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摘 要:目的 探讨RNA干扰Slug基因表达对胰腺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脂质体转染法将表达siRNASlug的真核表达载体pGenesil1SlugsiRNA (pSlugsiRNA)和空载体pGenesil1NegsiRNA (pNegsiRNA)导入PANC1 细胞,G418筛选阳性细胞,获得稳定转染的阳性克隆。观察siRNASlug对Slug表达的沉默及对胰腺癌细胞体外侵袭转移的抑制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不同处理组细胞中Slug mRNA 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测定蛋白表达水平。建立不同组裸鼠原位胰腺癌模型,观察Slug沉默对裸鼠原位胰腺癌转移的抑制作用。结果 pSlugsiRNA组细胞内Slug mRNA及Slug蛋白的表达被有效沉默。重组细胞基底膜(Matrigel)侵袭实验显示,pSlugsiRNA组、空白对照组、pNegsiRNA组穿透基底膜细胞数分别为(35±10)、(228±71)、(219±72)个/高倍镜(×200),pSlugsiRNA组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pNegsiRNA组,差异分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裸鼠体内实验表明,pSlugsiRNA组的肿瘤转移结节、肝脏转移结节、腹水明显减少。结论 RNA干扰Slug基因表达对胰腺癌细胞侵袭转移有抑制作用,Slug可能成为胰腺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摘要:摘要:目的 构建人源乳腺癌噬菌体单链抗体库,并筛选乳腺癌特异性单链抗体(Scfv)。 方法 利用乳腺癌患者癌旁淋巴组织来构建抗乳腺癌噬菌体抗体库。通过正常乳腺细胞(MCF10F)和乳腺癌细胞(MCF7 )筛选富集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噬菌体抗体活性。 结果 成功的构建了1个4.2×10 7的噬菌体抗体库,并从该库中筛选到6株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 有结合活性的阳性克隆。 结论 从人源乳腺癌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到6株特异性噬菌体抗体,为下一步进行单链抗体的乳腺癌放射性核素显影及治疗奠定了基础。
摘要:摘要:目的 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DNA修复基因hMLH1的甲基化状况,分析其与PTC的T1799A BRAF基因突变的关系。 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对60例PTC和20例癌对侧甲状腺正常组织进行hMLH1的甲基化检测。直接测序法检测上述标本中T1799A BRAF突变。 结果 60例PTC中,hMLH1甲基化的发生率为23%(14/60),T1799A BRAF突变率为65%(39/60)。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中,没有检测到hMLH1的甲基化或突变。基因的甲基化或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没有显著关联。携带T1799A BRAF突变的PTC较携带野生型BRAF基因的PTC更容易发生DNA修复基因的甲基化〔13/39(33%) vs 1/21(5%), P =0.022〕。 结论 PTC中DNA修复基因hMLH1的甲基化较T1799A BRAF突变少见;甲基化与T1799A BRAF突变有关联。
孙海梅,郭 涛,喻 卓 , 等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限制猪心肌梗死范围的作用。 方法 滇南小耳猪10只,随机分为2个组。实验组( n =5):在X线的监控下,经右股动脉置入冠状动脉球囊导管至左前降支,球囊扩张阻断血流60 min,予8次球囊放气30 s、充气30 s短暂缺血再灌注即缺血后处理;对照组( n =5):不行缺血后处理,直接撤除球囊。测定缺血前、再灌注2 h及24 h心肌酶学指标。再灌注72 h采用2,3,5氯化三苯基氯四氮唑(TTC)染色确定心肌梗死面积。 结果 再灌注后2 h,两组的磷酸肌酸激酶(CK)及乳酸脱氢酶(LDH)较缺血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再灌注后24 h,实验组的CK、LDH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病理学检查显示缺血后处理组梗死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缺血后处理有缩小猪急性心肌梗死面积的保护作用。
摘要:摘要:目的 探索血管活性肠肽(VIP)和调宁蛋白(Calponin)在胆囊平滑肌和Oddi括约肌中的表达,并评估二者在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1)动物模型: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20只,喂普通饮食;结石组20只,饲喂含1.2 g/d胆固醇的成石饮食4周。免疫组化法测定Calponin、VIP在胆囊平滑肌和Oddi括约肌中的表达。 结果 结石组16只出现胆囊结石,19只出现胆固醇结晶,对照组无结石及结晶出现;结石组胆囊平滑肌Calponin和VIP阳性产物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Oddi括约肌Calponin和VIP阳性产物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Calponin阳性表达与VIP呈正相关。 结论 胆囊排空功能在胆囊结石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胆囊结石家兔胆囊排空障碍与Calponin、VIP明显相关。
摘要:摘要:目的 分析12项肿瘤标志物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进而运用Bayes法(贝叶期法)建立多肿瘤标志物前列腺癌判别函数,探讨Bayes法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方法 用蛋白芯片法检测2 177例恶性肿瘤患者(其中21例前列腺癌)和2 111例正常及良性病变者的12项常见肿瘤标志物,应用Bayes法建立肿瘤三级判别诊断函数。 结果 (1)一级判别函数对前列腺癌诊断准确率为83.97%,灵敏度为71.28%,特异度为82.11%。二级判别函数对前列腺癌诊断诊断的准确率为 96.87 %,灵敏度为93.33%,特异度为100%。(2)三级诊断判别函数对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率为81.82%,部分前列腺癌被误诊为食管癌。(3)成功建立了新的多肿瘤标志物流程诊断软件。 结论 基于Bayes法建立诊断判别函数能显著提高前列腺癌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摘要:目的 机械分离并酶解小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神经元(SGN)细胞,观察其A型钾通道的电生理特性。 方法 对生后 1~ 6 d的小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组织进行机械分离并酶解,对SGN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并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和分析A型钾通道电流。 结果 新生小鼠SGN在机械分离和酶解条件下,可以获得良好的细胞形态。SGN的A型钾通道在-60 mV时激活,+40 mV时失活,能被细胞外的4氨基吡啶阻滞。 结论 成功建立了机械分离并酶解SGN细胞的方法,SGN的A型钾通道具有激活快、失活快的特点。
