研究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的整体水平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因此,应充分利用国际生命科学的最新发展,开展创新药物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建立高水平的创新药物研究体系,提高药物创新能力。在“关键路径研究”中,实施转换医学研究或转换研究不但影响医药企业的新产品研发过程,也会对研发机制产生深远的影响。特别是提出把握转换研究与新药研发三要素的关系,对提高研发效率十分重要。因而需要科学的支持系统用于评价路径,这些科学支持系统,包括技术标准、研究工具、注册政策和注册的科学标准等,以推进发明的实现。分析药物被淘汰的原因,可以认为转换研究链是关键,现有的动物疾病模型和安全性评价研究方法所获得资料运用到人、到疾病治疗,还有相当距离。其中以动力学研究为主线的ADME/E/T在转换研究链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经腺病毒表达载体转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165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体内外基因表达的特点。 方法 构建VEGF基因腺病毒表达载体,将VEGF165基因转染到MSCs中。用RTPCR法检测转基因MSCs中基因表达情况。 结果 转基因MSCs及其分化的子代细胞均有VEGF165的表达,并持续2周左右时间。 结论 经腺病毒表达载体转染VEGF165基因的MSCs在体内外均有良好的基因表达。
摘要:目的 通过检测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肺耐药相关蛋白(LRP)、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5种耐药基因表达蛋白在儿童常见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儿童恶性肿瘤耐药的机制,为临床选择敏感的个体化化疗方案提供实验室证据。 方法 选择40例儿童常见恶性肿瘤的病理切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5种耐药蛋白(Pgp、MRP1、LRP、GSTπ、TopoⅡ)的表达,分析常见儿童恶性肿瘤耐药蛋白的表达及差异,分析儿童常见恶性肿瘤多药耐药的机制。 结果 (1)Pgp在卵黄囊瘤所有结构中都呈高阳性率、高强度的表达,说明Pgp过度表达是造成卵黄囊瘤耐药的主要机制。MRP1所介导的药物耐药性可能为卵黄囊瘤耐药的补充机制。LRP、GSTπ在卵黄囊瘤多药耐药机制中可能起着协同作用。(2)横纹肌肉瘤中Pgp、GSTπ的表达较其他耐药蛋白高。(3)神经母细胞瘤中Pgp、MRP1、TopoⅡ的表达较高。(4)肾母细胞瘤中LRP、TopoⅡ的表达较其他几种耐药蛋白低。(5)恶性淋巴瘤中5种耐药蛋白的表达均低。 结论 不同的肿瘤类型具有不同的耐药基因表达特点,其肿瘤细胞的耐药机制也有所差异,可据此科学、合理、高效地选择敏感药物进行化疗,从而达到治愈恶性肿瘤的目的。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高糖刺激后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胞内Smad泛素调节因子2(Smurf2)的表达,探讨泛素化降解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 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大鼠肾系膜细胞分别设正常对照组(葡萄糖浓度5.6mmol/L)、20mmol/L高糖组、30mmol/L高糖组、甘露醇组。分别用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法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各组细胞Smurf2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 结果 (1)正常对照组系膜细胞Smurf2的 mRNA和蛋白表达较弱。(2)高糖组Smurf2的mRNA和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增强( P <0.05),呈浓度依赖性。 结论 高糖可诱导肾系膜细胞Smurf2表达增强。提示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病理进程。
摘要:目的 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量化比较不同颅内肿瘤脑浸润程度。 方法 选择颅内肿瘤62例,其中脑胶质瘤30例,脑膜瘤17例,脑转移瘤15例,诊断均经病理检查证实;建立不同颅内肿瘤的脑浸润病理标准,确定肿瘤病理脑浸润程度;利用MRI常规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比较,测定肿瘤瘤周水肿区的分量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确定肿瘤影像脑浸润程度;比较分析不同肿瘤间的脑浸润程度差异。 结果 胶质瘤30例中,按病理脑浸润程度分为重度8例,中度10例,轻度8例,无脑浸润4例;脑膜瘤17例中,有病理脑浸润者7例,无病理脑浸润者10例。平均影像脑浸润值(平均瘤周水肿区FA值):胶质瘤0.16±0.09,脑膜瘤0.39±0.16,脑转移瘤0.37±0.08;脑胶质瘤瘤周水肿区的FA值显著低于脑膜瘤和脑转移瘤( P <0.05)。 结论 从病理分析角度无法横向比较不同类型脑肿瘤的脑浸润程度;从影像量化分析的角度比较,脑胶质瘤的脑浸润程度明显超过颅内非胶质来源肿瘤。
