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3).
摘要:
2010(13).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的外源性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中的表达及其对缺氧复氧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GDNF基因重组腺病毒感染大鼠BMSC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检测外源性GDNF基因在BMSCs中的表达水平;将GDNF基因修饰的BMSCs与缺氧复氧神经元共培养,观察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GDNF基因感染组在感染后3~12 d能稳定表达GDNF蛋白,空质粒载体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基本上无GDNF蛋白的表达;与BMSCs共培养组相比,BMSCs/GDNF分泌的GDNF能显著降低缺氧复氧神经细胞的凋亡率(复氧12 h至5 d,P<0.05)。结论腺病毒介导的基因感染技术能够有效地将GDNF基因转至BMSCs中,表达和分泌有生物学活性的GDNF蛋白,这为进一步研究GDNF基因修饰的BMSCs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廖 镇,张 纲,李鹏飞 , 等
2010(1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用重建接骨板和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后,是否采用颌间牵引对咬合关系的影响。方法对76例下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行重建接骨板和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复位术,其中38例术后配合颌间牵引(治疗组),38例未行颌间牵引(对照组),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咬合关系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骨粉碎性骨折应用重建接骨板加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配合术后颌间牵引治疗,与单纯应用重建接骨板加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相比,对术后咬合关系改善明显,减少了术后咬合关系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2010(13).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hGLP1)类似物基因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拮抗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空载体对照组及基因治疗拮抗组,每组10只。应用小剂量、多次给药的方式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hGLP1类似物基因对大鼠血糖、血清胰岛素及胆固醇水平的影响。借助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分析胰岛细胞中胰岛素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糖尿病模型组和空载体对照组比较,基因治疗拮抗组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下降、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血清胆固醇水平下降。胰岛素免疫组化分析证实,胰岛细胞中胰岛素得以表达,基因治疗可使受损的胰岛细胞功能恢复。结论hGLP1类似物基因治疗对STZ诱导的糖尿病症状具有拮抗作用,改善糖尿病大鼠血糖、血清胰岛素和血脂水平。
2010(1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在城市医院进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价值。方法收集分析2008~2009年重庆市肿瘤研究所门诊进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资料,筛查方法包括液基细胞学(TCT)、巴氏细胞学、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以及中国癌症基金会推荐的Ⅰ方案(TCT检查加高危型HPVDNA检测)、Ⅱ方案(巴氏涂片加高危型HPVDNA检测)、Ⅲ方案(醋酸白肉眼检查法)等;并经阴道镜检查,病理确诊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结果共收治门诊患者22 213例次,其中接受机会性筛查3 514例,占门诊例次16.81%。最普遍采用的筛查方法是细胞学检查(TCT及巴氏细胞学方法),占91.4%,检出宫颈癌前病变(CINⅠ+CINⅡ+CINⅢ)共79例(2.25%),宫颈癌3例(0.1%)。结论城市医院内就诊人群宫颈病变检出率高,TCT在宫颈病变的筛查中起重要作用,应重视其机会性筛查,及时进行规范性治疗。
2010(1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PECS)干预自闭症儿童,对其情绪认知的影响。方法将自愿接受PECS干预的23例自闭症儿童作为实验组,另外20例自闭症儿童作为对照组。在对两组儿童进行常规综合性干预的基础上,对实验组儿童采用PECS训练6个月,对照组为未接受PECS训练的自闭症儿童。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患儿的识别他人面部表情、理解他人面部表情的正确率,情绪表达的频次和正确率进行记录、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的识别他人面部表情、理解他人面部表情的正确率,情绪表达的频次和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对伤心、高兴、生气面部表情图片配对的成绩和情绪情境理解正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情绪的表达频率和正确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ECS能明显改善患儿的情绪认知和情绪表达能力。
2010(1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比例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经多导睡眠图确诊OSAHS患者60例,按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轻度OSAHS组(n=18),中度OSAHS组(n=22),重度OSAHS组(n=20)。对照组为年龄、性别、BMI匹配,经多导睡眠监测除外OSAHS者20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Th1/Th2细胞比例并进行各组间比较。对OSAHS患者睡眠期AHI和Th1细胞比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OSAHS组Th1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8.2±5.4)%和(12.5±3.8)%,P<0.05],其中重度OSAHS组增高较对照组尤为明显[(21.8±4.6)%和(12.5±3.8)%,P<0.01]。OSAHS患者Th1细胞比例与AHI呈正相关(r=0.668,P<0.01)。Th2比例差异在各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SAHS患者Th1细胞激活程度显著增高,且与OSAHS的严重程度相关。
