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重庆医学》官方网站!

咨询热线:023-61965157 RSS
  • 2024年第53卷第1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基础研究
    • 基于TGF-β1/JNK信号通路探讨补肺益气通络方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2024, 53(16):2401-2407.

      摘要 (81) HTML (0) PDF 9.67 M (10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基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探讨补肺益气通络方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作用机制。方法网络药理学富集分析关键靶点,构建IPF大鼠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IPF模型组及补肺益气通络方组。观察各组肺组织病理变化,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WBC水平,ELISA检测血清、BALF、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磷酸化JNK(p-JNK)/JNK、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蛋白表达水平,RT-PCR检测血清、BALF、肺组织中p-JNK/JNK、TGF-β1、TIMP-1、MMP-9等mRNA表达水平。结果网络药理学的富集分析结果显示,TGF-β1和JNK信号通路与IPF密切相关。与IPF模型组比较,补肺益气通络方组的肺组织有序性提高,实变范围减少,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减少,BALF中WBC水平和TNF-α、IL-6表达水平降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PF模型组血清、BALF和肺组织中TGF-β1、p-JNK/JNK、TIMP-1、MMP-9及其mRNA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肺益气通络方对模型大鼠进行干预后,除血清中MMP-9表达水平和BALF中TGF-β1、血清中TIMP-1、肺组织中MMP-9 mRNA表达水平无差异,其他指标均降低(P<0.05)。结论补肺益气通络方对IPF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调控TGF-β1/JNK信号通路相关。

    • 性别差异对小鼠体重体脂影响的研究

      2024, 53(16):2408-2413.

      摘要 (101) HTML (0) PDF 4.98 M (11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性别差异对小鼠体重及体脂的影响。方法使用77只FVB/NJ背景小鼠模型,分为雄性小鼠和雌性小鼠,分别在3~8周龄每周测量1次体重,采用小动物核磁共振谱仪检测小鼠体脂含量,糖耐量实验和胰岛素耐量实验评估糖代谢情况,能量代谢实验记录小鼠的氧气消耗量、二氧化碳呼出量和能量消耗值。此外,在普通与高脂饮食条件下,分析雄性小鼠与雌性小鼠体重、体脂含量、糖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差异。结果从4周龄开始,雄性小鼠体重明显高于雌性小鼠,脂肪/体重低于雌性小鼠,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雄性小鼠葡萄糖耐受程度[(694.8±129.4)mg·dL -1·h -1 vs.(492.6±130.7)mg·dL -1·h -1]和胰岛素敏感度[(1 008.4±137.0)mg·dL -1·h -1 vs.(798.5±119.9)mg·dL -1·h -1]较雌性小鼠更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雄性小鼠的氧气消耗量[(1.60±0.12)mL·h -1·g -1 vs.(1.47±0.08)mL·h -1·g -1]、二氧化碳呼出量[(1.40±0.06)mL·h -1·g -1 vs.(1.33±0.08)mL·h -1·g -1]和能量消耗值[(0.49±0.04)kcal·h -1·g -1 vs.(0.44±0.03)kcal·h -1·g -1]高于雌性小鼠,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短期高脂饮食,雄性小鼠体重明显高于雌性小鼠[(23.17±2.67)g vs.(17.96±0.78)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体脂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差异明显影响小鼠体重和体脂含量,雄性小鼠在高脂饮食下容易生成更多脂肪。

    • >临床研究
    • 荧光PCR熔解曲线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性的临床研究

      2024, 53(16):2414-2420.

