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建立新生大鼠原代心房肌细胞钙超载模型的方法。方法用消化法分离新生大鼠心房肌细胞并进行原代培养。纯化后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实验组(E1、E2、E3组),依次加入不同浓度(0.5、1.0、2.0 μmol/L)伊屋诺霉素(ionomycin),以钙离子指示剂Fluo3/AM负载心房肌细胞,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心房肌细胞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建立新生大鼠心房肌细胞不同程度钙超载模型。结果(1)培养至第4天,细胞生长密度可以达到瓶底70%左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90%以上培养细胞α肌动蛋白抗体染色呈阳性;(2)对照组心房肌细胞活性率为(73.00±2.37)%,与各实验组心房肌细胞活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经不同浓度ionomycin处理l h后,各实验组心房肌细胞[Ca2+]i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1.54±20.97、705.87±28.34、1 305.05±53.69 vs 257.08±18.63,P<0.05),且各实验组间心房肌细胞[Ca2+]i水平随ionomycin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实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形态学观察表明,随ionomycin浓度的增加,荧光强度逐渐加强,呈浓度依赖性。结论应用钙离子载体ionomycin能够建立可靠的心房肌细胞钙超载模型。
蒋 莉,罗佐杰,邝晓聪 , 等
摘要:摘要:目的建立人肾上腺皮质腺癌移植瘤动物模型,为研究肾上腺皮质腺癌提供实验平台。方法选取4~6周龄裸鼠5只,将体外培养的人肾上腺皮质腺癌细胞株(SW13)注射至其双侧腋窝皮下,建立人肾上腺皮质腺癌移植瘤模型。结果6周后5只裸鼠双侧腋窝皮下均长出肿瘤,肿瘤胞膜完整,HE染色可见大量肿瘤细胞。结论成功建立人肾上腺皮质腺癌移植瘤动物模型,可以为肾上腺皮质腺癌的研究提供有效的动物模型平台。
摘要: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兔肺撞击伤核素显像(SPECT)、CT、X线影像学变化,为肺撞击伤的影像学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兔肺撞击伤模型,采用SPECT、X线、CT对兔肺撞击后肺损伤伤情进行动态观察。结果肺撞击伤后,X线检查的敏感性在1、6、24 h分别为41.67%(5/12)、58.33%(7/12)、75.00%(9/12),CT检查的敏感性在1 h为100%(2/2),SPECT检查显示当动物受到准静态撞击后30 min,右肺ROI2/ROI1和左肺ROI3/ROI1均较伤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SPECT不仅可以显示病灶位置、大小,还可以早期对病情的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判定。CT与实际伤情非常吻合,而X线低估了肺挫伤的病变范围。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抑制毛细血管扩张共济失调突变基因(ATM)表达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在X线照射下细胞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设计3条沉默ATM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的序列,用脂质体法转染HepG2细胞,筛选出有效的浓度及作用时间,分别利用实时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TM mRNA、蛋白表达水平,MTT法检测转染后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X线照射后HepG2细胞周期、凋亡等生物学功能方面指标的变化。结果筛选出沉默ATM基因的siRNA有效序列。qRTPCR结果显示第3条siRNA抑制率最高,可达72%,转染后48 h的ATM蛋白表达抑制78%。转染siRNAATM 后HepG2细胞的增殖能力无明显变化,HepG2ATM组在X线照射后G2/M期细胞明显增多,S期细胞明显减少;X线照射后HepG2ATM组早期凋亡百分比是阴性对照组的2倍。结论抑制ATM表达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对辐射损伤的修复,为后期研究ATM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人胎盘提取物对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的影响。方法分离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体,用常规培养法和加入人胎盘提取物的方法进行体外扩增培养,扩增培养第1、2、3、4周分别进行单个核细胞(MNC)计数和造血祖细胞集落培养及计数。结果到第4周时胎盘提取物组MNC扩增最高可达78.25倍,而常规培养组仅增加了8.32倍;造血祖细胞集落计数显示第3周达高峰,第4周逐渐下降,但胎盘提取物组扩增集落形成细胞(CFC)的能力明显高于常规培养组。结论胎盘提取物能有效促进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体外增殖,但应避免长时间的体外扩增培养,以防止细胞发生分化,影响扩增质量。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3种结构形式的大豆皂甙(大豆总皂甙、大豆皂醇A和大豆皂醇B)对人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10~400 μg/mL)的3种大豆皂甙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凋亡法检测其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大豆总皂甙、大豆皂醇A和大豆皂醇B均能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地抑制HepG2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其对HepG2细胞增殖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96±0.51)mg/mL、(0.98±0.17)mg/mL和(0.50±0.02)mg/mL。结论大豆皂甙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而发挥抗肝癌作用,且大豆皂醇的抑癌活性高于大豆总皂甙。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危险因素,提高对VAP的认识。