2010(1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VacA基因型在各种胃肠疾病中的分布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从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胃黏膜标本中分离培养H.pylori,用PCR测定VacA基因型,并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对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3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108株H.pylori菌株,VacA s1a阳性85株(78.7%),VacA s1b阳性22株(20.4%),VacA m1阳性29株(26.9%),VacA m2阳性77株(71.3%),VacA s1a/m2阳性66株(61.1%),未发现s2型菌株。其中,慢性胃炎患者VacA s1a阳性率为65.4%(34/52),消化性溃疡患者VacA s1a阳性率为90.0%(36/40),胃癌患者VacA s1a阳性率为93.8%(15/16)。对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的耐药率分别为18.5%、5.6%、65.7%,对阿莫西林耐药的20株菌株中,19株为VacA s1a型。结论H.pylori菌株VacA基因型绝大多数为s1a/m2型,该型菌株存在于各种胃肠疾病中。本地区幽门螺杆菌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对甲硝唑的耐药率较高,而对阿莫西林耐药的菌株多数为VacA s1a型。
2010(1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情况以及与临床特点和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67例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青年乳腺癌病例(年龄在35岁以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组织中VEGF及EGFR的表达情况,并与患者TNM分期、腋淋巴结转移状况进行比较分析,选取同期35岁以上中老年妇女乳腺癌患者410例进行对照。结果青年组乳腺癌VEGF及EGF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19%及64.18%,中老年组分别为41.46%及40.24%。青年组VEGF阳性率显著高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GFR阳性率也显著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EGFR与TNM分期、腋淋巴结转移数目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TNM分期增加及腋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多,二者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结论青年乳腺癌侵袭性强、预后差可能与癌组织中VEGF及EGFR的高表达有关;测量乳腺癌组织中VEGF及EGFR的表达情况对判断乳腺癌预后及指导治疗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010(1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西维来斯他注射液对油酸内毒素介导大鼠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肺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油酸和内毒素贯序注射制备ALI/ARDS的动物模型。将成年健康SD大鼠4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预处理组和后处理组。各组动物在造模6 h后处死分离肺组织称重,计算肺组织干/湿重比、行肺组织病理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计数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水平、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水平和支气管肺泡组织灌洗液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水平等。结果与后处理组比较,预处理组血清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血清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肺组织干/湿重比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西维来斯他注射液对ALI/ARDS具有肺脏保护作用,预处理比后处理的肺保护作用更明显。
2010(13).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腹腔压力(IAP)变化对腹内高压(IAH)患者机械通气效果的影响,比较常规通气方式和小潮气量(VT)通气方式对腹腔间室综合征(ACS)患者机械通气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式对24例IAH的机械通气患者,分别在腹内高压时与腹压缓解后两个阶段对其呼吸力学及动脉血气指标进行监测。将其中符合ACS诊断的8例患者以自身对照方式,将两种通气模式按交叉对照设计方式分别在每个患者身上实施2~4次:A组为常规通气模式,VT为10 mL/kg,PEEP≤3 cm H2O;B组为小潮气量通气模式,VT为6 mL/kg,PEEP≥8 cm H2O;每种模式通气持续2 h后收集相关数据并转换模式,最后将两组通气模式下收集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腹胀缓解后,患者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均明显改善;顺应性(C)明显提高(P<0.01),气道峰压(PIP)有所下降(P<0.05),但气道阻力(R)无明显变化(P>0.05)。小潮气量通气方式下,IAH患者的换气功能明显改善,但并不能改善通气,PIP降低(P<0.01),平均气道压(Pmean)升高(P<0.01),但C和R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降低腹压能明显改善IAH患者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对于IAH的机械通气患者,可考虑采用小潮气量通气方式,较常规通气方式更有利于改善肺部气体交换。