      摘要 (72) HTML (0) PDF 1.77 M (7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荧光PCR熔解曲线法早期诊断结核病患者对氟喹诺酮类(FQs)耐药性的效能,分析FQs耐药情况及特征,为利福平耐药/耐多药结核病(RR/MDR-TB)、准广泛耐药结核病(pre-XDR-TB)规范诊断和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1 094例门诊和住院患者涂片阳性标本,行罗氏固体培养法、菌种鉴定,最终589例结核病患者均进行表型药敏试验与荧光PCR熔解曲线法,对利福平(RFP)、异烟肼(INH)、乙胺丁醇(EMB)、FQs耐药性进行检测;以表型药敏试验为标准,评估荧光PCR熔解曲线法的诊断效能,根据表型药敏试验结果分析患者FQs耐药情况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荧光PCR熔解曲线法检测结核病患者对FQs耐药性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Kappa值分别为91.30%、97.69%、96.94%、0.86,曲线下面积(AUC)为0.945,高于RFP、INH、EMB的0.924、0.923、0.850。RR/MDR-TB患者中FQs耐药率为22.80%,荧光PCR熔解曲线法检测患者对FQs耐药性的Kappa值为0.83,一致性较好,AUC为0.936。荧光PCR熔解曲线法检测不同细菌载量结核病患者对FQs耐药性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类型、抗结核史、肺部空洞、MDR-TB与FQs耐药有关(P<0.05)。结论荧光PCR熔解曲线法对结核病患者FQs耐药性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 影响重症肌无力患者病情复发的心理社会学因素研究

      2024, 53(16):2421-2425.

      摘要 (62) HTML (0) PDF 1.01 M (6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影响重症肌无力患者病情复发的心理社会学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61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心理社会学资料,分析性别、发病年龄、基础疾病史、BMI、文化程度、职业性质、家庭人均月收入、居住环境、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精神状态等与重症肌无力病情复发的相关性。结果161例患者中病情复发111例(纳入复发组),未复发患者50例(纳入稳定组)。两组在性别、发病年龄、精神状态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基础疾病史、BMI、文化程度、职业性质、家庭人均月收入、居住环境、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年龄(OR=0.304,95%CI:0.146~0.634)、焦虑合并抑郁(OR=2.706,95%CI:1.090~6.719)是重症肌无力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需要格外注意发病年龄小、焦虑合并抑郁状态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容易病情复发。

    • 3D-STI对乳腺癌术后TRA治疗患者早期心肌毒性的效能评价

      2024, 53(16):2426-2431.

      摘要 (71) HTML (0) PDF 4.18 M (7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对乳腺癌术后曲妥珠单抗(TRA)治疗相关早期心肌毒性的效能。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接受TRA治疗并维持治疗的12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分别在化疗前及化疗2、4、6个周期后进行常规超声和3D-STI技术检测。随访至2023年10月,以是否出现心肌毒性为临床结局分为心肌毒性组和无心肌毒性组。结合基线资料,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心肌毒性的影响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不同时间的3D-STI参数对心肌毒性的预测价值。结果化疗前和化疗2个周期后心肌毒性组和无心肌毒性组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面积应变(GA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圆周应变(GCS)等3D-STI技术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4个周期后和化疗6个周期后心肌毒性组GLS、GAS和GCS低于无心肌毒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化疗4个周期后GLS(OR=0.542,95%CI:0.424~0.694)、GAS (OR=0.580,95%CI:0.360~0.936)和GCS(OR=1.699,95%CI:1.035~2.790)与化疗6个周期后GLS (OR=0.534,95%CI:0.440~0.648)、GAS(OR=0.559,95%CI:0.347~0.901)和GCS(OR=1.613,95%CI:1.131~2.300)是乳腺癌术后TRA治疗心肌毒性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化疗4个周期后GLS诊断临界值为-17.23%, AUC为0.645(95%CI:0.541~0.749);GCS诊断临界值为-19.22%,AUC为0.556(95%CI:0.444~0.668)。化疗6个周期后GLS诊断临界值为-17.82%,AUC为0.856(95%CI:0.786~0.927);GAS诊断临界值为-27.17%,AUC为0.994(95%CI:0.983~<1.000);GCS诊断临界值为-18.38%,AUC为0.842(95%CI:0.771~0.913)。结论化疗4、6个周期后3D-STI参数可预测乳腺癌术后TRA治疗后的心肌毒性。

    • 基于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探讨类风湿关节炎与肺动脉高压的因果关系

      2024, 53(16):2432-2437.