摘要: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激素抵抗患者肾脏组织中cJun和cFos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根据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将45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分为3个组:激素敏感组、激素抵抗组、复发后抵抗组,每组15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肾组织中cJun和cFos的表达,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复发后抵抗组和激素抵抗组肾组织中cJun和cFos含量明显高于激素敏感组( P <0.05) ;复发后抵抗组肾组织中cJun和cFos与激素抵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肾组织中cJun和cFos的升高可能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激素抵抗有关;检测肾组织中cJun和cFos表达变化有助于判断预后和调整治疗方案。
摘要:目的 研究Src蛋白在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增殖凋亡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Src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PP2不同浓度处理HepG2细胞前后,使用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MTT法检测Src蛋白的表达以及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 结果 Src蛋白在HepG2细胞中高表达,用不同浓度PP2处理HepG2细胞后,能够显著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增加凋亡。 结论 Src蛋白在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的增殖凋亡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摘要: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HL60/ADR 以及MCF7/ADR多药耐药(MDR)的逆转。 方法 用MTT法观察细胞的生长抑制效应,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以及细胞内阿霉素浓度,RT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Mdr1、MRP基因和Bcl2蛋白表达。 结果 加入姜黄素后耐药细胞系逆转指数分别为4.18(HL60/ADR)和3.39(MCF7/ADR),与单纯应用阿霉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有明显的促凋亡作用,耐药细胞系内的ADR浓度明显升高;RT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姜黄素对上述耐药细胞系的MRP以及 Bcl2表达有抑制作用。 结论 姜黄素可能作为多药耐药的逆转剂应用于MDR逆转。
摘要:目的 探讨磁共振技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和氢质子MR波谱( 1HMR spectroscopy, 1HMRS)在非典型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选择2002年10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颅脑外伤患者58例,根据诊断标准将全部病例分为DAI组和非典型DAI组,进行FLAIR和 1HMRS检查,再随机选择20名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观察FLAIR对DAI组及非典型DAI组病例的诊断能力;利用 1HMRS比较DAI组和非典型DAI组胼胝体膝部、压部和基底节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和磷酸肌酸(NAA/Cr)、胆碱复合物/肌酸和磷酸肌酸(Cho/Cr)、肌醇/肌酸和磷酸肌酸(mINs/Cr)以及谷氨酸和谷氨酰胺/肌酸和磷酸肌酸(Glx/Cr)等指标的差异。 结果 较之常规MRI,FLAIR对轴索病灶的发现能力明显提高,非典型DAI组的病灶分布及形态和DAI组类似,两者不同在于非典型DAI组分布于间脑以下水平的病灶明显少于DAI组。DAI组、非典型DAI组和对照组的NAA/Cr与Cho/Cr在胼胝体膝部、压部和基底节部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INs/Cr和 Glx/Cr在胼胝体膝部和压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和对照组及非典型DAI组相比,DAI组于胼胝体膝部、压部和基底节有NAA/Cr降低和Cho/Cr升高,于胼胝体膝部和压部有mINs/Cr和 Glx/Cr升高;和对照组相比,非典型DAI组于胼胝体膝部和压部有NAA/Cr降低和Cho/Cr升高,于胼胝体膝部有mINs/Cr升高,但变化程度均比DAI组低。 结论 非典型DAI组不仅有和DAI组类似的病灶分布和形态,还在胼胝体部位有与DAI组类似的伤后生化代谢改变,区别在于损伤波及范围和严重程度的不同。表明DAI不仅是重型脑伤的一种,它也存在于轻、中型脑伤中,磁共振技术在非典型DAI诊断中有很大价值。