2010(1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功能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52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功能衰竭患者资料,52例患者分为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的对照组22例和试验组30例,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治疗,观察患者NIPPV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和病情改善程度。结果试验组30例患者中2例不能耐受NIPPV,退出试验,24例患者经NIPVV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4例失败,改行气管插管,其中死亡2例。试验组患者经NIPPV治疗3 h后血气指标明显改善,PaCO2显著下降,48 h后病情明显好转。结论NIPPV是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
2010(1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肾上腺占位性疾病后腹腔镜手术时,后腹腔空间制备、暴露肾上腺的方法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至2009年9月经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占位性疾病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84例中行肾上腺切除术31例,行肾上腺部分切除术或肿瘤摘除术53例。平均手术时间115 min,平均建立后腹腔间隙时间6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0 mL,84例手术全部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观察镜直接分离加水囊扩张法制备后腹腔空间快速有效,沿上半肾周脂肪囊与Gerota筋膜间游离可快速安全暴露肾上腺,良性病变尽量保留部分肾上腺,恶性肿瘤和嗜铬细胞瘤选择肾上腺切除。中央静脉应慎重处理。
2010(13).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黄芩甙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凋亡的影响,探讨黄芩甙抗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采用胶原酶循环灌流法分离肝星状细胞。以不同浓度黄芩甙作用后,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MTT法、溴乙锭/吖啶橙荧光染色法、流式细胞术检测黄芩甙对活化的HSC凋亡的影响。结果黄芩甙显著促进活化的HSC凋亡,此作用随黄芩甙浓度增加而增强,呈药物浓度依赖关系。结论黄芩甙可以促进HSC凋亡,减少活化HSC的总量,发挥其抗肝纤维化作用。
2010(13).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国产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经胸大肌、三角肌入路应用国产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1例,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5例,三部分骨折20例,四部分骨折6例。结果31例均获得平均15个月随访。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9例 (61.3%),满意9例(29.0%),可2例(6.5%),差1例(3.2%),优良率达90.3%。结论国产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固定牢靠、并发症少、满意率高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内置物。
2010(13).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羟基喜树碱(HCPT)联合MP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MP方案组:马法兰总量50 mg(2 mg po tid d1~3+2 mg po qid d4~7),共7 d;强的松60 mg po qd,共7 d;HCPT+MP方案组(HMP组):HCPT 5 mg,静滴,qd,共7~10 d;联合MP方案7 d(具体同前)同时使用。7~10 d为1个疗程,间隔28 d开始下1个疗程,共6个疗程。结果HMP组20 例患者中,CR 8例,nCR 6例,PR 4例,MR 2例,ORR为100%。对伴有肾功能损害患者安全有效,对骨破坏有一定的恢复作用。MP方案组32例患者中,CR 2例,nCR 2例,PR 10例,MR 6例,NC 12例,ORR为62.5%。肾功能损害患者肾功能无明显恢复,骨破坏患者骨痛有不同程度缓解但影像学未见明显恢复。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均为骨髓抑制、感染和消化道反应,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当(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β2微球蛋白、骨髓瘤细胞、乳酸脱氢酶及血红蛋白变化及血清IL6、TNFα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PT联合MP方案治疗初诊多发性骨髓瘤与传统MP方案相比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
2010(1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患者外周血AFP mRNA、hTERT mRNA表达对肝细胞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定量检测6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外周血AFP mRNA、hTERT mRNA的表达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肝细胞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的AFP mRNA、hTERT mRNA表达量比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它们的阳性率分别达到76.7%、83.3%,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两个指标进行检测,敏感度提高到92.6%,同时其特异度为97.2%,是诊断肝细胞肝癌的良好肿瘤标志物。其表达结果与肿瘤包膜是否完整、有无肝内浸润和(或)转移明显相关(P<0.05);而与肝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外周血AFP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周血中定量检测AFP mRNA、hTERT mRNA 表达量可以作为肝细胞肝癌的诊断指标,能够早期发现肿瘤,甚至可以发现其他检测方法尚不能发现的小肝癌,联合检测的意义更为明显。
