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摘 要:目的 研究不同病变宫颈组织中Eag1表达情况以及缺氧对宫颈癌Hela细胞膜上Eag1钾离子通道表达的影响。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和RTPCR法,检测不同病变宫颈组织和宫颈癌Hela细胞中Eag1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及不同缺氧时间和缺氧浓度对Hela细胞中Eag1 mRNA表达的影响。 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Eag1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宫颈癌组织中Eag1的表达明显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Eag1的表达随临床分期的增高而增加;与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免疫荧光、RTPCR结果表明,正常培养的宫颈癌Hela细胞中即有Eag1表达;其表达随缺氧程度加深及缺氧时间的延长明显增强。 结论 Eag1钾离子通道蛋白有可能成为新的早期筛查和判断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诊断指标。Eag1在宫颈癌Hela细胞缺氧感受中起重要的作用。
廖 于,李龙辉,左国庆 , 等
摘要:摘 要:目的 建立体外诱导的酒精性脂肪肝细胞模型,初步探讨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机制。 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乙醇对人正常肝细胞株L02生长的影响,筛选最佳乙醇诱导浓度,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细胞内三酰甘油(TG)水平,油红O染色法观察细胞内脂滴,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PPARγ、SREBP1、SCAP的表达。 结果 MTT法筛选出浓度0.28%的乙醇作为建立体外诱导的酒精性脂肪肝细胞模型的作用浓度;与L02细胞相比,0.28%乙醇诱导至第30代细胞(Ld30细胞)内TG显著增多( P <0.05);油红O染色发现Ld30细胞内大量桔红色颗粒聚积;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发现胞浆中有许多大小不一的脂滴。Ld30细胞PPARγ、SREBP1、SCAP的MOD值和阳性表达指数均显著增高( P <0.05)。 结论 本研究在体外成功建立酒精性脂肪肝的细胞模型,提示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机制可能与PPARγ、SREBP1、SCAP上调有关。
摘要:摘 要: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对30例鼻息肉(按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标准均为Ⅱ型1、2期)组织和10例正常鼻黏膜组织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OX2和VEGF的表达。 结果 (1)COX2在鼻息肉中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2)VEGF在鼻息肉中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3)COX2和VEGF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呈正相关( P <0.05)。 结论 COX2和VEGF是参与调控血管生成最重要的血管生长因子,提示它们在鼻息肉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可能成为鼻息肉治疗新的靶点。
摘要:摘 要:目的 探讨小鼠胚胎体外发育中的最佳培养方案。 方法 将从超排的ICR雌鼠输卵管内收集的1细胞放入无糖CZB中培养,分别于2细胞、4细胞、桑椹胚阶段更换入含3.0 mmol/L葡萄糖(最适浓度)的CZB中,以及胚胎培养全程均在含糖CZB中更换1次培养液、胚胎培养全程均在含糖CZB中不更换培养液,对照组胚胎培养全程均在无糖CZB中,观察记录胚胎的发育情况。 结果 2细胞、4细胞阶段换入含糖CZB中的序贯培养及培养全程在含糖CZB中单一培养,囊胚率均高于对照组( P < 0.05);桑椹胚阶段换入含糖CZB中的序贯培养,囊胚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细胞、4细胞阶段换入含糖CZB中的序贯培养与全程在含糖CZB中的两步法单一培养及一步法单一培养,囊胚率分别为46.5%、38.4%、41.7%、56.6%,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在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发育中,2细胞至桑椹胚前对葡萄糖存在依赖性;尽管序贯培养是有效的,但并不一定优于一步单一培养。
摘要:摘 要:目的 探讨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诊断及外科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3~2008年手术治疗89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 结果 术后64例单叶或双叶支气管扩张患者症状消失,25例双侧或广泛性支气管扩张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 结论 掌握手术适应证和肺切除的范围,可降低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肺切除对治疗单叶或双叶支气管扩张疗效显著,尽可能完全切除病灶是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的前提。