摘要:目的 设计、合成针对雄激素受体(AR)基因的具有高干扰效率的siRNA,观察其对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方法 设计、合成多个针对AR的siRNA,转染前列腺癌细胞LNCaP,筛选出对AR基因干扰效率最高的AR siRNA,用RTPCR检测AR mRNA水平,并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 结果 采用Silencer siRNA Construction Kit成功合成了AR siRNA,转染LNCaP细胞,筛选出一个对其生长抑制作用最强的siRNA,并证实AR mRNA水平显著下降,LNCaP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为78.2%。 结论 针对雄激素受体的siRNA可沉默雄激素受体基因,并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395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改良Gensini评分分为4组:G0(0分)为对照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由轻到重分为G1(0~5分)组、G2(5~10分)组、G3(>10分)组,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随机抽取4组中的88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血清IL8水平。 结果 G1~3组血清IL8水平分别为(320.06±243.19)pg/mL、(983.40±579.09)pg/mL、(1 401.61±645.05)pg/mL,有逐渐增高的趋势;G0组测得值为(473.14±202.97)pg/mL,与其他3个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G2组、G3组与G1组相比血清IL8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但是,在校正了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血压、血脂、血糖水平的影响之后,IL8与冠心病病变程度无显著相关( r =0.029, P >0.05)。 结论 血清IL8水平的增高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一定相关性,但不能作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独立预测因素。
摘要: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VD)的危险因素和临床诊治。 方法 对采取药物、康复及高压氧等综合治疗措施治疗的VD患者85例进行临床分析总结。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与VD的关系。以MMSE、HDS、BDS、ADL量表评价其疗效。 结果 85例患者经过综合治疗,85%的患者临床痴呆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后MMSE、HDS、ADL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BDS 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贫血、高血压、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冠心病与VD有关,可能是VD的独立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可以显著提高VD的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大鼠百草枯(PQ)中毒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百草枯组和血必净组,每组30只。百草枯组和血必净组大鼠腹腔内注射百草枯,对照组注射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血必净组同时给予血必净治疗。3d后测支气管肺组织NFκB活性细胞、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细胞、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活性和肺叶湿/干重比。 结果 百草枯组和血必净组支气管肺组织NFκB活性细胞、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总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巨噬细胞数、BALFNE和肺叶湿/干重比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血必净组各指标明显低于百草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血必净可抑制NFκB及炎性细胞活性,对百草枯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有治疗作用。
摘要:目的 构建可作为DNA疫苗的包含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6E7与C3d3 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并在体外进行表达和鉴定。 方法 采用PCR 技术扩增HPV16 E6E7片段,将该片段插入到pMDT18载体中后,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SG.SS.C3d3.YL和pSG.SS.YL,构建E6E7与C3d3 融合基因及E6E7表达质粒pSG.SS.E6E7.C3d3.YL和pSG.SS.E6E7.YL。经限制性酶切鉴定和DNA 序列测定后,将重组质粒pSG.SS.E6E7.C3d3.YL、pSG.SS.E6E7.YL转染COS7细胞,用Western blot及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其表达。 结果 经酶切、DNA测序及转染真核细胞后表达产物的鉴定结果显示,重组质粒构建成功。 结论 构建的质粒可在真核细胞内正确表达,为其作为DNA疫苗诱导免疫效应的动物实验打下了基础。
张 妍,周文英,邬伟明 , 等