2010(1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经腹与经阴道超声检查对诊断宫内外同时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5例证实为宫内外妊娠的患者同时经腹及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以及临床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宫内妊娠结局以及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结果经腹超声、经阴道超声诊断宫内孕符合率分别为96.4%、100%;经腹超声、经阴道超声诊断宫外孕符合率分别为51.9%、96.3%;经腹超声、经阴道超声诊断宫内外同时妊娠符合率分别为52.0%、96.0%。结论经腹与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宫内妊娠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阴道超声对宫外孕以及宫内外同时妊娠的诊断明显优于经腹超声,两者联合可提高宫内外同时妊娠诊断率,早期发现宫内外同时妊娠并及早手术,对宫内胎儿的影响减至最低,有利于宫内胚胎继续妊娠。
2010(1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芬太尼及复合小剂量咪唑安定用于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6例要求进行EVL的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FM组(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唑安定组)和PF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在手术过程中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R)、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同时记录起效时间、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及丙泊酚用量。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低血压、心动过缓及低氧血症等。亦未发生大出血、明显体动、不适、严重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及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唑安定用于EVL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0(13).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重型颅脑损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标准的病例,按对照原则设计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4例,在常规抢救治疗基础上,实验组加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未行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其他治疗措施完全相同,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栓溶二聚体(DIM)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发生率实验组为12%、对照组为29%;脑积水发生率实验组为15%、对照组为32%;预后良好率:实验组为29%、对照为12%,中残率:实验组为18%、对照组为9%;病死率:实验组24%、对照组为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方法简单,效果肯定,能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
2010(1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经十二指肠Oddi括约肌切开成形术在治疗胆总管下段嵌顿性结石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88年1月至2009年4月应用经十二指肠Oddi括约肌切开成形术治疗胆总管下段嵌顿性结石29例临床资料,并进行6个月至15年的随访。结果治愈出院28例,死亡1例。并发切口感染5例,急性胰腺炎3例,十二指肠瘘1例。23例获得随访,发生反流性胆管炎3例,胆总管复发结石2例,急性胆管炎并左肝内胆管结石1例,胆管下端癌1例。结论应用经十二指肠Oddi括约肌切开成形术治疗胆总管下段嵌顿性结石安全可靠,符合生理的胆汁引流,能有效预防术后结石复发,近远期疗效较好,尤其适用于合并胆总管下段良性狭窄的病例。
2010(13).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入住ICU应激性高血糖的危重患者,经胰岛素治疗后,血糖降至正常和略高于正常时的临床结局。方法105例入住ICU的患者,既往无糖尿病史,入院血糖超过8.0 mmol/L,静脉输注胰岛素。根据控制目标血糖4.4~6.1 mmol/L和6.2~8.0 mmol/L,将患者分为A组(55例)和 B组(50例)。结果两组间终点血糖水平和日均胰岛素用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5.3 mmol/L vs 7.1 mmol/L,P<0.001和66.66 u/d vs 49.57 u/d,Ρ<0.001,低血糖发生率12.7%和2.0% P=0.039,但是两组间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危重高血糖患者,将血糖降至接近正常,其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与正常血糖组相似,但减少了低血糖的发生率。
2010(1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08年4月本院收治的573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对伴有鼻腔解剖变异者同期行手术矫正,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按海口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本组573例治愈率75.9%,好转率20.8%,无效率3.3%,总有效率96.7%;2例眶周有轻微瘀血肿胀,3~4 d后即自行消退;10例于术后5~12 d鼻腔有少量出血,为术腔脱痂壳引起,在鼻内镜下用微波烧灼后好转;1例在术后5 d鼻腔出现大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立即予微波止血、输血、扩容等治疗后好转;7例鼻腔有不同程度的粘连,于局部麻醉下松解粘连、予明胶海绵分隔创面后好转。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方法,术中同期处理鼻腔的解剖变异,可提高远期疗效。
2010(13).