摘要:摘要: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在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2例宫颈鳞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VEGFC及VEGFR3的表达,AE1/AE3检测盆腔淋巴结微转移。 结果 免疫组化AE1/AE3检测淋巴结转移检出率显著高于HE染色检出率;宫颈鳞癌中VEGFC的阳性表达率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CINⅡ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CINⅢ无明显差异;VEGFR3阳性淋巴管数显著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 VEGFC表达与VEGFR3阳性淋巴管数呈明显正相关;VEGFC及VEGFR3均与淋巴结的转移有关。 结论 AE1/AE3检查有利于发现淋巴结微转移;VEGFC可能通过促进淋巴管的生成,从而利于宫颈鳞癌的浸润转移。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进展期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其近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17例接受腹腔镜辅助下进展期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 结果 17例患者全部手术成功,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1例,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3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3例。手术时间平均为(409.4±107.8)min、平均切口长度(6.2±1.1)cm、平均出血量(317.6±233.8)mL,淋巴结清扫数目平均(13.7±6.4)枚。其中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1例切口感染,1例右侧胸腔积液;所有病例均无切缘癌残留,术后平均卧床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3.8±0.6)、(5.1±0.9)d。 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能够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摘要:摘要:目的 通过对双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特点的分析,探索矫治双侧唇裂术后继发鼻唇畸形的一种理想方法。 方法 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12例双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患者在前唇设计上唇V形皮瓣,延长鼻小柱、增加前唇高度;同时在下唇设计Abbe瓣,转移至上唇修复唇珠,协调上下唇宽度,从而改善双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 结果 所有皮瓣存活,术后鼻唇外形明显改善。 结论 采用上唇V形皮瓣联合下唇Abbe瓣可以较好地修复双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
摘要:摘要:目的 观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前后Ki67的表达,探讨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 方法 45例乳腺癌患者经空心针穿刺获取组织学证实,经2~4个周期采用表柔吡星加紫杉醇(ET方案)或长春瑞滨加顺铂(NP方案)新辅助化疗后进行病理学反应评价,并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化疗前后Ki67的表达变化情况。 结果 新辅助化疗后病理组织学反应评价:病理完全缓解(pCR)为6.67%(3/45),病理部分缓解(pPR)为64.44%(29/45),pSD为28.89%(13/45),总有效率(pCR+pPR)为 71.11 %。化疗前后Ki67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NAC后Ki67阳性表达者病理学缓解有效率高于阴性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ET方案(或NP方案)新辅助化疗有较好的疗效,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Ki67下降患者显示较好的疗效,可作为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独立有效指标。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用细胞角蛋白 CK20 及 CEA 检测 53 例常规病理检查无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周围淋巴结 509 枚。 结果 53例结直肠癌患者中21例有淋巴结微转移 (39.6%) 。微转移与浸润深度有关,深层组织的微转移阳性率高于浅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PT3、PT4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PT1、PT2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低分化癌微转移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对常规检查淋巴结为阴性的结直肠癌,微转移检测可能对准确地确定临床分期、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积极临床意义。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肝脏损害的临床特点。 方法 对该院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23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3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有152例出现肝损害,占64.4%,其中轻型胰腺炎(MAP)56.5% (104/184),重症胰腺炎(SAP)92.3% (48/52),SAP较MAP肝功能损害发生率高,损害程度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急性胰腺炎大多伴有肝损害,其损害程度与胰腺炎病情轻重程度相关。
