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摘要:目的检测宁夏汉族人群中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多态性,获得数据为进一步研究MBL基因突变与疾病间的关联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26名宁夏汉族健康个体的MBL基因3个多态性位点,并与广东汉族人群MBL基因多态性的分布进行比较。结果在宁夏汉族人群中,只检测出两种等位基因:野生型A和变异型B,未检出变异型C、D等位基因,同时发现MBL基因的基因频率A为0.853 2,B为0.146 8,基因型频率分别是AA为0.714 3,AB为0.277 8,BB为0.007 9。结论宁夏汉族MBL基因多态性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具有群体代表性,与文献中的广东汉族人群相比较有一定的差异。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银杏黄酮苷元(GA)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植物血凝素样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SP免疫组化法等,探讨oxLDL诱导下内皮细胞表达MCP1、LOX1及银杏黄酮苷元的干预作用。结果6.25~25 mg/L银杏黄酮苷元与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共同培养6~48 h可显著抑制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MCP1、LOX1mRNA和蛋白表达(P<0.05),具有浓度、时间效应关系(P<0.05)。LOX1拮抗剂PIA可抑制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LOX1、MCP1mRNA和蛋白表达(P<0.05)。结论银杏黄酮苷元可显著抑制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黏附因子MCP1表达,该作用可能通过抑制LOX1的表达来实现。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含CpG序列的寡脱氧核糖核苷酸(CpGODN)对树突状细胞(DC)疫苗治疗小鼠膀胱肿瘤作用的影响。方法应用CpGODN作为DC成熟的刺激信号,体外诱导DC成熟,BTT739膀胱肿瘤细胞抗原提取物致敏DC制备DC疫苗,建立BTT 739荷瘤小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磷盐酸缓冲液(PBS)对照组、DC疫苗组、CpGODN组、DC+CpGODN联合治疗组,于肿瘤细胞接种后第7、14天给予治疗,每组分2个亚组,分别用于测量瘤重、体积及用于观察荷瘤小鼠存活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组织中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I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结果第2次治疗7 d后,联合治疗组平均瘤重及平均肿瘤体积均显著低于其余3个组(P<0.01),荷瘤小鼠生存期显著长于其余3个组(P<0.05)。肿瘤组织中TIDC表面CD80、CD86表达水平,联合治疗组略高于CpGOD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PBS对照组和DC疫苗组(P<0.05)。结论CpGODN可增强负载肿瘤抗原的DC疫苗对膀胱肿瘤荷瘤小鼠的抑瘤效应和生存期延长作用,其机制主要是通过诱导DC成熟。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排尿症状发生及其危险因素,为其预防及早期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209例帕金森病患者的排尿症状及其一般情况、既往史、病情严重程度、伴发的自主神经症状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使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帕金森病的排尿症状发生率46.9%。高龄、吸烟、病情重是排尿症状的危险因素(P<0.05),伴发的自主神经症状是相关因素(P<0.05),文化程度高是保护因素。饮酒、喝茶、高血压、病程长短是无关因素(P>0.05)。结论帕金森病的排尿症状发生率较高,积极控制病情、戒烟、自主神经症状的治疗是预防和控制帕金森病排尿症状的重要措施。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52例面肌痉挛患者依据接受A型肉毒毒素治疗的次数分为两组:首次治疗组32例、长期重复治疗组(连续接受4次及4次以上A型肉毒毒素治疗)20例。本次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在起效时间、达峰时间、疗效等级等方面的差别。结果两组患者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在起效时间、达峰时间、疗效等级等方面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长期重复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疗效依然显著,在起效时间、疗效等级等方面保持不变。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细胞保护剂氨磷汀(WR2721)在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足叶乙甙(VP16)对小鼠遗传损伤和造血损伤中的预防作用。方法以昆明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1、5、15 mg/kg VP16处理组(A1、A2、A3);上述不同剂量VP16联合200 mg/kg WR2721处理组(B1、B2、B3);C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D组给予WR2721。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计数拖尾细胞发生率和DNA迁移度;比较各组嗜多染红细胞(PCE)中微核(MN)比率的差异;统计各组小鼠存活率、外周血白细胞和骨髓粒巨噬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结果联合WR2721后,MN发生率、DNA受损淋巴细胞百分率、DNA迁移度及小鼠30 d存活率、平均存活时间、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CFUGM计数均较单用VP16对照组改善明显。结论WR2721能有效降低VP16导致的小鼠遗传损伤和骨髓造血损伤。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修补小儿食管裂孔疝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首都儿科研究所在2007年8月至2008年12月,采用3个trocar孔法腹腔镜下修补小儿食管裂孔疝12例。其中:滑动型(Ⅰ型)5例;食管旁裂孔疝(Ⅱ型)3例;混合型食管裂孔疝(Ⅲ型)2例;巨大型食管裂孔疝(Ⅳ型)2例。通过X线吞钡动态透视确诊,还纳疝内容物,切除疝囊,并用丝线紧缩、修补食管裂孔,全部进行了360° Nissen′s 胃底折叠术。结果12例采用腹腔镜下手术修补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50~160 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约10 mL。术后1~2 d开始进食,5~7 d出院,出院前均行钡剂胃食管造影,食管裂孔无明显异常。12例随访7~70个月,平均42个月,无明显反流。结论腹腔镜下修补小儿食管裂孔疝安全可靠,创伤小,手术野显露清晰,可以在治疗裂孔疝同时还可探查腹部是否有其他的畸形。