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入住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诊断标准分为发生VAP组和未发生VAP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相关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和预后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收集138例,发生VAP组67例(48.6%),未发生VAP组71例(51.4%)。发生VAP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长于未发生VAP组(机械通气时间大于或等于10 d者,发生VAP组占82.1%,未发生VAP组占17.9%),深静脉穿刺留置导管的比例也高于未发生VAP组。发生VAP组共培养出病原菌216株,其中G-杆菌134株(62.04%),G+球菌34株(15.74%),真菌48株(22.22%),发生VAP组死亡23例,未发生VAP组死亡5例(P<0.05)。结论VAP的发生可以显著提高病死率,应予重视。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运用T系列改进方案结合免疫疗法治疗骨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993年1月至2009年2月运用T系列改进方案结合免疫疗法治疗的骨肉瘤患者64例,其中截肢及关节离断21例,保肢43例。所有病例术前、术后所取标本均做多病理切片的坏死率评估及肿瘤细胞药敏试验。结果随访2~15年,64例中无瘤生存超过5年43例(保肢组36例,截肢组7例),占67.2%;无瘤生存超过3年59例(保肢组40例,截肢组19例),占92.2%。结论T系列改进方案结合免疫疗法是治疗骨肉瘤的理想方法之一。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吸入布地奈德(budesonide)/福莫特罗(formoterol)干粉剂(商品英文名symbicort)与吸入沙美特罗(salmeterol)/丙酸氟替卡松(fluticasone)干粉剂(商品英文名seretide)治疗中、重度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25例患者吸入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剂(每吸50 μg/250 μg),每日2次,每次1吸,疗程6个月后,症状反复急性发作,有短期住院或急诊抢救者,停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剂,改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剂(每吸160 μg/4.5 μg),每日2次,每次1吸,疗程共6个月。分别观察治疗前后和不同药物治疗哮喘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呼气容积(FEV1)、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应用次数,日间哮喘评分及夜间憋醒次数的变化。结果在哮喘治疗前后、分别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剂与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剂治疗哮喘6个月,FVC、FEV1、哮喘临床症状、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应用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剂与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剂治疗支气管哮喘,可减轻气道炎症,改善肺功能及临床症状,且治疗支气管哮喘中,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剂比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剂更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症状,且明显减少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应用次数。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MOED (米托蒽醌、长春地辛、依托泊苷、地塞米松)方案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MOED方案治疗38例难治性或复发性恶性淋巴瘤,其中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5例,复发性NHL 13例,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HL)3例,复发性HL 7例。结果完全缓解(CR)14例(36.8%),部分缓解(PR)18例(47.4%);总有效率为84.2%。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以及消化道症状。结论MOED方案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恶性淋巴瘤疗效显著,且耐受性较好。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的临床效果。方法88例功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戊酸雌二醇醋酸环丙孕酮(克龄蒙)联合妇科养荣胶囊治疗功血,对照组单用戊酸雌二醇醋酸环丙孕酮治疗功血。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变化及治疗前后的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7.8%,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4.1%;两组治疗后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红蛋白值、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戊酸雌二醇醋酸环丙孕酮联合妇科养荣胶囊治疗功血有良好临床效果。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抵抗素(resistin)水平的变化及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本科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平均年龄(41.7±11)岁,平均透析时间(18±9)月]作为病例组,40例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抵抗素水平;利用血管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性扩张(FMD)活性,血管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病例组血清抵抗素水平、颈动脉IM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2.179,P=0.011;t=-2.838,P=0.006);病例组FMD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2,P=0.003),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IMT呈显著正相关(r=0.278,P=0.017),与FMD活性呈显著负相关(r=-0.504,P=0.001)。