摘要:摘要:目的总结60岁以上瓣膜病患者的手术治疗经验及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60岁以上65例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2例,女33例,年龄60~78 (63.1±4.1)岁。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停跳手术19例,不停跳手术46例。其中MVR 29例,AVR 18例,DVR 18例,同期TVP 23例,左房血栓清除8例,共置入瓣膜83枚,机械瓣50枚,生物瓣33 枚,转机时间51~305(105.2±48.7)min,阻断24~160(72.3±29.6)min,住院时间7~109(33.5±17.7)d。结果术中死亡2例,术后住院期间死亡5例,早期死亡率10.77%。放弃治疗6例(未随访),术后并发症13例,呼吸功能不全5例,切口愈合不良3例,肺部感染2例,胸腔积液2例,精神症状1例。随访6 ~77 个月,随访50例,院外死亡3例。结论选择恰当手术时机,充分术前准备,改善心功能,术中谨慎操作,良好心肌保护,术后加强监护,对60岁以上瓣膜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是安全可行的。
2010(13).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高压氧综合治疗对脑膜瘤术后脑水肿以及脑水肿所致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脑膜瘤术后患者平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高压氧综合治疗组各60例,对照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水肿的变化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效果。结果高压氧综合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对照比较,治疗前、后脑水肿量化指数评分、神经功能缺损强度评分(NFD)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高压氧综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值分别为<0.05、 <0.05、<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膜瘤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后早期行高压氧治疗可以明显促进术后脑水肿的消退,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2010(1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肺部真菌感染的易患因素、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本院2005~2009年收治54例住院患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诊断标准采用中华医学会《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结果95%(51/54)的病例患有基础疾病,其中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系统性红斑狼疮、白血病和慢性肾病为多见;肿瘤性疾病也占有重要位置;原发性肺部真菌感染少见。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X线表现以支气管肺炎多见(59.3%)。病原菌主要以酵母菌属为主(79.5%),早期诊断困难。肺部真菌感染病死率较高。结论多种疾病易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较困难。其临床表现特异性少,发病呈上升趋势,病死率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2010(13).
摘要:摘要:目的比较经腹腔腹膜前与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2种手术途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8月至2008年8月期间,本院腹腔镜中心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行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组55例,行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EP)64例,将TAPP组和TEP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到3年;TEP组手术时间较短(P=0.000),费用较低(P=0.035),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别;腹膜前损伤、血肿、血清肿、肠梗阻、尿潴留、肠道损伤、术后6周疼痛、感染和复发的比率均无显著差别。结论TAPP与TEP各具优点,但与TAPP比较,TEP手术时间较短,费用较低;两者适应证的选择没有差别。
2010(1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合并高脂血症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6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10 mg组(A组)和20 mg组(B组),另入选不合并高脂血症的对照ISH患者(C组)30例,分别于治疗12周前、后测量血压、血脂、NO、ET1和 FMD。结果治疗前A组和B组血脂、FMD、NO和ET1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后,3组LDLC和TG均显著降低;NO和FMD水平均显著升高;ET1水平显著降低(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A组和B组肱动脉FMD、NO和ET1的改善程度与患者血TC、LDLC的基础值和降低值均不相关(P>0.05),FMD的改善程度与患者血ET1和NO改善水平密切相关(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ISH患者,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独立于其降脂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
2010(13).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与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VP)术中、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7月至2008年8月本院TURP术和TVP术78例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手术时间75 min,平均切除组织41 g。术中、术后出血20例,电切综合征(TURS)8例,暂时性尿失禁11例,膀胱颈部挛缩9例,尿道狭窄12例,尿路感染11例,膀胱穿孔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死亡1例。结论TURP和TVP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术前详细采集病史,术中正确操作,术后对患者正确指导及处理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
2010(1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胆管空肠襻式吻合术胆肠吻合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应用新型的胆肠吻合的方法治疗17例需行胆肠吻合的患者,并进行观察和随访。结果这种方法具有手术操作时间相对较短,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结论新型胆肠吻合的方法和传统的Y式吻合相比有很多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2010(1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重度住院哮喘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近3年来本所收治的214例急性重度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6.7%的男性哮喘患者有吸烟史;64.5%的哮喘患者病程超过10年;28.7%患者从未接受长期治疗。仅有17.6%长期联合应用吸入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4.4%患者长期单用吸入激素治疗。结论缺乏基于指南的长期治疗管理可能是哮喘患者急性加重住院的主要原因。
2010(13).