摘要: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CD4 +CD25 +T调节细胞的作用是否存在缺陷及药物(地塞米松、小剂量氨茶碱)对其作用的影响,为有效控制哮喘提供依据。 方法 分离哮喘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 +CD25 +T调节细胞及CD4 +CD25 -T淋巴细胞并培养,设CD4 +CD25 +T调节细胞组、CD4 +CD25 -T淋巴细胞组及CD4 +CD25 +T调节细胞联合 CD4 +CD25 -T淋巴细胞组,第3组又分为氨茶碱干预组、地塞米松干预组及空白对照组,72h后取培养上清液用ELISA法检测IFNγ、IL5、IL13水平。 结果 健康对照者CD4 +CD25 +T调节细胞可抑制IFNγ、IL5及IL13的生成( P <0.01),哮喘患者仅抑制IFNγ、IL5的生成( P < 0.01 );地塞米松预处理CD4 +CD25 +T调节细胞后,健康对照者CD4 +CD25 +T调节细胞抑制IFNγ( P <0.05)、IL5( P <0.01)、IL13( P <0.01)生成能力增强,哮喘患者抑制IL5、IL13生成能力增强( P <0.01);采用氨茶碱预处理后,健康对照者CD4 +CD25 +T调节细胞抑制IL5( P <0.01)、IL13( P <0.05)生成能力增强,哮喘者抑制IL5的能力增强( P <0.01)。 结论 哮喘患者CD4 +CD25 +T调节细胞在抑制Th2型细胞因子产生方面存在部分功能缺陷;地塞米松可增强健康者和哮喘者CD4 +CD25 +T调节细胞抑制Th2型细胞因子的能力;氨茶碱可增强健康者CD4 +CD25 +T调节细胞抑制Th2型细胞因子的能力,部分增强哮喘者CD4 +CD25 +T调节细胞的该抑制能力。
摘要:目的 探讨利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肝动脉介入化疗(TACE)对中、晚期肝癌进行综合治疗的疗效。 方法 将确诊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45例分为A 、B组,A组23例先行TACE后再行HIFU治疗(治疗剂量20s,40s,8次,1次/周,总疗程3~4 周;B 组22例单纯行HIFU治疗,治疗剂量同A组。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和近期疗效。 结果 A组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7例,CR + PR 82.6%;B 组CR 0 例,PR13例,CR+PR 5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3.97 , P =0.03)。肝脏急性不良反应A 组1 级3 例,2 级1 例,无3 、4 级不良反应。B 组1 级2 例,无2 级以上不良反应。 结论 HIFU联合TACE能提高中、晚期肝癌的疗效,不增加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床旁胸部X线表现和质量控制,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指导临床早期治疗。 方法 根据X线诊断及分级标准,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6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床旁胸部X线表现。 结果 床旁X线胸片上,Ⅰ级病变(仅有小颗粒状阴影的轻微改变)8例,Ⅱ级病变(较大密集颗粒阴影,可见充气支气管征)19例,Ⅲ级病变(病变进一步加重,肺野呈磨玻璃样,心膈模糊不清)27例,Ⅳ级病变(肺野普遍密度增高,称之为“白肺”)6例。 结论 床旁X线胸片对肺透明膜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的影像表现特点,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48例患者资料,均进行了超声与数字乳腺钼靶和CT检查。采用行×列χ 2方法比较超声与数字钼靶、CT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 结果 乳腺癌数字乳腺钼靶表现为不规则星芒状边缘肿块伴多形性钙化、单纯性星芒状边缘的肿块、单纯钙化、乳腺结构紊乱和结构紊乱并钙化;CT表现不规则软组织肿块,边缘毛刺,肿块内外伴有和(或)不伴有钙化及肿块周围脂肪间隙变形,同时可发现腋窝淋巴结肿大、双肺改变;超声表现分叶状或蟹足状的不规则肿块,肿块回声不均,可有细小强回声团,CDFI在肿块内及周边可探及丰富血流信号。数字钼靶检查准确诊断乳腺癌46例,误、漏诊2例。CT检查准确诊断44例,误诊4例。超声检查准确诊断40例,漏、误诊8例。超声与数字钼靶、CT诊断乳腺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361)。手术证实腋窝淋巴结转移15例,CT检查准确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9例,数字钼靶和超声检查准确诊断6例,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481)。 结论 影像检查可为乳腺癌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手术前常规CT检查有价值。
摘要:目的 观察疏血通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血浆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剂1(PAI1)及D二聚体(DD)变化并观察其心绞痛及心电图STT的改善。 方法 将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在冠心病常规二级预防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治疗14d),对照组(冠心病常规二级预防)60例,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PAI1、DD、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变化;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STT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PAI1下降( P <0.05),PT、APTT、INR延长( P <0.05),15例(25%)患者DD值较治疗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45例(75%)患者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PAI1、DD、PT、APTT、INR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的STT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 结论 疏血通可安全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PAI1、DD,延长PT、APTT、INR,并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STT。