结论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明显升高,并与颈动脉IMT及肱动脉FMD有显著的相关性,提示其可能与血液透析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重庆市老年人口社区卫生服务现状。方法2009年5~9月对重庆市老年人口的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进行了现场调查。 结果分析老年人口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结论改善老年人口社区卫生服务现状、提高老年人口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关键在于解决好老年人口和社区卫生服务提供这一供需矛盾。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溶血磷脂酸(LPA)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并探讨LPA与炎症和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关系。方法将按照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冠心病处理指南的诊断标准并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85例患者纳入研究,分为3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24例;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20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入选者均测定其LPA、C反应蛋白(CRP)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按照Jenkin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比较各组LPA的表达情况,并对LPA与Jenkins评分、CRP、LDLC进行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4组患者LPA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 组LPA的表达水平[(4.85±0.36)μmol/L明显高于UA组(3.67±0.84)μmol/L]、SA组[(2.61±0.73)μmol/L]和对照组[(1.75±0.49)μmol/L],UA组LP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A组和对照组,SA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冠心病患者LPA的表达水平与Jenkins评分(r=0.901)、CRP水平(r=0.755)和LDLC水平(r=0.549)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随着冠心病病情加重,LPA的表达水平升高,LPA的表达水平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LPA与炎症和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抑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氧化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结扎犬冠状动脉前降支制造心肌梗死模型,给予心肌内注射HGF裸质粒干预。4周后,测定HGF在心肌的表达,测量心脏质量指数、心肌及血液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血液过氧化氢(H2O2)含量,并与假手术组比较。结果心肌梗死组(M组)大鼠右室心脏质量指数(RVWI)、左室心脏质量指数(LVWI)升高(P<0.01),心肌、血液中SOD及CuZnSOD活性下降,H2O2含量升高(P<0.01)。HGF组较M组RVWI、LVWI下降(P<0.01),血清和心肌SOD及CuZnSOD活性升高,H2O2含量下降。结论HGF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和心功能,可能与其提高SOD活性抗氧化损伤有关。
摘要: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可同时快速检测引起人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毒病原的检测方法。方法通过对PCR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同时检测季节性甲型流感病毒(INFA)、乙型流感病毒(INFB)、人鼻病毒(HRV)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H1N1)的多重RTPCR方法。结果该法可同时或分别扩增INFA 212 bp、INFB 489 bp、HRV 380 bp和H1N1 153 bp的基因片段。检测的敏感性分别为104、104、103、104 copies/mL。采用相同的反应体系和条件,分别对其他6种常见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核酸)进行扩增,均未检测出扩增产物。结论此种多重RTPCR法适用于4种重要呼吸道病毒的快速甄别。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骨密度(BMD)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10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中重度COPD住院患者132例及同期健康查体同龄对照组45例。COPD患者中曾经或正在规律进行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500 μg)治疗累积大于6个月者70例,未行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或使用时间小于6个月者62例。应用双能量X吸光测定法测定其腰椎(L2~4)和左侧髋骨(股骨颈、股骨Wards三角、大转子)的BMD和骨代谢相关的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接受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的COPD患者BMD和骨代谢指标较未吸入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OPD患者BMD显著低于健康体检的同龄对照组。结论长期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对COPD患者BMD无显著影响,COPD稳定期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维持治疗不增加骨质疏松发生的风险。COPD患者BMD显著低于同龄健康者。