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摘 要:目的 观察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TAFs)中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表达,探讨其与食管胃交界腺癌的关系。 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FAP、HGF在食管胃交界腺癌、正常胃黏膜及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结果 正常胃黏膜及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上皮和间质组织内均未见FAP或HGF阳性细胞,在食管胃交界腺癌标本间质中可见FAP、HGF阳性细胞。 结论 FAP、HGF阳性细胞数目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数目等相关。
摘要:摘 要:目的 探讨肾癌干细胞在肾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肾癌细胞检测其CD133表达情况,并研究其凋亡特性;然后将其悬浮于含有表皮生长因子(EGF)和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的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7d,收集干细胞球,同时收集利用含10%胎牛血清培养基培养的肾癌细胞作阴性对照,分别检测其CD133表达情况,并研究其凋亡特性。 结果 悬浮培养2d后出现肾癌干细胞球,培养7d后干细胞球明显增多,收集干细胞球,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表达CD133 +细胞约占(8.25±1.43 )%,阴性对照中CD133 +细胞只占(1.22±0.34)%,并且较前者具有较高的凋亡率。 结论 利用无血清体外培养并收集悬浮生长的肾癌细胞的方法可以从肾癌细胞中获取肾癌干细胞;肾癌干细胞较一般瘤组织有较低的凋亡率,维持着肿瘤的无限增殖。
摘要:摘 要:目的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人源性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纯化表达蛋白并进行Western blot鉴定。 方法 根据Gen Bank中人源性Aβ142编码序列,分为3个片段人工合成,经退火延伸为全长dsDNA序列,酶切后连接至表达质粒pET28a(+)构建为重组质粒pET28aAβ142,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株中,筛选高表达株,诱导表达,利用Ni +株亲和纯化表达蛋白,SDSPAGE后,转印PVDF膜,进行Western blot鉴定。 结果 获得纯化的大肠杆菌表达蛋白Aβ142,表达形式为包涵体,经Western blot鉴定为人源性Aβ142蛋白。 结论 本研究获得了纯化的Aβ142蛋白,为下一步采用Aβ142标记该蛋白作为诊断分子奠定了基础。
摘要:摘 要:目的 研究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Treg)在胃癌组织中的分布数量及意义。 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Treg数量变化;同时用免疫磁珠细胞分选技术分选出高纯度的CD4 +CD25 +T细胞,经体外刺激后检测胞内白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分泌水平。 结果 正常组织中Treg数量为(8.40±0.52)%,胃癌组织中Treg数量明显增高〔(11.51±0.64)%〕。经体外刺激后,胃癌组织中Treg分泌的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TGFβ)较正常组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reg可能通过分泌IL10和TGFβ等抑制性细胞因子干扰抗体抗胃癌的免疫反应。
摘要:摘 要:目的 体外观察茶多酚对肺高转移性腺样囊性癌细胞株(ACCM)生长、Fas及其配体Fasl表达的影响。 方法 (1)采用MTT比色实验法观察茶多酚对ACCM细胞增殖的影响;(2)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不同浓度茶多酚对ACCM细胞中Fas及其配体Fasl表达的影响。 结果 (1)茶多酚对ACCM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加入不同浓度茶多酚后,Fas蛋白在ACCM细胞中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Fasl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随浓度增加更为明显。 结论 茶多酚可影响ACCM细胞中Fas、Fasl表达,茶多酚具有抑制ACCM细胞生长的作用可能与此有关。
摘要:摘 要: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对糖尿病大鼠心肌微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 方法 将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C组)、糖尿病模型组(D组)、替米沙坦干预组(T组)。给药12周末结束实验。用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心肌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达,电镜下观察心肌微血管改变。 结果 D、T组心肌中HGF水平高于C组,T组高于D组。电镜下T组心肌细胞表面积和心脏血管细胞基底膜厚度小于D组。 结论 替米沙坦能够改善糖尿病心肌微血管病变,可能与增加糖尿病大鼠心肌HGF表达有关。
摘要:摘 要:目的 探索新的既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鼻腔、鼻窦的生理功能和结构的完整性,又可达到与经典鼻内镜手术相同的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的鼻内镜鼻窦手术方式。 方法 选择8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行保留部分钩突的鼻内镜鼻窦手术,对照组行经典的鼻内镜鼻窦手术。术后根据主观症状及复查时鼻内镜下局部状态对疗效做综合评价。 结果 实验组治愈36例,对照组32例;实验组发生术后并发症2例,对照组11例。结果表明钩突部分切除术与钩突切除术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于钩突切除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结论 该术式可达到与经典鼻内镜鼻窦手术相同的疗效,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典鼻内镜鼻窦手术。