      摘要 (102) HTML (0) PDF 3.32 M (8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孟德尔随机化设计方法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与肺动脉高压(PH)的因果关系。方法使用公开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获取暴露与结局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使用逆方差加权法(IVW)作为主要分析方法评估暴露因素(RA)对结局(PH)的因果效应。以MR-Egger回归法、加权中位数法(WM)、加权模式和简单模式作为回归补充说明,进行敏感性分析评估结果的稳健性;采用“heterogeneity”函数计算P值检验异质性,采用“horizontal pleiotropy”函数计算P值检验水平多效性。结果在GWAS数据库中收录的“FINNGEN数据”中选择出的SNPs经孟德尔随机分析去除连锁不平衡且满足P<5×10 -8,具有强相关性;通过整合暴露因素与结局获取了有效工具变量。IVW结果显示,RA是PH的风险因素(OR=1.295,95%CI:1.053~1.593,P=0.014)。“heterogeneity”函数检验表明结果不存在异质性(P=0.221);“horizontal pleiotropy”函数检验表明结果不存在水平多效性(P=0.877),总体结果稳健可靠。结论RA是PH的危险因素,RA与PH存在正向关联。

    • 杓会厌襞运动指导无痛胃镜进镜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2024, 53(16):2438-2442.

      摘要 (30) HTML (0) PDF 1.02 M (6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以杓会厌襞运动为标志指导无痛胃镜进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2年1-8月择期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200例,其中男92例、女108例,年龄18~60岁,BMI 18~30 kg/m 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观察组(O组),每组100例。C组患者以睫毛反射消失作为胃镜进镜时机;O组患者以胃镜视野下杓会厌襞不运动作为胃镜进镜时机。胃镜操作期间脑电双频指数(BIS)值持续维持在40~60。主要观察指标:胃镜操作引发的不良反应(体动反应、呛咳、呃逆、喉痉挛等);次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入室后(T0)及胃镜进镜(T1)、进镜后3 min(T2)、进镜后 6 min(T3)、退镜(T4)时的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药镜时间,胃镜操作时间,术中药物追加情况。结果最终纳入192例患者,C组99例、O组9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O组患者麻醉诱导时环泊酚使用量升高(P<0.05);与C组比较,O组患者体动反应、呛咳、呃逆、总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两组患者组内不同时间点SpO2、HR、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杓会厌襞运动为标志指导无痛胃镜进镜安全、有效,能够降低胃镜操作引起的体动反应、呛咳、呃逆等不良反应。胃镜进镜操作时观察杓会厌襞运动简便易行,其可作为一种客观的进镜时机标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非体外心脏复合手术患者非计划性术中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2024, 53(16):2443-2447.

      摘要 (43) HTML (0) PDF 2.87 M (7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非体外心脏复合手术患者非计划性术中低体温(IIH)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该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429例非体外心脏复合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是否发生IIH为结局指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有意义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值评价模型的区分度,使用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一致性,并采用Bootstrap重抽样法进行内部验证。结果429例患者中IIH的发生率为72.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础体温、术中肝素剂量、BMI、加温方式、麻醉持续时间为非体外心脏复合手术患者发生IIH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AUC值为0.916(95%CI:0.885~0.947),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及一致性。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价值较高,可为临床IIH防护措施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 乳腺癌根治术后VMAT大分割放疗的剂量学分析及疗效研究

      2024, 53(16):2448-2452.