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 对1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的术中观察及术后随访。 结果 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1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操作简单,术后固定可靠。 结论 老年粗隆间骨折常合并骨质疏松,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此类疾病,疗效可靠,有利于骨折愈合,并能减少老年患者的并发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 方法 回顾分析86例进展期胃癌术后临床病理资料。 结果 86例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75.6%。T 2和T 3、T 4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4.5%、88.6%。BorrmannⅠ、Ⅱ型为54%,BorrmannⅢ、Ⅳ型为91.8%。病灶直径小于5.0cm组为60.1%,≥5.0cm组为87.5%。各组淋巴结中以第3组转移率最高为52.2%,其他依次为第4、6、7、8、5组淋巴结。 结论 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淋巴结多限于N 1及N 2;弥漫型胃癌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局限型;浸润浆膜层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浆膜下组;病灶大于或等于5.0cm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小于5.0cm组。
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物理治疗后脱痂期出血的原因及处理。 方法 将慢性宫颈炎物理治疗患者3 320例中创面脱痂期出血204例(6.14%,204/3 320)分为急性感染组,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史组,雌激素治疗组及其他组,行不同处理,分析出血原因,评价不同处理方法的疗效。 结果 急性感染组112例(54.90%,112/204),VVC史组49例(24.02%,49/204),雌激素治疗组31例(15.20%,31/204),其他组12例(5.88%,12/204),分别予以抗感染治疗、抗真菌治疗、补充雌激素治疗,与对照组比较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宫颈物理治疗后,应根据脱痂期出血患者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止血方案,应重视抗假丝酵母菌治疗及补充雌激素治疗。
摘要:目的 观察术后短期机械通气对伴中、重度呼吸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影响。 方法 26例择期行上腹部和胸腔手术伴中、重度呼吸功能不全COPD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血气指标、术后呼吸衰竭(PRF)及再插管率等。 结果 观察组术后血气指标优于对照组。对照组5例需再插管,观察组术后48h内均成功脱机,无1例需再插管。 结论 术后短期预防性机械通气对伴中、重度呼吸功能不全COPD患者可显著改善呼吸状况及气体交换,降低PRF及再插管率,缩短住院时间。
摘要:目的 比较腰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和持续硬膜外麻醉(CEA)在二次剖宫产手术中的效果。 方法 选择70例择期二次剖宫产孕妇,随机分为腰硬膜外联合麻醉组(36例)和持续硬膜外麻醉组(34例),观察两种方法的麻醉效果、合并症、对孕妇血流动力学和对新生儿的影响,手术者对麻醉方法和产妇术后镇痛的评价。 结果 腰硬膜外联合麻醉组与持续硬膜外麻醉组比较具有用药量少、起效时间快、镇痛完善和腹部肌肉松弛好等优点,手术者对麻醉效果和产妇对术后镇痛都满意。 结论 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具有持续硬膜外麻醉和腰麻的双重优点,对于二次剖宫产手术仍能达到很满意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持续硬膜外 麻醉。
摘要:目的 探讨后路经椎弓根短节段内固定及融合术治疗伴脊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应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对24例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行撑开复位、减压、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比较神经功能恢复及骨折复位情况来评估疗效。 结果 24例患者获得10~18个月随访。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有3例无恢复,其他患者均有1~2级的恢复。23例患者椎体高度基本恢复正常,后凸Cobb角恢复正常。 结论 对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采用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行撑开复位、短节段固定及植骨融合术,临床效果较好。