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温度、不同加热时间下热疗对肺癌A549细胞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为肺癌的热疗和热化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复苏与培养肺癌A549细胞;对照组37 ℃下培养,实验组按不同时间、不同温度分组水浴加热肺癌A549细胞后培养24 h,采用流式细胞术(FCM)观察热处理后的肺癌A549细胞株Pgp表达的变化。结果流式细胞术显示各热疗组A549细胞的Pgp的表达率均较对照组下降,且Pgp的表达率与加热的时间和温度均呈负相关。结论热疗可以抑制Pgp的表达,可能是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一种手段。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和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对前列腺癌细胞(PC3、LNCaP)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培养前列腺癌PC3、LNCaP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青蒿琥酯和TRAIL,随机分为7个组:对照组、青蒿琥酯Ⅰ组(低剂量组)、青蒿琥酯Ⅱ组(高剂量组)、TRAILⅠ组(低剂量组)、TRAILⅡ组(高剂量组)、TRAIL(1 ng/mL)加青蒿琥酯(1 mmol/L)Ⅰ组及TRAIL(1 ng/mL)加青蒿琥酯(5 mmol/L)Ⅱ组。流式细胞仪检测青蒿琥酯和TRAIL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凋亡率。结果青蒿琥酯和TRAIL均可增加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凋亡率,二者联合使用诱导的前列腺癌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两种药物单独使用。结论青蒿琥酯与TRAIL联合使用对前列腺癌存在诱导凋亡的协同作用。青蒿琥酯能诱导提高前列腺癌细胞对TRAIL的敏感性,加强TRAIL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在银屑病患者皮损及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2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寻常性组)血清及皮损处组织液中NE的表达量进行检测,并与2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银屑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性指数(PASI)评估。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及皮损处组织液中NE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及皮损组织液中NE的表达水平要显著高于静止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NE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相应的PASI呈正相关(P<0.01)。结论NE可能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并与银屑病严重程度相关。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胰岛素瘤的临床表现特点,探讨胰岛素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该院自2001年12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26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进行诊治分析。结果本组中25例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术前以B超、选择性动脉造影及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和定位。26例均行手术治疗,均经病理证实,其中良性胰岛素瘤23例,恶性胰岛素瘤3例。术前B超、选择性动脉造影及CT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46.2%(12/26),61.5%(8/13)和69.6%(16/23),术中24例进行B超检查,22例与术中探查结果相符。行单纯肿瘤摘除术19例,局部切除术4例,胰体尾部切除术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术后血糖均恢复正常水平。有1例发生胰瘘并发症,1例发生假性囊肿。 结论胰岛素瘤临床主要表现为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术前以B超,多层螺旋CT检查及选择性动脉造影明确定位。对良性胰岛素肿瘤宜行单纯肿瘤切除或胰腺部分切除,对恶性肿瘤应采用扩大范围的根治性肿瘤切除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P)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20例HL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HLP患者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9例,手术治疗2例,合并脂肪肝4例,合并冠心病、高血压3例,合并糖尿病2例。在所有HLP患者除2例重症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同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后痊愈。结论HLP既表现出急性胰腺炎(AP)的一般特点,又存在其特殊性。在规范化治疗AP的基础上,血液净化是重症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早期一种有效治疗方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渐进性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效果,寻找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铜梁县人民医院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30例SAP病例资料,其中普通营养支持治疗组(A组)59例,渐进性营养支持治疗组(B组)71例。对比两组病例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肝功能不全者比例、并发症率、死亡率、治愈率、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部分病例(A组13例,B组18例)检测血清IL6水平。结果(1)APACHEⅡ评分和IL6水平:B组随治疗时间的延长,APACHEⅡ评分和IL6水平均下降,治疗7、14 d后和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的下降趋势缓慢。(2)肝功能不全者所占比例:入院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 d后B组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14 d后B组的血清清蛋白水平(30.01±5.7)g/L与A组(29.7±4.2)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B组的并发症率、死亡率、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分别为39.4%、12.7%、(32±9)d、(30 869.4±12 794.6)元,低于A组的66.1%、30.5%、(53±11)d、(45 534.2±13 030.5)元(P<0.05)。