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摘 要:目的 探讨使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海藻酸钠凝胶上向血管内皮细胞(VEC)分化的可行性。 方法 从Wistar大鼠骨髓中分离、提纯和扩增BMSCs后,加入10 ng/mL VEGF诱导培养,12 d后采用细胞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检测第Ⅷ因子相关抗原(vWF)的表达;RTPCR检测内皮素1(ET1)的表达。 结果 诱导后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可见胞浆染为棕黄色,免疫荧光化学染色呈红色,vWF表达为阳性;RTPCR检测显示,诱导后细胞ET1表达为阳性,提示BMSCs向VEC分化。 结论 以VEGF为诱导剂,可以在海藻酸钠凝胶上将BMSCs成功地诱导为VEC,海藻酸钠凝胶作为良好的载体,可能为人造立体血管网的形成开辟一条新的路径。
摘要:摘 要:目的 研究小鼠闭合性严重颅脑损伤(TBI)后肝脏糖皮质激素受体(GR)、海马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R)蛋白功能亚单位1(NR1)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与血清TNFα、IL1β变化的关系,以及应用咪唑安定氯胺酮干预后的变化。 方法 利用BIMⅢ型小型多功能动物撞击机对小鼠清醒致伤后将其随机分为5组,即假致伤组(J组)、致伤对照组(N组)、致伤后氯胺酮治疗组(K组)、致伤后咪唑安定治疗组(M组)、致伤后复合用药治疗组(F组)。于致伤后30 min及2、8、24、48、72 h采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大脑皮质和肝脏GR蛋白水平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外周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 结果 肝脏GR蛋白表达在致伤2 h开始降低,8 h呈现恢复趋势,72 h仍未完全正常;海马NR1蛋白表达在致伤后2 h开始明显降低,24 h基本恢复,72 h明显增加;应用咪唑安定氯胺酮干预后可明显降低GR、NR1蛋白表达的这种变化趋势;外周血中TNFα、IL1β含量致伤后明显升高,均具有两个峰值特征,应用咪唑安定氯胺酮干预后可明显降低二者的升高。 结论 严重TBI后存在糖皮质激素抵抗,NR激活可能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咪唑安定、氯胺酮能明显抑制HPA轴的兴奋性,改善糖皮质激素抵抗,调控应激反应。其作用机制除直接抑制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外,还可能有中枢性的作用机制,其中之一可能与调节NR1蛋白表达有关。
摘要:摘 要:目的 探讨抑制补体对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采用眼镜蛇毒因子(CVF)去除补体。以脂多糖(LPS)造成大鼠急性肺损伤。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LPS损伤组、3个不同时间CVF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通过大鼠尾静脉注射5 mg/kg LPS,造成急性肺损伤模型。CVF组于注射LPS 前24 h,通过尾静脉注射50 u/kg CVF去除补体。在给予LPS后分别于0.5、2、4 h采集标本。分别测定各组血清补体活性和蛋白含量、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TNFα、IL8、ICAM1含量及多形核白细胞(PMN)比、计算肺通透指数(LPI )、测定肺湿/干质量比、检查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等。 结果 LPS组肺间质水肿、出血,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而CVF组肺组织损伤明显轻于LPS组; CVF组肺湿/干质量比、LPI、PMN比均明显低于LPS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VF各组BALF 中TNFα、IL8、ICAM1浓度均低于LP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补体在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早期具有重要作用,抑制补体可以有效减轻肺组织损伤,减少肺组织液渗出和中性粒细胞聚集。
摘要:摘 要:目的 研究肝癌中SUMO1 mRNA表达水平及诊断肝癌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RTPCR检测外科切除的肝癌、癌旁肝组织、肝血管瘤及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标本中SUMO1 mRNA表达水平,并比较肝癌与癌旁肝组织,甲胎蛋白(AFP)阴性与阳性的肝细胞性肝癌,肝良、恶性肿瘤之间SUMO1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 结果 SUMO1 mRNA在肝癌及癌旁肝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肝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在不同AFP水平的肝细胞性肝癌中SUMO1 mRNA均高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肝血管瘤及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中SUMO1 mRNA也有表达,但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肝癌。 结论 在不同AFP水平的肝细胞性肝癌中SUMO1 mRNA均高表达,而在癌旁肝组织及肝良性肿瘤中表达较低,SUMO1 mRNA可作为诊断肝癌的一个重要标志物。