摘要:摘要:目的总结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及多点硬脑膜开窗治疗对冲性额颞部脑挫裂伤的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本科48例对冲性脑挫裂伤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及多点硬脑膜开窗治疗经过。结果48例患者中存活36例,其中恢复良好18例,中残4例,重残9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12例。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及多点硬脑膜开窗治疗对冲性额颞脑挫裂伤,缓解脑水肿,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生存质量是重要的手段。
2010(1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患者有效的临床诊断、围手术期处理、抗痨治疗、术式选择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收治的32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诊断明确,术前抗痨基础上均予以手术治疗;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年,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愈合,恢复良好,植骨融合时间平均5.2个月,2例因植骨块轻度移位经卧床休息3个月,带支具活动6个月后治愈。结论早期的准确诊断,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规范的药物化疗,恰当的手术时机和适宜的手术方式是提高胸腰椎结核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残率的关键。
2010(13).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对早产儿及足月儿蛋白质指标的分析,找到更敏感更准确的反映新生儿营养的指标,并为早产儿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入选标准对2008~2010年本院新生儿病房的部分早产儿及同期本院产科出生的部分足月适于胎龄儿分段抽血查前清蛋白(PA)、清蛋白(ALB)、总蛋白(TP),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胎龄越小或体质量越轻者,PA越低;早产儿在采用静脉营养后PA有显著升高;早产小于胎龄儿、早产适于胎龄儿、早产大于胎龄儿间也存在PA的差异。结论PA作为营养指标较ALB、TP更敏感,可更准确地反映新生儿不同时期的营养状况,并为早产儿营养支持提供依据。
2010(13).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肠梗阻采用腹腔镜技术治疗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择37例急诊入院的肠梗阻患者,采用腹腔镜技术探查、诊断和治疗,在腹腔镜下松解粘连、去除病灶,使肠管复位、通畅。结果37例患者全部治愈,腔镜下完成30例(占81.1%)。术后精神状态恢复快,肠功能的恢复时间平均2.8 d,疼痛轻微,无肠瘘、腹腔出血等并发症。出院前进普食,大便通畅,腹部B超示无腹腔积液,X线摄片未见肠腔胀气、液平征,血常规、电解质在正常范围,手术伤口甲级愈合。术后随访5~25个月,无切口疝、肠梗阻等发生。结论急性肠梗阻患者采用腹腔镜技术探查、诊断及治疗有较高的价值且效果好,是治疗该类疾病的一条新途径。
2010(1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性食管癌手术治疗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科收治的316例60岁以上老年性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316例中,术后发生并发症53例,死亡5例。70岁以上高龄患者手术并发症率及死亡率明显增高。结论严格掌握围手术期的治疗是提高手术治疗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键。
2010(13).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观察老年冠心病(CA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与无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差异。方法分析2003年3月至2009年7月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CAD的487例老年患者,其中合并T2DM患者(DM组)212例、无T2DM患者(NDM组)275例,比较两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DM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狭窄支数、狭窄长度明显高于NDM组,完全闭塞及弥漫性病变12例(5.7%) vs 16例(7.5%),P<0.05,比例显著高于NDM组7例(2.5%)vs 6例(2.2%),P<0.05。结论老年CAD合并T2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更重,完全闭塞、弥漫性病变较无T2DM冠心病患者更多见。
2010(13).
摘要:
2010(13).
摘要:
2010(13).
摘要:
2010(13).
摘要:
版权所有 ©《重庆医学》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渝ICP备09008230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