而B组治愈率(81.7%)高于A组(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SAP患者采取相应渐进性联合营养支持治疗,可显著改善SAP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率、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阶段性营养支持治疗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SAP患者46例随机均分成两组分别接受全肠外营养(TPN),肠外营养(PN)加肠内营养(EN)。观察两组在血清学指标、并发症、继发感染、死亡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PN加EN组全部患者均能耐受早期肠内营养;两组患者在给予营养后总蛋白、清蛋白、血钙水平与营养支持前相比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后两组间在总蛋白、清蛋白、血钙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继发感染、并发症、住院时间和费用上PN加EN组均少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P患者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是可靠、有效、可行的,并可作为营养支持治疗的首选。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气腹、头低臀高(Trendelenburg)体位以及高碳酸血症对患者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40例60岁以上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ASAⅠ~Ⅱ级,全麻诱导插管后,机械通气潮气量为10~12 mL/kg,FiO2为1.0,吸呼比为1.0∶1.5,呼吸频率10~12次/分,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维持在30~35 mm Hg。术中CO2气腹注气压12~15 mm Hg。分别于麻醉后15 min、T位后15 min、平卧位气腹后15 min、T位气腹后15 min及行过度通气后(PEtCO2恢复至30~35 mm Hg)15、30 min监测ECG、HR、MAP、PO2 、PEtCO2并测定动脉血气,计算动脉血PEtCO2梯度(PaEtCO2,PaEtCO2= PaCO2PEtCO2)。结果MAP、HR、PaCO2平卧位气腹后15 min、 T位气腹后15 min比麻醉后15 min明显升高,过度通气后15 min、30 min均较平卧位气腹后15 min明显下降。与麻醉前15 min无明显变化。pH、PaET CO2平卧位气腹后15 min、 T位气腹后15 min比麻醉后15 min明显下降,过度通气后回升与平卧位气腹后15 min无明显变化。结论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气腹、Trendelenburg体位及CO2气腹引起的高碳酸血症均对循环功能有一定影响,术中加强监测,及时调整呼吸参数可减小以上因素对循环功能的影响。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应用邻近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4例颌面部软组织缺损创面术后分别采用推进皮瓣、旋转皮瓣等多种方法转移修复。结果34例患者术后创面均I期修复,术后外形满意。结论邻近皮瓣设计灵活,采用适当的方法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心脏永久起搏器非依赖患者接受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安全性。方法选择7例起搏器非依赖患者分别行头、腰椎、髂血管和心脏MRI检查。检查前、后对生命体征进行记录,并作统计学分析,随访心电图。结果7例患者检查中无自述不适。6例患者未见心律失常及起搏器感知、起搏功能异常。1例患者检查中(射频脉冲启动时)出现自身缓慢心率,心率55次/分左右,偶见起搏QRS波形,但患者神志清楚,未诉心悸、不适,生命体征正常,在专科医生密切观察及严密心电监护下顺利完成检查。7例患者检查后无自主不适,随访心电图示起搏器功能正常。结论心脏永久起搏器非依赖患者可安全接受MRI检查。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为学校乙型肝炎(乙肝)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及对策。方法对2009年入学新生采集静脉血,检测乙肝两对半和肝功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干预策略。结果本次检查3 196名,HBsAg阳性率为2.69%,其中男生阳性率3.39%,女生阳性率2.26%,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异常率4.66%,HBsAg阳性且ALT异常者占0.28%;HBsAg阳性者中华东地区占40.7%,地区差异明显。结论为预防和控制HBV在高校内传染,应加强新生中HBV及ALT的检测,并采取综合防预措施。
摘要: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外周血EB病毒衣壳抗原抗体(VCAIgA)、早期抗原抗体(EAIgA)和EB病毒DNA(EBVDNA)在鼻咽癌(NPC)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23例鼻咽癌患者、50例鼻炎患者、40例健康成人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法检测VCAIgA、EAIgA抗体,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BVDNA,分析比较这3种检验方法的灵敏度与特异性。结果VCAIgA、EAIgA、EBVDNA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是35.77%和97.78%,71.54%和95.56%,26.83%和97.78%。EAIgA的灵敏度最高,其次是VCAIgA。VCAIgA和EBVDNA的特异性均稍高于EAIgA。结论VCAIgA和EAIgA抗体测定与EBVDNA联合检测可作为筛查鼻咽癌患者、观察鼻咽癌治疗效果和预测预后的辅助手段。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下壁导联ST段改变与冠脉前降支(LAD)造影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60例前壁AMI患者下壁导联ST段改变与LAD造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60例前壁AMI患者中伴下壁导联ST段下移组中85.7%LAD病变位于近端(第一对角支开口前)或者远端(第一对角支开口后)合并第一对角支病变,非ST段下移组中仅16.7%LAD病变位于近端或者远端合并第一对角支病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壁AMI患者中,心电图下壁导联ST段下移是LAD病变部位预测的评价指标。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版权所有 ©《重庆医学》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渝ICP备09008230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