摘要:摘 要:目的 研究蛋白激酶D 3(PKD3)对人胚肾上皮细胞系HEK293细胞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以阐明PKD3调控uPAR表达的重要作用。 方法 首先在HEK293细胞中过表达PKD3,并以佛波酯(PMA)刺激24 h,而后采用实时定量PCR扩增PKD3、uPAR cDNA,并使用2 △△Ct方法比较其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然后在HEK293细胞中转染β连环蛋白野生型质粒,并以PMA刺激1 h,用免疫沉淀法检测PKD3与β连环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结果 在转染的HEK293细胞中PKD3过表达,而且过表达PKD3可明显上调PMA诱导的uPAR mRNA表达水平。同时在PMA刺激作用下,可明显增强HEK293细胞中PKD3与β连环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结论 PKD3可能通过与β连环蛋白的相互作用上调uPAR表达。
摘要:摘 要: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内毒素诱导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中的作用。 方法 将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内毒素组。采用HE染色和阿辛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进行气道上皮杯状细胞计数及检测气道黏液物质表达。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实时定量PCR检测气道及肺组织黏蛋白5AC(MUC5AC)、PPARγ蛋白及mRNA表达。 结果 内毒素组气道上皮杯状细胞积分、气道黏液物质、气道及肺组织MUC5AC、PPARγ蛋白及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内毒素组气道及肺组织PPARγ蛋白表达水平与气道及肺组织MUC5AC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829,P<0.05)。 结论 PPARγ参与了内毒素诱导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发生。
摘要:摘 要: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门静脉高压大鼠腹水形成中的作用。 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门静脉结扎(PVL)组32只,假手术(SO)组16只,门静脉结扎联合沙利度安治疗(PVLT)组8只。为诱导腹水形成,于手术后第1、3、5、7天分批给予每只大鼠腹腔注射33.33%葡萄糖溶液1 mL,30 min后收集腹水标本并测总量,同时采用ELISA检测腹水中VEGF含量;留取肠系膜组织作VEGF免疫组化染色和实时 RTPCR检测。 结果 术后第1、3天PVL组大鼠腹水总量和VEGF含量明显大于SO组( P <0.05),术后第5、7天PVL组大鼠腹水总量和VEGF含量与SO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PVLT组腹水总量明显低于PVL组[分别为(3.4±0.27) mL、(4.92±1.53)mL, P <0.05)]。组织学检查PVL组肠系膜可见较多扩张血管。PVL组VEGF呈强阳性表达,而SO组VEGF则呈弱阳性表达,且表达部位多为血管内皮细胞胞浆;PVLT组肠系膜VEGF mRNA表达明显降低( P <0.05)。 结论 门静脉高压可增加由于渗透性改变所致大鼠腹水形成,VEGF高表达可能与大鼠腹水形成有关。
摘要:摘 要:目的 了解1岁以下婴儿气质类型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为早期行为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上海惠诚咨询有限公司的儿童青少年心理测验软件系统2.0版4个月至1岁气质量表对2 239名在重庆市沙坪坝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体检的8~11个月婴儿进行气质测评,并用自行设计编制的调查表对婴幼儿气质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 结果 婴儿气质类型构成比为易养型(56.2%)、中间型(41.2%)、难养型(1.5%)、发动缓慢型(1.1%);婴儿各气质类型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婴儿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气质维度为活动水平、趋避性和适应性。婴儿围生期情况、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水平、更换带养人次数及带养人文化程度等多种因素对婴幼儿气质维度有影响。 结论 婴儿气质类型分布无性别差异,发动缓慢型气质在独生子女比例较低。
摘要:摘 要:目的 探讨外源性肾上腺髓质素(ADM)对肾脏机械性损伤早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 方法 选健康成年普通级Wistar大鼠104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8只、创伤组32只、伤前给药组32只、伤后给药组32只,后3组的动物分别于创伤后1、6、12、24 h各处死8只。采用自由落体打击仪直接打击大鼠脊肋区制作肾脏机械性损伤模型。ADM分别于创伤前或创伤后10 min采用腹部注射法给药。实验动物采用快速心脏采血法处死。迅速解剖动物提取下肾脏标本,10%甲醛固定,免疫组化染色观察TNFα在组织中的表达规律。 结果 创伤组于创伤早期TNFα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外源性ADM早期(1、6 h)可抑制TNFα表达( P <0.05)。 结论 TNFα在创伤早期即参与了肾组织炎症的急性期反应并加重损伤。ADM能降低巨噬细胞的白细胞趋化物的分泌水平,降低TNFα的分泌。