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速降糖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作用,为临床用药和进一步开发提供更多实验理论依据。方法以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模型。连续治疗8周后,检测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海马区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情况、神经病理超微结构的改变等。结果速降糖和西药各治疗组全血粘度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刚性指数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的MNCV和SNCV均较模型组加快(P<0.05),各治疗组海马区NGF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增加(P<0.01),治疗组有髓神经纤维病理超微结构改变较模型组轻。结论速降糖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α1,3 FUCT Ⅶ基因mRNA在肺癌组织、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α1,3 FUCT Ⅶ基因mRNA在92例肺癌组织、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α1,3 FUCT Ⅶ基因mRNA在肺癌组织中表达量为(0.67±0.15),在癌旁正常肺组织表达量为(0.45±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腺癌组织(0.79±0.19)中表达最强,小细胞肺癌组织(0.68±0.17)中表达次之,鳞癌组织(0.51±0.12)中表达最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α1,3 FUCT Ⅶ基因mRNA表达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有关,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α1,3 FUCT Ⅶ基因mRNA表达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及转移相关。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中炎性因子浓度与OSAHS合并高血压的关系,揭示炎症因子在OSAHS合并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分为OSAHS组与OSAHS合并高血压组。通过多导睡眠图(PSG)明确诊断中重度OSAHS的老年男性患者80例,其中40例为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hpCRP浓度。结果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TNFα、hpCRP浓度水平均显著高于无高血压的OSAHS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性因子在OSAHS并发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在老年多疾病患者呼吸困难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检测60岁以上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及肺源性呼吸困难组患者BNP含量,并对混合性呼吸困难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BNP含量进行比较。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组患者血浆BNP含量显著高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P<0.01),对于混合性呼吸困难组患者采用强心、利尿、扩管等抗心衰治疗后,患者BNP显著下降(P<0.01),呼吸困难症状明显好转。结论BNP在心源性因素或肺源性因素所致呼吸困难的鉴别上有重要价值。在以心源性因素主导的多疾病所致老年呼吸困难患者中,BNP含量变化与患者病情转归、心功能变化密切相关。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夜间低氧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收治于本院的28例慢性COPD夜间低氧血症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变化。结果经过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减慢,PaO2与SaO2上升,PaCO2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对慢性COPD夜间低氧血症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摘要:目的检验外周动脉疾病(PAD)患者和健康受试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CD44和CD44v3的表达,同时检测膳食补充鱼油对这些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在基线水平和膳食补充鱼油12周后,分别测定PA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CD44和CD44v3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基线水平时,PAD患者单核细胞的CD44表达较对照组高,中位荧光强度分别为(480±27.8)OD和(336±25.1)O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膳食补充鱼油12周后,PAD患者的单核细胞的CD44表达下降,中位荧光强度为(427±26.2)OD,和未补充鱼油的PAD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在补充鱼油前、后无明显变化。CD44v3在PAD患者来源的单核细胞的表达低于对照组来源的单核细胞中的表达,分别为(0.15±0.15)OD和(0.22±0.14)O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膳食补充鱼油后,CD44v3在PAD患者来源的单核细胞中表达明显增加(0.27±0.23)OD,与未补充鱼油的PAD患者来源的单核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4和CD44v3在PAD患者中存在异常改变,经补充鱼油后有向正常水平回复的趋势。
摘要:摘要:目的对老年人肺不张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对76例老年人肺不张进行活检、细胞刷片。结果本组76例患者病因为肺癌39例、炎症13例、结核6例和未明原因6例。其病因的诊断率为92.1% (70/76)。76例患者检查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运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老年肺不张,是一种诊断病因的重要方法。