摘要:摘 要:目的 了解不同年代心境障碍住院患者的诊断类型及处方模式变化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将入住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诊断为心境障碍患者分为2002年组(过去组)及2007年组(现在组),采用CCMD3进行再诊断,并对两组患者的诊断亚型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与归类分析。 结果 现在组单相躁狂及复发性抑郁的诊断比例减少,首次抑郁发作及双相躁狂的诊断比例增加;现在组使用第2代抗抑郁药、第2代抗精神病药及新型情感稳定剂的频率明显高于过去组,使用锂盐的频率明显降低;现在组抗抑郁药加情感稳定剂使用频率明显低于过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抗抑郁药加抗精神病药的使用比例明显高于过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抗精神病药加情感稳定剂使用比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心境障碍的诊断分型越来越细,临床医生注重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增效治疗。
摘要:摘 要:目的 了解鼻咽癌患者年龄及其病理组织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分期的构成及关系。 方法 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5~2008年确诊的鼻咽癌患者的年龄、病理组织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分期等构成情况。 结果 患者年龄12~86岁,平均(49.88±12.07)岁,患病高峰年龄段为41~60岁;低分化鳞状细胞癌所占比例最大(92.4%);鼻咽部鳞状细胞癌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低于腺癌及泡状核细胞癌患者;主要首诊症状为涕血、鼻出血、颈部包块等;Ⅲ、Ⅳ期所占比例最大(28.0%、 37.8 %)。 结论 鼻咽癌患者以中年男性多见,临床症状以涕血、颈部包块为主,多属中晚期低分化鳞状细胞癌。
摘要:摘 要:目的 探讨热疗对SMMC7721肝癌细胞的影响。 方法 将SMMC7721肝癌细胞置恒温循环水浴锅中(42.5± 0.5 )℃孵育1h,然后放入37℃、5%CO 2的培养箱中继续培养,分别于热处理后0、6、12、24h采用倒置显微镜(LM ×400)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予Annexin V/PI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予366EC和FITC羊抗鼠IgG处理细胞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DR5表达,用Fluo3/AM负载细胞检测胞内Ca 2+ 浓度的变化。 结果 热疗可导致肿瘤细胞形态改变,表现为细胞变小,变圆,脱落,出现空泡;热疗可抑制细胞增殖,细胞热疗后0、6、12、24h细胞抑制率分别为22.18%、26.76%、31.30%、36.62%。热疗后0h细胞凋亡率为15.00%,其中早期凋亡率为2.00%,晚期凋亡率为 13.00 %;热疗后6h细胞凋亡率为65.45%,其中早期凋亡率为43.23%,晚期凋亡率为22.22%;热疗后12h细胞凋亡率为12.32%,其中早期凋亡率为4.60%,晚期凋亡率为7.72%;热疗后24h细胞凋亡率为22.58%,其中早期凋亡率为7.15%,晚期凋亡率为 15.43 %。热疗后0、4、8、12、24h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分别为18.13、7.87、13.01、37.23μmol/L,对照组为14.28μmol/L。热疗后0、6、12、24h细胞膜DR5表达率分别为79.74%、83.22%、91.28%、92.52%,对照组为83.02%。 结论 热疗导致肿瘤细胞凋亡的因素是复杂的,DR5表达增加和细胞内Ca 2+ 增加是原因之一;热疗可增加肿瘤细胞DR5的表达,提示热疗加化疗或其他治疗可能会增加疗效。
摘要:摘 要:目的 探讨高强聚焦超声(HIFU)热疗联合局部放疗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对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方法 35例胰腺癌患者采用常规分割照射(每次1.8~2.0Gy,每周5次),放射治疗剂量为70~72Gy,平均每例患者接受3次HIFU治疗,对其进行疗效评价,观察患者的临床受益反应(CBR),并用化学免疫分析法检测消化道癌相关抗原(CA199)和癌胚抗原(CEA)浓度。 结果 35例胰腺癌患者中共20例临床受益,CBR率达57.14%。治疗前后CA199、CEA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HIFU热疗联合局部放疗能控制肿瘤进展,改善生活质量,对肿瘤标志CA199、CEA有明显下调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摘要:摘 要:目的 观察肝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疗效之间的关系。 方法 用ELISA法检测42例非手术肝癌患者放疗前1d、放疗开始后7d及1个月时血浆VEGF含量。按近期疗效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按治疗前VEGF含量分为高水平组与低水平组,分析近期疗效、无疾病进展时间及1年生存率与VEGF之间的关系。 结果 近期有效率(CR+PR)为71.4%,无效率(NC+PD)为28.6%。有效组放疗前后血浆VEGF水平均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0)。治疗前高、低水平组无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3.1、6.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0),1年生存率分别为42.9%、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0)。 结论 肝癌患者血浆VEGF水平可作为放疗效果预测指标。
摘要:摘 要:目的 评价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性反转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用常规G显带方法分析3例生殖器发育障碍的社会性别为女性患者的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并采用FISH分析其X、Y染色体。 结果 FISH结果与G显带核型一致,3例患者均为46,XY女性性反转。 结论 FISH 对于性反转颇具诊断价值,对中期分裂相有限及分散不佳的染色体标本均可作出明确诊断。
摘要:摘 要:目的 了解罗格列酮类药物对糖尿病患者降糖以外的作用。 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68例,其中2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36例(A组),无大血管病变32例(B组),并选择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C组)。分别测定3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观察罗格列酮治疗前后A组血清hsCRP、血糖等变化。 结果 A、B组血清hsCRP水平均高于C组,A组明显高于B组; A组罗格列酮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明显下降。 结论 罗格列酮类能明显抑制炎症反应,发挥其对大血管的保护作用。