摘要:摘 要:目的 探讨在膀胱全切正位回肠膀胱术中应用自制的带顶端引导孔金属尿道探子引导新膀胱尿道吻合的价值。 方法 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对未保留前列腺尖被膜的膀胱全切正位回肠膀胱术患者48例应用自制带顶端引导孔金属尿道探子,于12、2、4、6、8、10点引导5/8园20 Vicryl线缝针,行新膀胱尿道的间断黏膜外翻吻合。 结果 吻合均顺利完成。吻合操作时间为5~10 min。3~4周拔出尿管后,排尿通畅。获访42例,术后3、12个月内恢复尿控能力分别为9、17例, 1年尿控功能恢复率为61.9%。保留神经血管束获访17例,术后3、12个月内勃起功能恢复分别为2、7例,5例勃起功能减弱,3例不能勃起,1年勃起功能恢复率为52.9%。 结论 应用自制带顶端引导孔金属尿道探子引导新膀胱尿道吻合,操作便捷,缝合精确,有效保障吻合口通畅,减少吻合口狭窄和漏尿,有利于盆底尿控结构及神经血管束的保护。
摘要:摘 要:目的 观察枸杞多糖对诱导树突状细胞(DC)成熟和T细胞增殖的作用。 方法 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采用细胞因子体外培养7 d后分别加入枸杞多糖,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DC分子的表达,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细胞提呈抗原的能力。 结果 经枸杞多糖诱导的DC分子表达有明显变化(MHCⅡ +、CD86 +、CD8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经RPMI 1640培养的DC分子表达与培养前无明显变化。经枸杞多糖诱导的DC能促进T细胞增殖能力( P <0.05)。 结论 枸杞多糖能促进DC成熟和增强T细胞增殖能力。
摘要:摘 要:目的 分析135例癔症儿童的临床特征、个性特征及发病诱因,以期早发现、早治疗和预防儿童癔症。 方法 选择2007~2009年确诊的7岁以上儿童癔症患者135例,对其进行心理咨询、临床观察和个性测验。 结果 135例患者年龄7~17岁,女孩(64.4%)明显多于男孩(35.6%),发病形式多种多样,其中躯体功能障碍(60.0%)明显多于精神症状(40.0%),个性中情绪不稳定型高达67.4%,诱因中单项以家庭婚姻不良因素最多(占总的22.2%,占单项因素的45.5%),但多数为混合性不良因素(51.1%)。 结论 儿童癔症以躯体功能障碍表现形式为主,情绪不稳定型个性儿童相对更容易患癔症。
摘要:摘 要:目的 研究氯胺酮对脂多糖(LPS)刺激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肺泡AM株NR8383经氯胺酮(10、100、1 000 μmol/L)预处理,LPS刺激24 h后,应用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 结果 与磷酸盐缓冲液(PBS)组比较,LPS组培养上清液中TAOC和GSHPx水平均明显下降。低浓度氯胺酮预处理组(10 μmol/L)与LP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较高浓度氯胺酮预处理组(100、1 000 μmol/L) 与LP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结论 一定浓度氯胺酮对LPS刺激的NR8383细胞TAOC和GSHPx水平降低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摘要:摘 要:目的 探讨58例乳头溢液性疾病在乳腺导管内视镜下的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乳头溢液性疾病58例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 58例乳头溢液患者中乳腺导管炎32例,乳腺导管扩张14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8例,乳腺癌4例。乳腺导管炎镜下表现为病变管壁局部或广泛充血、水肿,管壁欠光滑、弹性稍差,管腔内有较多渗出物;乳腺导管扩张表现为病变管腔扩张而且通畅、管壁光滑;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表现为病变管壁上结节样隆起性病变,较为规则,表面光滑,病变以外管壁弹性好;乳腺癌表现为病变管壁上不规则的隆起性病变,沿内壁纵向生长形成桥样结构,管壁僵硬失去弹性。 结论 乳头溢液患者的乳腺导管内视镜下特征是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摘 要: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肺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生长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78例肺癌组织VEGF、PCNA和p53表达,结合病理检查和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78例肺癌组织中VEGF总表达阳性率为94.87%,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 r s=0.568, P <0.001),与p53表达无相关性( r s=0.217, P >0.05)。