摘要:摘 要: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6(IL6)对于内毒素(LPS)诱导的小鼠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C)成熟效应的抑制作用。 方法 分离小鼠骨髓细胞,采用黏附法结合GMCSF和IL4刺激法在体外培养髓源性DCs(BMDCs)。用相差倒置显微镜观察BMDCs的形态特点。用LPS诱导DC成熟。采用FACS结合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观察IL6处理与否,LPS诱导的BMDCs在表型和刺激同种淋巴细胞增殖功能上的变化。 结果 形态观察和FACS分析的结果表明:体外成功培养了纯度较高的高表达CD11c的BMDCs,LPS 能明显诱导BMDCs表面MHCⅡ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CD40的表达上调;而经过IL6处理后,LPS诱导BMDCs表面CD80、CD86、CD40表达上调的能力被显著削弱( P <0.05)。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显示,与单独用LPS处理的BMDCs相比,经IL6处理后的BMDCs刺激同种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减弱,并呈剂量依赖关系( P <0.05)。 结论 IL6能明显抑制LPS诱导的BMDCs成熟,可能是肿瘤免疫逃逸的重要机制之一。
摘要:摘 要: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肥胖大鼠骨骼肌脂质含量和脂滴相关蛋白磷酸化周脂素和小凹蛋白3表达的影响。 方法 建立肥胖大鼠模型并以罗格列酮进行干预,14周后测量体质量、身长,检测生化指标,并对其进行正葡萄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处死大鼠后提取骨骼肌,生化方法检测骨骼肌脂质含量、Western blot检测骨骼肌脂滴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肥胖大鼠骨骼肌细胞内脂质沉积明显增加、磷酸化周脂素和小凹蛋白3分别较对照组增加42%和26%,与胰岛素抵抗相关,而罗格列酮干预后可以显著降低肥胖大鼠的骨骼肌脂质含量、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上调磷酸化周脂素和小凹蛋白3的表达水平。 结论 罗格列酮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上调磷酸化周脂素和小凹蛋白3的表达水平与格列酮类改善脂质溢出、调节脂滴脂质构成,直接下调DAG等反应性脂簇有关。
邹 帆,邝韶景,高明华 , 等
摘要:摘 要:目的 探讨Pillar植入系统联合鼻部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06年7至2008年11月本科OSAHS患者38例,38例均同期行Pillar 植入系统治疗和鼻部手术,术前及术后6个月均行多导睡眠呼吸监测(polysomnography,PSG),对术前及术后的PSG结果(包括AHI、LSaO 2)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术后6个月进行PSG监测,治愈10例,好转17例,减轻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89.5%;所有患者无手术并发症发生。 结论 Pillar植入系统联合鼻部手术治疗单纯型鼾症(primary snoring,PS)及轻中度OSAHS可取得良好效果。
摘要:摘 要: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Flt1)和环氧合酶2(COX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80例手术切除的胃癌标本为观察组,30例胃癌旁、4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织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Flt1及COX2的蛋白表达。 结果 Flt1及COX2在胃癌中的表达率均为52.5%,在癌旁及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3.3%、0%、 7.5 %、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二者的表达与胃癌的TNM分期及浸润呈正相关,它们的阳性表达强度与肿瘤淋巴及血道转移呈正相关( P <0.05),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无关( P >0.05)。Flt1、COX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γ=0.608, P = 0.000)。 结论 Flt1、COX2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二者在胃癌的发生、浸润转移中可能存在相互协同作用,联合检测Flt1、COX2可作为胃癌浸润、转移的重要判定指标。
摘要:摘 要:目的 研究 let7a 在胃黏膜、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 let7a 在体外实验中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原位杂交法检测组织芯片上11例正常胃黏膜、1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52例胃癌组织中 let7a 的表达,分析三者阳性率及表达强度差异性。并将 let7a 用重组慢病毒转导入人胃癌SGC7901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let7a 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结果 (1) let7a 在正常胃黏膜、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9%、88.2%、8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而表达强度随着胃黏膜癌变的演进逐渐减弱,采用有序分组资料的线性趋势检验分析( P <0.05)。(2)流式细胞仪对凋亡分析显示, let7a 对SGC7901的凋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P <0.01)。 结论 let7a 表达的减弱与胃黏膜癌变演进过程相关; let7a 能够促进SGC7901细胞的凋亡,提示 let7a 能有效抑制胃癌细胞。