摘要:摘 要: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并与传统腔内放疗比较。 方法 将64例Ⅱb~Ⅳa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0例为腔内后装放疗;研究组34例为后程适形放疗。 结果 对照组和研究组总有效率及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6.7%、86.7%、66.7%、56.7%和97.1%、91.2%、70.6%、6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的早期并发症(直肠反应、阴道炎)、晚期并发症(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分别为60.0%、46.7%、36.7%、30.0%和 35.3 %、20.6%、14.7%、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Ⅱb~Ⅳa期宫颈癌后程适形放疗与传统腔内照射疗效相似,并发症更低,可替代后者。
摘要:摘 要:目的 探讨影响重型溶血尿毒综合征(HUS)的预后因素,并评价治疗方法。 方法 分析10例重型HUS患儿临床资料,采用血浆置换加连续血液净化等综合治疗措施。 结果 本组病例急性期均存活,溶血控制,肾及其他各脏器功能大多恢复正常。随访时间3个月至10年,血压、尿素氮(BUN)、肌酐(CRE)恢复正常8例,尿常规正常7例,尿常规轻度异常3例;反复发生溶血并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经积极治疗溶血控制,BUN、CRE均恢复正常;尿液检查正常1例,轻度蛋白尿、血尿1例,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1例。 结论 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为急性期病情轻重及是否早期采用以血浆置换加血液净化为主等综合治疗 措施。
摘要:摘 要:目的 评价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法在血清梅毒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1)分别收集临床确诊梅毒患者89例和非梅毒患者135例血清标本,分别用TPPA法和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法进行梅毒抗体检测,以FTAABS法为金标准,评价TPPA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2)将非梅毒患者分为老年组(≥60岁)65例和非老年组(<60岁)70例,比较不同年龄组TPPA法假阳性率。 结果 (1)TPPA法检测确诊梅毒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4%、91.1%、87.5%、96.1%,与FTAABS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TPPA法在老年组的假阳性率为15.38%,高于非老年组(2.86%),也高于FTAABS法(老年组为4.62%,非老年组为1.43%)。 结论 TPPA法在临床梅毒血清学确认检测中应结合FTAABS法加以确证,以提高梅毒诊断的准确性。
摘要:摘 要: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对青年人脑梗死病因的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青年脑梗死病例48例,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分析患者血管病变类型和部位。 结果 48例青年脑梗死患者血管异常率为52%,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最多(17例,占35%),其次为动脉炎(10%),Moyamoya病为7%。脑叶梗死是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主要病变部位。 结论 青年脑梗死患者血管病变较为常见,脑血管造影在青年脑梗死患者病因诊断上具有重要作用。
摘要:摘 要:目的 探讨3种取精方式获得的精子进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比较精液精子、附睾精子、睾丸精子进行ICSI治疗后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及妊娠率等。 结果 3种取精方式获得的精子进行ICSI治疗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3种取精方式获得的精子进行ICSI治疗的临床效果相似,精子的成熟度可能不会影响ICSI的临床效果。
摘要:摘 要:目的 探讨国产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总结分析24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胶囊内镜检查资料。 结果 共检出病变20例,包括小肠肿瘤5例(间质瘤2例,小肠癌2例,淋巴瘤1例),血管畸形3例,新鲜出血3例,小肠多发及孤立溃疡3例,小肠钩虫病2例,小肠糜烂2例,Meckel憩室1例,结肠息肉1例。 结论 国产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率可达83.3%,且安全易为患者接受,可作为该类疾病首选检查方法。
摘要:摘 要:目的 研究以帕瑞昔布行超前镇痛对术后患者血浆β内啡肽的影响。 方法 将60例ASA (美国麻醉师协会根据患者体质状况和对手术危险性进行的分级)Ⅰ~ Ⅱ级的子宫肌瘤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经腹子宫全切术者随机分为3组( n =20),A组:不施行超前镇痛;B组:术前30min 缓慢静注帕瑞昔布40mg;C组:术毕时缓慢静注帕瑞昔布40mg。3组术后均不进行自控镇痛。分别于术前、术毕时、术后12、24h 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浆β内啡肽浓度。 结果 B组血浆β内啡肽浓度波动不明显,A、C组术后血浆β内啡肽浓度明显升高,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 组与A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以帕瑞昔布行超前镇痛能够有效减少术后患者血浆β内啡肽的生成,抑制应激反应。
摘要:
摘要:
摘要:
许 平,周燕荣,李延萍 , 等
摘要:
摘要:
摘要:
版权所有 ©《重庆医学》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渝ICP备09008230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