摘要:
摘要: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间支撑体在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重建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0月至2008年12月对本院胸腰椎爆裂性骨折76例行侧前路减压术、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间支撑体植骨重建椎体骨缺损,并观察术中和术后局部及全身反应、人工椎体稳定性、材料与骨组织界面接触、植骨愈合等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至5年,平均随访16个月,无明显局部及全身反应,组织相容性好。术后3~6个月达骨性愈合,椎节即刻稳定性及长期稳定性均好,无界面骨质吸收及人工椎体下沉现象。结论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间支撑体可用于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减压后椎体骨缺损的修复与重建,是目前较理想的椎体间支撑替代材料。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心功能Ⅱ~Ⅲ级,左心室射血分数(EF)大于或等于50%,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30例)和标准治疗组(30例),标准治疗组采用常规抗舒张性心力衰竭治疗方法,曲美他嗪组在常规抗舒张性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两组患者观察治疗6个月,每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前、后血浆脑钠肽及左室舒张功能的测定。结果曲美他嗪组和标准治疗组均能降低血浆脑钠肽水平,与标准治疗组相比,曲美他嗪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标准治疗组相比,曲美他嗪组能更有效地改善左室舒张功能(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能显著降低血浆脑钠肽的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唾液酶活性在诊断牙周病中的意义。方法牙周病患者52例(其中牙龈炎18例、中度牙周炎23例和重度牙周炎11例)和健康对照20例被纳入研究。测定所有受试者唾液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 γ谷氨酰转移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结果方差分析(F检验)显示5种酶在所观察的疾病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对诊断牙周病AST、ALP和LDH有较高特异性(均为95.0%),GGT的敏感度最高,为84.6%,LDH有较佳诊断效能,最大Youden指数为1.604,PPV=97.1%和NPV=51.4%。曲线下的面积以LDH为最大(0.856),其后依次是AST(0.781)、ALT(0.758)、GGT(0.757)和ALP(0.727)。结论唾液酶能反映牙周组织病变和损伤程度,以此提示唾液酶可能是诊断牙周疾病有用的指标。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微型上皮刀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原位磨镶术(Epilasik)术后疼痛、Haze、泪膜破裂时间(BUT)以及药物之间的关联性,并推动Epilasik更好地发展。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比不同BUT术后Haze的发生率以及疼痛程度;前瞻性分析对比对照组与实验组(术前、后应用重组人体表面生长因子rhEGF)术前BUT、术后Haze的发生率、术后上皮瓣的溶解率以及溶解后的上皮瓣重新愈合时间。结果(1)术前不同BUT出现瓣溶解的比例及重新愈合的时间分析:BUT<9 s,溶解率为83%,愈合时间=(6±1.732)s;BUT=10 s,溶解率为80%,愈合时间=(6.75±2.378)s;BUT>11 s,溶解率为78%,愈合时间=(6.5±1.941)s,P=0.372,P>0.05。(2)实验组用药rhEGF 3 d前后BUT对照:12.21±1.431/10.58±1.174,P<0.01。(4)实验与对照组的几组结果对比:①两组术后Haze发生率为12%/33%,P<0.01;②两组术后上皮瓣溶解率为78%/83%,P=0.372;③两组术后上皮重新愈合时间(4.58±0.684)s/(6.50±1.941)s,P<0.01;④两组术后严重刺激症状发生率对比为0/25%;⑤两组术后6个月残余屈光度对比为(-0.12±0.51)D/(-0.06±0.37)D,P>0.05。结论术前BUT与术后Haze的形成关系密切,BUT长短与上皮愈合时间无关。术前应用rhEGF可明显提高BUT,并提高上皮细胞活性,明显缩短上皮瓣溶解后的重新愈合时间和减轻疼痛以及Haze的形成,且不引起回退加重。即使术前有良好的BUT与rhEGF的应用,均不能有效改变术后发生的上皮瓣溶解。
摘要: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在局麻和全麻下进行鼻内窥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8年10月至2009年6月收治入院的134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按随机数表分为全麻组和局麻组,在全麻或局部麻醉下进行鼻内窥镜手术。比较两种麻醉下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术后1个月和6个月慢性鼻窦炎手术治疗效果。两组的术后镇痛效果采用长海痛尺进行评分。结果局麻下术中出血量较全麻明显减少(P<0.05);两组的术后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鼻窦炎患者采用局部麻醉方式下进行鼻内窥镜手术较全身麻醉患者出血量少,术后镇痛无明显差别,在术后1~6个月治疗效果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故可认为局部麻醉下进行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更为安全、方便、经济。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以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1年7月~2008年3月应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Pilon骨折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结果术后复位情况:解剖复位29例,良好复位8例,无不佳复位。临床结果,优25例,好9例,一般3例,本组无差的病例。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Pilon骨折有效地避开了创面,减少软组织的进一步损伤,能更好地达到关节内骨折解剖复位的要求,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是治疗Pilon骨折较好的方法。