      摘要 (131) HTML (0) PDF 1.02 M (11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MAT)大分割放疗与调强适形放疗技术(IMRT)常规分割放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3月1日至2021年12月30日该院收治的85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VMAT组(n=41)与IMRT组(n=42)。VMAT组采用VMAT大分割放疗,单次分割剂量2.9 Gy/次,放疗总剂量43.5 Gy/15次;IMRT组采用IMRT常规分割放疗,单次分割剂量2.0 Gy/次,放疗总剂量50.0 Gy/25次。比较两组计划靶区V95、V110、适形指数、均匀指数、治疗时间,以及患侧肺V5、V20、V30、平均剂量(Dmean),肱骨头Dmean和心脏V30、Dmean。同时比较两组肿瘤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无病生存及急性、慢性放射性损伤发生情况。结果与IMRT组比较,VMAT组V95更高,V110、均匀指数更低,治疗时间更短,患侧肺V5、Dmean及患侧肱骨头Dmean更低,患侧肺V30更高,左侧乳腺癌的心脏V30更低,右侧乳腺癌的心脏Dmean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全部生存,无局部复发,两组远处转移率、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两组Ⅰ~Ⅱ级急性放射性皮炎、放射性食管炎和慢性放射性皮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MAT组Ⅰ~Ⅱ级肩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IM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Ⅱ级以上急、慢性放射性损伤发生。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VMAT大分割放疗有效、安全。

    • 超声导入联合穴位与聚乙二醇4000散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便秘等效性的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2024, 53(16):2453-2457.

      摘要 (37) HTML (0) PDF 1.02 M (6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导入联合穴位与聚乙二醇4000散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50例给予聚乙二醇4000散治疗,10 g/d,午饭后1 h顿服。治疗组50例采用超声导入联合神阙穴与关元穴治疗,每天午饭后1 h实施,1次/d,每次30 min,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两组连续治疗1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比较治疗前后便秘积分、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对照组脱落病例3例,最终纳入47例患者,其中显效14例,有效2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2.34%(34/47);治疗组脱落病例2例,最终纳入48例患者,其中显效15例,有效18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68.75%(33/48);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便秘积分中腹部症状维度与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生理、满意度维度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过程中,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在疗程后期表现为轻度腹泻;治疗组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导入联合穴位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便秘与聚乙二醇4000散具有等效性,且在起效时间及改善腹部症状方面更具有优势。

    • 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老年患者发生抗生素相关腹泻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4, 53(16):2458-2461.

      摘要 (61) HTML (0) PDF 1013.90 K (6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老年患者发生抗生素相关腹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在该院治疗的248例COPD急性加重期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发生抗生素相关腹泻的影响因素。结果248例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老年患者中共49例(19.76%)发生抗生素相关腹泻。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无创呼吸机治疗时间≥7 d、使用广谱抗生素、抗生素治疗时间≥7 d、住院时间≥10 d及重度病情等是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老年患者发生抗生素相关腹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每天对无创呼吸机管路和面罩进行消毒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的COPD急性加重期老年患者抗生素相关腹泻发生率较高,其与患者的年龄、通气时间、呼吸机管路和面罩消毒情况、抗生素使用时间、是否使用广谱抗生素、住院时间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有关。

    • 循环外泌体miR-485-3p和STYX表达与早发冠心病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2024, 53(16):2462-2466.

      摘要 (100) HTML (0) PDF 1.38 M (8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循环外泌体miR-485-3p和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结合蛋白(STYX)表达与早发冠心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8-12月于新乡医学院附属濮阳市人民医院住院并经冠状动脉造影或CT血管造影(CTA)确诊的早发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期经检查排除冠心病诊断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检测血浆外泌体miR-485-3p、STYX水平。采用Gensini评分评估研究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血浆外泌体miR-485-3p、STYX与低密度脂蛋白(LDL)、Gensini评分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外泌体miR-485-3p、STYX对早发冠心病的诊断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早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LDL、血浆外泌体miR-485-3p水平均升高,血浆STYX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miR-485-3p与LDL(r=0.546)、Gensini评分(r=0.485)呈正相关,与STYX(r=-0.576)呈负相关(P<0.05);STYX与LDL(r=-0.389)、Gensini评分(r=-0.531)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miR-485-3p、STYX及两者联合诊断早发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1(95%CI:0.736~0.906)、0.850(95%CI:0.772~0.927)、0.899(95%CI:0.837~0.960)。结论在早发冠心病中,循环外泌体miR-485-3p表达上调,STYX表达下调,两者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早发冠心病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 远端支架保护下逆向开通前循环串联病变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4, 53(16):2467-2471.