53例淋巴结转移者中VEGF高表达32例(60.38%),25例无淋巴结转移者中VEGF高表达6例(24.00%,χ 2=8.997, P < 0.005 )。VEGF高表达者5年生存率为5.3%;VEGF低表达者5年生存率为35.0%(χ 2=10.569, P <0.005)。COX分析表明VEGF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判断指标。 结论 VEGF在肺癌生长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是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摘要:摘 要: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价值。 方法 选择2003年4月至2008年12月难治性大出血患者46例,18例行动脉栓塞术为治疗组;28例行髂内(或子宫)动脉结扎术为对照组。就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是否需要进一步行子宫切除术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 结果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短(为对照组的60.2%)、减少出血量(减少约1/3)、缩短流血时间(为对照组的70.8%)、降低子宫切除率(子宫切除率仅为5%)和无并发症等优点。 结论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在治疗难治性妇产科出血中有止血迅速、有效、创伤小、可保留子宫且无严重并发症等优点,在具备设备条件和技术力量的医院值得选择。
摘要:摘 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急性期抑郁的发生率及临床相关因素。 方法 对261例住院并诊断为脑卒中的急性期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及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评分。 结果 卒中后抑郁(PSD)发生率为36.02%,抑郁的发生与性别、文化程度及病灶部位无明显关系,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依赖等密切相关。 结论 PSD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依赖等密切相关。
摘要:摘 要:目的 探讨国家专利产品(专利号:200820104487.8)——一次性全尿定量采样器的应用价值。 方法 以门诊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甲、乙两组人群作为留尿检测对象,分别用尿杯(尿杯法)和全尿定量采样器(采样器法)采集尿样并进行检测和比较分析。 结果 化学成分: 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有形成分:两组人群采样器法和尿杯法的检出率分别为100%、84.8%和95.4%、6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全尿定量采样器取代尿杯应用于尿常规的样本采集,不但提高了检出率,而且让采样、送检等过程更加规范、统一,同时减少污染,从而有效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摘 要: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宫颈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分别检测43 例宫颈癌、32例宫颈上皮内瘤病变(CIN)和43例正常宫颈组织中NFκBp65的表达。 结果 NFκBp65在宫颈癌、CIN和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4%(29/43)、28.1%(9/32)、0%(0/43)。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NFκB是一种与宫颈癌相关的癌蛋白。
摘要:摘 要:目的 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的临床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AIDS 8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误诊为肺结核并结核性胸膜炎1例,支气管肺癌1例,间质性肺炎4例,细菌性肺炎2例。 结果 本组1例住院第5天因呼吸衰竭而死亡;2例转省传染病院治疗,均在治疗0.5~1个月后死亡;1例经正规治疗双肺间质性肺炎明显吸收而出院;4例拒绝治疗而自动出院。 结论 对难以用呼吸道疾病解释的症状和X线影像学表现,应尽早做血清抗HIV检查,尽可能地减少误诊及缩短误诊时间。
摘要:摘 要:目的 探讨记忆合金环抱器在治疗掌指骨干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及适应证。 方法 对25例应用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掌指骨干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5例患者骨折愈合均良好,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7周,掌指关节活动良好。 结论 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掌指骨干骨折具有固定时操作简便、固定切实等优点。