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超声电导经皮给药治疗Ⅲ型慢性前列腺炎(CP/CPPS)的疗效。方法CP/CPPS患者随机分为超声电导经皮给药组(观察组)和传统的口服用药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相同的抗生素、扩血管药物和解痉镇痛药物,观察治疗后不同时间的疗效。结果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治疗2个疗程超声电导经皮给药和口服用药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9%和46.5%,NIHCPSI分别下降了53.1%和33.1%,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口服给药相比,同类药物经超声电导经皮给药治疗CP/CPPS疗效更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氟哌利多合并芬太尼对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的患者,术中用七氟醚吸入复合瑞芬太尼麻醉.随机分为A、B、C、D 4组,分别为氟哌利多+芬太尼组、氟哌利多组、对照组和芬太尼组,每组20例。观察不良反应、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躁动评分。结果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各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拔管时间(8.3±1.7)min较C组(6.7±1.7)min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躁动评分和苏醒期躁动发生率(15%)都较C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氟哌利多合并芬太尼预防七氟复合瑞芬太尼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是安全有效的。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四肢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再次手术方式选择对骨巨细胞瘤的疗效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8年该院收治26例四肢复发性骨巨细胞瘤患者,总结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本组中2例为股骨颈骨巨细胞瘤,行肿瘤瘤段切除人工半髋关节置换。腓骨上端4例行肿瘤瘤段切除术。桡骨远端4例和股骨下端6例行肿瘤瘤段切除术,行自体或者异体移植。股骨下端2例、胫骨上端6例、肱骨近端1例肿瘤瘤段切除人工关节置换。全部病例均随访时间2~10年,平均4.5年。无远处转移或死亡病例。结果对四肢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肿瘤瘤段切除和功能重建手术,可有效控制局部复发和防止肺部转移,同时又可以保存一定的关节功能。结论肱骨上端、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可选人工关节置换;股骨上端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可选人工半髋关节、全髋关节置换;桡骨近端、腓骨小头、尺骨远端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可选肿瘤瘤段切除;桡骨下段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可选腓骨上段移植术;已恶变或者局部广泛浸润无法彻底切除的病例可选截肢术。
摘要:摘要:目的评估经腹部超声及经阴道超声对小于3 cm的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西南医院妇产科经临床、剖腹探查或腹腔镜手术,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124例,对其术前采取经腹部超声检查(TAUS)或经阴道超声检查(TVUS)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经腹部超声检查59例,诊断子宫黏膜下肌瘤35例,未检出24例,诊断符合率为59.3%;经阴道超声检查65例,诊断子宫黏膜下肌瘤59例,未检出6例,诊断符合率90.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VUS对直径小于3 cm的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检出具有明显优势。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固定桥设计,探讨如何提高固定桥在老年患者应用中的设计水平和修复质量。方法对近年该院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固定桥修复病例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经2~6年的临床观察,72件固定桥修复体成功率为86.11%。结论老年患者固定桥修复应特别注意义齿的设计,这是提高固定桥修复质量的重要环节。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相关物质(BXTM)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生化法对155例恶性肿瘤患者(A 组),103 例非肿瘤患者(B 组)和1 000名健康体检人员(C 组)的BXTM浓度进行检测。结果BXTM含量:A 组(100.84 ±13.08)u/mL明显高于B组(86.67±10.33)u/mL和C组(81.45±9.69)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XTM测定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真阳性数/患者受试者数×100%)为73.55%,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良性肿瘤以及健康体检者的特异性(真阴性数/无恶性肿瘤者数×100%)分别为68.75%、82.35%和98.4%。结论BXTM检测对恶性肿瘤的早期辅助诊断,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以及人群普查有较为重要的价值,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广谱性。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李敬诚,王建红,张莉莉 , 等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版权所有 ©《重庆医学》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渝ICP备09008230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