      摘要 (26) HTML (0) PDF 1.02 M (5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远端取栓支架保护下逆向开通的手术策略对前循环串联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成都西区医院接受介入开通手术的42例前循环串联病变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策略分为观察组(n=23,采用远端支架保护)和对照组(n=19,采用保护伞保护)。比较两组间术中血栓逃逸率、术后24 h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成功开通率、总手术时间、术后90 d良好预后率及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均全部成功开通,开通率100%。两组患者90 d良好预后率及致死率、术后24 h SICH发生率、总手术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栓远端逃逸率(4.3%)低于观察组(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结论在前循环串联病变开通术中,采用远端支架保护下逆向开通手术策略具有更低的血栓逃逸率,疗效和安全性方面与传统颈动脉保护伞下逆向开通相当。

    • 成人急性喉梗阻的临床急救与病因分析

      2024, 53(16):2472-2475.

      摘要 (109) HTML (0) PDF 2.28 M (7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总结并分析成人急性喉梗阻的临床急救特征及病因分类,以指导临床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以憋气、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就诊于该院的急性喉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行紧急气管切开术救治,分析其病因分布及特点。结果共收集94例各类病因引起的急性喉梗阻并行紧急气管切开术患者,男73例,女21例,年龄(65.44±12.23)岁。病因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肿瘤60例(63.83%)、双侧声带麻痹12例(12.77%)、炎症11例(11.70%)、外伤5例(5.32%)、喉水肿2例(2.13%)、巨大异物2例(2.13%)、气管切开术后脱管2例(2.13%)。不同病因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63,P=0.001),且肿瘤、炎症及双侧声带麻痹患者的年龄[(67.21±10.45)岁]大于其他患者[(52.00±16.42)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3,P=0.012)。不同严重程度急性喉梗阻患者男性均多于女性,但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9)。紧急气管切开术患者并发切口出血6例,皮下气肿5例,右侧气胸合并对侧肺不张1例,均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成人急性喉梗阻病情危急,常见的病因有肿瘤、双侧声带麻痹和炎症,紧急气管切开术风险及并发症发生风险相对较高。

    • TyG指数、LDL/ApoB对糖尿病肾病的预测价值研究

      2024, 53(16):2476-2481.

      摘要 (45) HTML (0) PDF 1.42 M (6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三酰甘油-葡萄糖(TyG)指数、低密度脂蛋白与载脂蛋白B的比值(LDL/ApoB)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相关性,并探讨两者及其联合应用对糖尿病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该院内分泌科2021年10月至2023年9月2型糖尿病(T2DM)住院患者160例,研究人群根据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分为3组:单纯糖尿病组(UACR<30 mg/g,7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UACR 30~<300 mg/g,45例)及中期糖尿病肾病组(UACR≥300 mg/g,37例)。分析3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LDL/ApoB和TyG指数的差异。此外,将患者分为非糖尿病肾病组(UACR<30 mg/g,78例)和糖尿病肾病组(UACR≥30 mg/g,82例),分析TyG指数、LDL/ApoB对糖尿病肾病的预测价值。结果3组患者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载脂蛋白B(ApoB)、肌酐、肾小球滤过率(eGFR)、LDL/ApoB、TyG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yG水平在单纯糖尿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中期糖尿病肾病组中依次降低,且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期糖尿病肾病组及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中的LDL/ApoB的水平均低于单纯糖尿病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期糖尿病组的LDL/ApoB水平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yG指数预测糖尿病肾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9,LDL/ApoB预测糖尿病肾病的ROC AUC为0.701,两指标联合预测糖尿病肾病ROC AUC为0.824。结论LDL/ApoB、TyG指数均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肾病的预测指标,两者联合对糖尿病肾病更有预测价值。

    • FAR联合TyG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远期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

      2024, 53(16):2482-2487.