摘要:摘 要:目的 总结外固定支架联合带蒂皮瓣移位治疗小腿骨折术后感染、软组织缺损骨外露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5~2008年收治小腿骨折术后感染、骨髓炎、骨及钢板外露者16例。软组织缺损范围4 cm×3 cm~14 cm×8 cm,骨外露范围3 cm×2 cm~8 cm×3 cm。病程为术后2~6个月。分别采用同侧小腿外、内侧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各4例、顺行和逆行筋膜(肌)皮瓣8例修复胫前创面。皮(肌)瓣切取范围为6 cm×4 cm~16 cm×10 cm。供区创面采用游离全厚皮植皮或刃厚皮植皮。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2年。 结果 术后皮瓣边缘部分感染坏死3 例,经换药处理后创缘Ⅱ期愈合,其中2例遗留小窦道,术后3个月窦道闭合。其他患者皮瓣均成活,切口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均成活。皮瓣外形满意,质地优良,无明显臃肿。3 例出现外固定、支架针道感染,外固定取出后痊愈。骨折不愈合2 例,经控制感染局部植骨后愈合。其他患者于术后2~4 个月X线片复查见骨痂形成,术后6~10个月骨折基本愈合。 结论 外固定支架联合带蒂皮瓣治疗胫骨骨折术后感染并骨外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摘要:摘 要: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的诊断应用价值。 方法 应用胶囊内镜对23例不明原因小肠出血的患者进行检查。 结果 23例均顺利的完成了胶囊内镜检查,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其中检出小肠炎6例,小肠血管发育不良4例,小肠克罗恩病1例,麦克尔憩室1例,阳性率占52.17%,3例急性出血期行胶囊内镜检查患者均未检出病变。 结论 胶囊内镜是一项无创、安全的检查,对非出血期的不明原因小肠出血患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摘要:摘 要: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女性抗精子抗体(AsAb)阳性不孕症68例的效果。 方法 将经检测循环血中含有AsAb的不孕妇女半随机分为泼尼松组和避孕套组,并进行相应治疗。 结果 泼尼松组AsAb转阴率为81.58%,避孕套组转阴率为5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5),且泼尼松组治疗时间短于避孕套组。 结论 采用泼尼松递减法治疗女性AsAb阳性不孕症具有治疗时间短、治疗方法简单且AsAb转阴率高等优点。
许忠新,单铁英,苏安英 , 等
摘要:摘 要:目的 研究枸杞多糖(LBP)对正常人外周血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 无菌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加入植物血凝素(PHA)和不同质量浓度的LBP,用MTT法检测巨噬细胞对肝癌细胞株Bel7402生长的影响,ELISA法检测LBP作用后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结果 用LBP处理后的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功能增强,80、100 μg/mL LBP刺激后巨噬细胞吞噬作用明显增强( P <0.01)。80、100 μg/mL LBP组肿瘤细胞与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水平明显增高( P <0.01),证实该作用可能与LBP促进巨噬细胞分泌TNFα增多有关。 结论 LBP能增强人外周血巨噬细胞免疫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
摘要:摘 要:目的 探讨和总结上腔静脉置换治疗晚期胸腔恶性肿瘤的临床经验,并评价其疗效。 方法 2002年1月至2009年10月手术治疗癌性上腔静脉综合征42例,其中局部晚期肺癌18例、侵袭性胸腺瘤12例、精原细胞瘤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4例,胸腺瘤2例。术中行原发肿瘤和受累上腔静脉全部或部分切除并重建上腔静脉,其中采用人工血管置换40例,人工血管旁路2例。 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及术后早期死亡。平均随访24个月,无阻塞症状复发,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5.7%、66.7%、42.8%。 结论 上腔静脉切除重建能安全有效地解除梗阻症状,明显提高和延长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但必须严格把握其手术适应证。
摘要:摘 要: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诊断子宫、输卵管、盆腔不孕的价值。 方法 前瞻性分析研究326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与X线HSG、腹腔镜检查(部分病例)对照的病历资料。 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在诊断输卵管通畅方面与X线HSG及腹腔镜检查结果符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但在判断盆腔粘连方面与X线HSG及腹腔镜检查比较,诊断符合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诊断符合率高,操作简便,直观,失误少,对诊断子宫病变有其独到优势,但在诊断盆腔是否有粘连方面可靠性不高,如果结合24 h X线平片可作为输卵管性不孕的常规筛查方法。