摘要:摘 要:目的 研究单纯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肿瘤间质治疗(IT)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其病理变化。 方法 将40例肝癌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20例行单纯TACE治疗,实验组20例行TACE联合经皮肝瘤内药物注射碘油化疗药物肿瘤间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瘤灶内碘油沉积情况以及术后6个月肿瘤局控率,2年生存率以及中位生存期。术后1个月肿瘤穿刺活检,观察瘤灶病理改变。 结果 两组瘤灶碘油沉积率、术后6个月肿瘤局控率、2年生存率以及中位生存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瘤灶病理以大量肿瘤细胞凝固性坏死改变为主,实验组则可见大量肿瘤细胞脂肪样变性坏死。 结论 TACE联合肿瘤间质治疗肝癌,可以显著提高瘤灶碘油沉积率,提高肿瘤局控率,降低TACE术后残留瘤灶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期,减轻介入术后不良反应。
摘要:摘 要: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对原代卵巢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情况。 方法 选择12例患者的原代卵巢癌细胞,每例癌细胞分为6组,分别给予TRAIL 0、5、10、20、50、100 μg/L,分别作用24、48、72、96 h。(1)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TRAIL对原代卵巢癌细胞生长抑制情况。(2)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测原代卵巢癌细胞的凋亡。 结果 TRAIL对原代卵巢癌细胞的抑制呈剂量依赖性,浓度大于20 μg/L后抑制下降;相同浓度TRAIL对原代卵巢癌细胞的抑制呈时间依赖性,72 h后抑制下降;TRAIL浓度相同时随作用时间延长凋亡细胞数增多,5 μg/L 24、96 h凋亡细胞数分别为(28± 1.18 )和(55±4.12),凋亡也呈剂量、时间依赖性。 结论 TRAIL抑制了原代卵巢癌细胞的增殖、生长并诱导了癌细胞的凋亡。
摘要:摘 要: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素B1(cyclin B1)的启动子在乏氧条件下活性的变化。 方法 采用PCR法获得对Hela细胞cyclin B1的启动子,通过基因重组插入pGL3 promoter vector从而获得表达。荧光素酶的活性检测,了解通过双萤光素酶活性检测分析cyclin B1的启动子在乏氧条件下活性的变化。 结果 双萤光素酶活性检测cyclin B1的启动子活性在乏氧条件下,表达明显下降。 结论 在乏氧条件下,Hela细胞的cyclin B1的启动子活性下降,可能是乏氧条件下肿瘤细胞的自我保护机制。
王晓红,黄礼群,王 琴 , 等
摘要:摘 要:目的 观察高压氧对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 方法 纳入4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高压氧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定和ADL Barthel指数评定和比较,并对MMSE与ADL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高压氧治疗组患者MMSE评分和ADL评分都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ADL评分与MMSE评分高度相关。 结论 高压氧可以安全有效地改善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并且在定向力、注意力和语言方面改善尤为显著,提高患者的ADL能力。
摘要:摘 要:目的 观察高压氧治疗对脊髓损伤后SD大鼠的神经细胞凋亡及行为学评分的影响。 方法 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对照组及伪手术组,每组各16只大鼠( n =16),每组又分为4个时间点,分别为脊髓损伤后6、12、24 h和72 h,其中每个时间点高压氧治疗组大鼠4只,对照鼠4只和伪手术鼠4只。高压氧组和对照组采用脊髓横切法造成脊髓损伤模型,高压氧治疗组大鼠在每个时间点给予高压氧治疗后即处死,对照组和伪手术组在伤后相应时间点处死。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标记凋亡细胞,用改良的TARLOV评分评估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观察比较各时间点的凋亡指数和改良的TARLOV评分的差异。 结果 伪手术组未见凋亡阳性细胞;凋亡细胞在伤后6 h即出现在脊髓组织中,24 h与72 h凋亡细胞数显著增加;与对照组相比,高压氧治疗组的TUNEL阳性细胞显著减少( P <0.05);同时,高压氧组大鼠改良的TARLOV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高压氧治疗能够显著减少脊髓损伤后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并改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对脊髓损伤后的神经细胞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摘要:摘 要:目的 比较不同治疗时窗高压氧综合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对突发性耳聋疗效的影响。 方法 19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综合治疗组(HBO组)和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HBO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同时进行高压氧治疗,分别在不同时窗对比治疗前后听力的变化。 结果 在发病后24 h内开始治疗,两组都可收到较好疗效;在发病24 h后1周内开始治疗,HBO组比对照组疗效果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发病2周后开始治疗,两组治疗效果均较差。 结论 高压氧综合治疗疗效显著,高压氧治疗可较好地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听力水平,应于发病早期(小于1周)进行高压氧治疗。