摘要: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单纯二尖瓣狭窄(rheumatic pure mitral stenosis,RMS)左心房压力变化。 方法 回顾分析242例RMS成功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患者资料,按有无心房颤动分为窦性心律组(122例)与心房颤动组(120例),分别对两组病程、心功能状态、左心房内径、瓣口面积、左心房最大压力、左心房最小压力、左心房平均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两组二尖瓣口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心房颤动组年龄大于窦性心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病程明显长于窦性心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心功能亦明显差于窦性心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心房颤动组左心房内径较窦性心律组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心房颤动组左心房最大压力、左心房最小压力、左心房平均压均低于窦性心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单纯二尖瓣狭窄患者发生心房颤动后左心房压力下降,左心房内径进一步扩大可能是主要原因。
摘要:目的 评价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在靶控输注异丙酚麻醉诱导过程中预测老年患者麻醉深度的精确程度。 方法 40例年龄60~80岁老年全麻手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Ⅱ级,靶控输注异丙酚诱导,最初血浆靶浓度设置在0.5μg/L,每隔5min 增加0.5μg /L,直至改良清醒镇静(modified 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MOAA/S)评分为0后5min停止。试验中监测患者BIS、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 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MOAA/S评分、靶控输注系统预测血浆部位浓度值。 结果 (1)BIS值随MOAA/S评分下降而下降,在MOAA/S评分为0~1、1~2、3~4、4~5时BIS值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MAP在MOAA/S评分3~2时下降有统计学意义( P <0.05)。HR在各级MOAA/S评分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BIS、MAP、HR与MOAA/S评分的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0.929、0.421、0.085。BIS、MAP、HR在区分不同MOAA/S评分时的预测概率(prediction probability,Pk)分别为0.94、0.67、0.54。(3)BIS与异丙酚靶控输注预测效应部位浓度存在线性回归关系(决定系数 r 2=0.833, P <0.01)。 结论 在老年患者靶控输注异丙酚平稳麻醉诱导状态下,BIS能够准确地区分清醒和麻醉后的不同意识水平,可靠地预测麻醉深度。
摘要:目的 分析助产机构剖宫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 方法 对重庆市2003~2008年产科质量调查资料、3个区县3 278份住院分娩病例和331例住院分娩孕产妇访谈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开展剖宫产术的助产机构逐年增加,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第1位的剖宫产指征是社会因素;影响剖宫产率的因素有孕产妇的年龄、孕产妇受教育程度、分娩孕周、首次产前检查孕周等。 结论 剖宫产只是解决产科问题的手段之一,无限制地提高剖宫产率是错误的,应针对其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来控制和降低剖宫产率。
摘要:目的 探讨腰椎棘突间Coflex固定治疗L 4~5 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伴轻度不稳的疗效。 方法 该院于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采用Coflex固定收治了18例L 4~5 腰椎管狭窄症伴轻度不稳患者,行椎管减压或加髓核摘除术后行Coflex 固定。术后3、12个月随访时行腰椎正侧位、屈伸动力位X线检查,测量L 4~5 及L 3~4 节段活动度、L 4~5 椎间隙后缘高度,选用JOA和VAS评分评价手术效果。 结果 手术时间(72±14.6)min;出血量(56±25.4)mL;VAS评分和 JOA评分术前与术后VAS、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前、术后3、12个月随访L 4~5 节段活动度(ROM)、L 4~5 椎间隙后缘高度(PDH)显示术前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L 3~4 活动度各时间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Coflex固定治疗L 4~5 椎管狭窄症伴轻度不稳,短期疗效良好,在稳定病变节段同时能减轻相邻运动节段应力防止其继发退变。
摘要:
版权所有 ©《重庆医学》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渝ICP备09008230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