摘要:摘要:目的 分析重庆两家三甲医院肺炎克雷伯菌(K.pneumoniae)菌毛变化及流行病学,以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 方法 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共收集这两家医院检验科细菌室158株K.pneumoniae,用PCR方法和血凝实验/血凝抑制实验对其菌毛进行分型。 结果 145株K.pneumoniae产生Ⅲ型菌毛,7株产生Ⅰ型菌毛,其中2株两种菌毛都产生,还有6株不产生菌毛。 结论 这两家医院主要感染的是产生Ⅲ型菌毛的K.pneumoniae,而且主要是引起呼吸道感染,这对于临床寻求针对Ⅲ型菌毛K.pneumoniae感染的抗生素替代疗法具有指导意义。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对130例急性胆囊炎,术前充分准备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观察急性胆囊炎行LC的疗效和术后恢复过程。 结果 130例患者中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11例,非结石性胆囊炎者19例,其中125例行LC,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5例,LC手术切除率为96.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 结论 胆囊炎急性期不应成为LC的禁忌证,胆囊炎急性期行LC是安全可行的。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灌注化疗的安全性和疗效分析。 方法 收集2004年3月至2007年10月的老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共49例,分为顺铂(DDP)加IL2配合热疗组(对照组)和DDP加香菇多糖配合热疗组(实验组),并对生存质量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 结果 生存质量改善率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为62.50%和84.00%。不良反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均有发热,对照组为69.00%(15/24),实验组为12.00%(3/25);胸痛发生率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为41.70%、24.00%。发生骨髓抑制对照组为 50.50 %,实验组为16.90%。对照组有效率为83.33%;实验组组有效率为88.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两组有效率相近,实验组的方案对于老年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是更好的选择。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腺苷脱氨酶(ADA)、乳酸脱氢酶(LDH)、胆固醇(TC)及血清腹水清蛋白(SAAG)梯度在不同病因腹水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对107例腹水患者进行ADA、LDH、TC及SAAG检测,并分析4种指标在不同腹水中的水平及意义。 结果 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肝细胞癌、腹膜结核及恶性肿瘤性腹水测定值分别为:ADA (4.3±1.2,10.4±2.5,6.2±1.9,32.3±12.8,15.4±7.2)u/L,LDH(51.4±23.2,94.2±38.7,63.1±25.2,174.3±68.6,630.2±281.5)u/L,TC(0.34±0.16,0.60± 0.21 ,0.43±0.18,2.18±0.76,2.30±1.35)mmol/L,SAAG(22.4±6.7,17.4±6.0,20.8±5.3,6.53±3.28,8.27±4.51)g/L。结核性腹水ADA多高于30 u/L而LDH多低于400 u/L,恶性肿瘤则相反;结核及恶性肿瘤腹水TC均高于1.2 mmol/L而SAAG多低于11 g/L;肝细胞癌腹水指标接近于肝硬化。 结论 联合检测ADA、LDH、TC及SAAG对不同病因腹水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摘要:摘要:目的 比较Proseal型喉罩与气管插管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时的优、缺点。 方法 将30例需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Proseal型喉罩组(PL组,15例)和气管插管组(TI组,15例)。监测循环、呼吸功能、麻醉深度指数(CSI)。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或置入喉罩1 min时(T1)、气腹满意后(T2)、呼之能睁眼时(T3)、拔管或取出喉罩1 min时(T4)测定并记录各监测指标。 结果 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在T1、T3、T4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TI组患者T1、T3时平均动脉压波动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气道压在T2处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患者清醒及拔管或取出喉罩时潮气量组间、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CSI在T3、T4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Proseal型喉罩较气管插管可明显降低心血管反应;对于短时间的CO 2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Proseal型喉罩较气管插管未明显影响通气量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 2),麻醉苏醒期较气管插管平稳,CSI能较准确监测麻醉深度,指导苏醒期麻醉处理及用药。
摘要:摘要:目的 评价抗癌平丸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在中晚期肝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肝癌患者按住院先后随机分为(1)治疗组30例:TACE术后第3天加抗癌平丸1.0 g口服,3次/天,总量60 g;(2)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TACE治疗。两组均以30~40 d为1个周期,每例至少化疗2个周期。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66.67% ,生活质量改善率73.33%,中位生存期11.6个月。对照组总有效率56.67% ,生活质量改善率53.33%,中位生存期8.5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抗癌平丸联合TACE对中晚期肝癌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张 眉,王应雄,李少芳 , 等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版权所有 ©《重庆医学》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渝ICP备09008230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