摘要:摘 要:目的 探讨高压氧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儿童偏头痛的疗效。 方法 将110例偏头痛患儿随机分为高压氧组、氟桂利嗪组和联合治疗组,对比分析各组间的有效率。 结果 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90.9%)高于高压氧组(76.7%)和氟桂利嗪组( 77.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高压氧联合氟桂利嗪是治疗偏头痛的理想方法。
摘要:摘 要:目的 观察高压氧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59例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给予认知行为治疗,同时辅以药物治疗;治疗组29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应用疲劳量表(FS14)、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OLI ) 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 结果 两组治疗后FS14、SDS、SAS及GOLI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治疗组治疗后FS14、SDS、SAS及GOL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高压氧能有效治疗CFS。
黄 茜,王 聪,王少安 , 等
摘要:摘 要:目的 研究连接方式对种植体基桩界面受力的影响。 方法 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比较Spline、外六边、内六边及莫氏锥度连接方式的种植体、基桩及中央螺钉在预负荷、垂直载荷200、500 N及斜向载荷100 N作用下的应力分布情况。 结果 中央螺钉的最大应力值位于螺钉头部与螺杆交接处;Spline种植体的最大应力值位于突起根部,该连接方式的中央螺钉的应力值高于种植体和基桩;侧向载荷使种植体基桩连接各部件的应力明显增大。 结论 Spline连接方式的中央螺钉可以起到弱连接的作用;临床上应尽可能减小种植义齿受到的侧向力,以保证种植体基桩界面的长期稳定性。
摘要:摘 要: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心肺转流(CPB)患者全身性血管内皮细胞(VEC)的急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30例心血管择期手术患者(瓣膜置换术)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CPB过程中给予乌司他丁,对照组CPB过程中给予生理盐水,每组15例。分别于术前、转流前、转流后30 min、停转流、手术结束、术后1 d和术后3 d动态监测两组患者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变化。 结果 两组患者血浆sTM、vWF和ET1在CPB期间和术后1 d均显著增高,NO在CPB期间和术后1 d均显著下降;观察组的指标术后3 d恢复到术前水平。对照组未能恢复。观察组患者CPB期间至术后3 d的血浆sTM、vWF和ET1均低于对照组,NO指标均高于对照组。 结论 CPB可导致全身性VEC的急性损伤,乌司他丁可以减轻CPB导致的VEC损伤。
摘要:摘 要:目的 在冠脉搭桥患者的麻醉手术前附加右侧氙光星状神经节近旁照射,观察麻醉及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变化。 方法 选择在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患者20例,随机分为氙光照射组与对照组,每组10例,氙光照射组在麻醉前行右侧氙光星状神经节近旁照射15 min,两组麻醉方法和手术过程相同。记录并分析麻醉及手术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压心率乘积(RPP)变化。 结果 氙光照射组在气管插管、劈胸骨时MAP与RPP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1),HR低于对照组( P <0.05),在转流过程中MAP低于对照组( P <0.05),在转流后RPP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行右侧氙光星状神经节近旁照射能够减轻冠脉搭桥患者围术期心血管反应。
摘要:摘 要:目的 探讨电视纤维喉镜下摘除声带息肉、声带小结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声带息肉、声带小结患者采用局部麻醉电视纤维喉镜下摘除的临床资料。 结果 200例均成功摘除声带息肉、声带小结,手术成功率为100.0%;术后治愈129例(64.5%),有效71例(35.5%),总有效率为100.0%。 结论 电视纤维喉镜下声带息肉、声带小结摘除,操作方便,创伤小,费用低。配以术者娴熟技巧,手术成功率高,临床疗效满意。
摘要:摘 要:目的 了解桩核冠修复牙体大面积缺损的常见问题,探讨解决方法。 方法 对212例牙体大面积缺损桩核冠修复病例进行分析。 结果 出现牙龈炎8例,冠脱落5例,桩核脱落4例,牙根折裂4例。 结论 对于桩核冠修复,须尽量多保留健康牙体组织,合理选择桩核,注意桩核的固位形、抗力形。
摘要:
姚 洁,董 宁,吴晓光 , 等
摘要:
摘要:
版权所有 ©《重庆医学》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渝ICP备09008230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