摘要:摘 要:目的 探讨门冬胰岛素(诺和锐)30三餐前注射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疗效、安全性及性价比。 方法 将62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30注射组(诺和锐30组)和胰岛素泵组(CSⅡ组),诺和锐30组采用每日早、晚餐前常规注射且中餐前加注4~8单位诺和锐30,CSⅡ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诺和锐,疗程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两组达到相同血糖水平所需治疗时间、胰岛素日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等。 结果 诺和锐30组和CSⅡ组治疗均有效,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两组达到相同血糖水平所需治疗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诺和锐30三餐前注射能有效模拟人生理胰岛素分泌,有效控制高血糖,作用与胰岛素泵相当,且效价比高于胰岛素泵。
摘要:摘 要:目的 探讨简易扩张法治疗小儿包茎的可行性、适应证及方法。 方法 选择性对128例有包皮环切指征的患儿行简易扩张法治疗,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效果。 结果 128例均获痊愈。术后发生嵌顿2例,发生尿潴留1例,发生出血感染1例。 结论 简易扩张法矫治小儿包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摘要:摘 要:目的 探讨双管喉罩应用于儿童中、小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 将择期在脑室镜下行三脑室底部造瘘术(ETV)的32例全麻患儿随机分为气管导管组(TT组, n =16)和双管喉罩组(PLMA组, n =16)。观察并记录患儿麻醉诱导前(T 0),插入双管喉罩后即刻(T 1),切皮时(T 2),间歇通气30(T 3)、60 min(T 4),拔除双管喉罩后即刻(T 5)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及T 1 、T 2、 T 3 、T 4时潮气量(V T)、气道峰压(Peak)、气道平台压(Plat)、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 ET CO 2)等。同时记录拔管或拔喉罩后恶心、呕吐及咽部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儿T 1、T 2、T 5与T 0比较,MAP和HR均升高;TT组患儿T 1 、T 5 MAP和HR升高幅度大于PLMA组( P <0.05);两组患儿T 1 、T 2、T 3、 T 4时V T、Peak 、Plat、P ET CO 2及拔管或拔喉罩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P >0.05);TT组患儿拔管后咽喉部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PLMA组( P <0.01)。 结论 PLMA技术操作简便,能保证循环、通气功能稳定,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适用于不需特殊体位的儿童中、小手术的麻醉。
摘要:摘 要:目的 探讨α生育酚(αT)对链脲菌素(STZ)所致胰岛细胞凋亡、氧化的影响。 方法 用体外单层细胞培养方法培养存活1~3 d Wistar大鼠胰岛细胞,并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αT组、STZ组、不同浓度αT干预组。分组处理后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检测胰岛细胞凋亡率、胰岛素分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丙二醛(MDA)及NO 2 -/NO 3 -含量变化等。 结果 STZ组基础及高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量明显降低( P <0.05),SOD活性明显减弱( P <0.05);胰岛细胞凋亡率、MDA及NO 2 -/NO 3 -水平明显上升( P <0.05),而NOS活性变化不明显;荧光染色见发强荧光的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不同浓度(0.01~0.12 mmol/L)αT能有效抑制STZ所致胰岛素分泌量的下降,其抑制程度随αT浓度增大而增强,呈剂量依赖趋势。终浓度为0.08 mmol/L αT能有效抑制STZ所致胰岛细胞凋亡、SOD活性、MDA及NO 2 -/NO 3 -水平的变化( P < 0.05 ),而对NOS活性无明显影响。 结论 αT能够改善STZ诱导的胰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胰岛细胞抗氧化能力 有关。
摘要:摘 要: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致病因素、病原菌分布、治疗及预防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VAP患者临床资料、致病菌及治疗方案等。 结果 VAP发生率为5.5%,病死率为22.2%。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66.0%),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占25.5%,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占8.5%,主要为白色念珠菌。 结论 对机械通气患者采取积极有效预防,及时有效应用抗菌药治疗和综合治疗,可以减少VAP发生率,降低病死率。
摘要:
版权所有 ©《重庆医学》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渝ICP备09008230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