      摘要 (29) HTML (0) PDF 2.24 M (5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FAR)联合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TyG)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远期不良事件的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访1年,根据患者有无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将其分为研究组(n=30)与对照组(n=295),详细记录患者病历资料如血脂指标、心功能指标等。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研究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研究FAR和TyG对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FAR、TyG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AR升高、TyG升高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TyG≥7.943合并FAR≥0.086的患者预后比TyG<7.943合并FAR≥0.086、TyG≥7.943合并FAR<0.086、TyG<7.943合并FAR<0.086的患者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外周血FAR及TyG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有关,早期联合检测FAR和TyG对于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 miR-155-5p对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慢性化的预测作用

      2024, 53(16):2488-2491.

      摘要 (25) HTML (0) PDF 1.32 M (5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miR-155-5p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慢性化过程中的表达及其预警作用。方法选择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88例(HZN组)和20例健康体检者(HA组),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测量血清中miR-155-5p表达,患者随访3个月后仍有疼痛的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组),疼痛消失为痊愈(RC组)。比较HZN组和HA组、PHN组和RC组miR-155-5p表达水平差异,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及95%CI评价miR-155-5p预测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慢性化的效能。结果与HA组比较,HZN组miR-155-5p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C组比较,PHN组带状疱疹期miR-155-5p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55-5p预测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慢性化的AUC(95%CI)为0.878(0.808~0.948)。结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带状疱疹期血清中miR-155-5p较痊愈患者表达水平明显上调,miR-155-5p可作为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慢性化的重要预测指标。

    • 儿童胃食管反流病的反流阻抗监测特点分析

      2024, 53(16):2492-2495.

      摘要 (33) HTML (0) PDF 1.00 M (5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基于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24 h MII-pH)监测技术,分析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儿的反流与反流阻抗特点,探讨可能引起食管外症状的病理损伤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3年3月于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就诊并诊断为GERD的252例患儿临床资料,利用24 h MII-pH监测GERD患者的各项指标,分析其反流特点,包括反流物不同性质(液体、气体、混合)、酸度(酸、弱酸、无酸)、体位(直立位、仰卧位)和最高阻抗位(距贲门15 cm高度)的阻抗监测数据。结果252例患儿中以呼吸系统症状为首发的有223例(88.5%)。155例患儿成功完成24 h MII-pH监测获取报告,根据Boix-Ochoa综合评分>11.99分和酸暴露时间百分比(AET)>4%将患儿分为酸反流阳性组(GERD组,n=83)和酸反流阴性组(非GERD组,n=72),酸反流阳性率为53.6%。无论有无气体反流,GERD组酸反流阻抗次数多于非GERD组(P<0.05);有气体反流时,GERD组弱酸、无酸反流阻抗次数少于非GERD组(P<0.05)。不同液体、气体、混合及酸度反流时,直立位反流阻抗次数多于仰卧位(P<0.05)。GERD组酸、直立位、仰卧位反流阻抗次数多于非GERD组(P<0.05)。两组总反流阻抗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体反流可能在以消化道外症状为主要表现的GERD儿童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 炎症细胞和临床特征对免疫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2024, 53(16):2496-2502.

      摘要 (47) HTML (0) PDF 1.36 M (6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炎症细胞和临床特征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该院行ICIs治疗的163例Ⅲ期和Ⅳ期NSCLC患者资料。治疗6~8周进行CT检查,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客观缓解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患者]和非客观缓解组[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患者]、疾病控制组[CR+PR+SD患者]和非疾病控制组[PD患者]、持久临床获益(DCB)组和非DCB组。比较不同组间的临床特征和炎症细胞指标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炎症细胞指标对DCB的预测效能。无进展生存(PFS)时间、总生存(OS)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结果疾病控制组淋巴细胞计数(ALC)高于非疾病控制组,中性-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单核-淋巴细胞比率(MLR)低于非疾病控制组(P<0.05)。DCB组鳞癌、TNM分期Ⅲ期、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1、有不良反应的患者比例高于非DCB组(P<0.05),PLT、NLR、PLR、MLR低于非DCB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LT、NLR、PLR、MLR可作为预测DCB的指标,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3、0.602、0.635、0.604,最佳截断(cut off)值分别为187×10 9/L(P=0.004)、5.0(P=0.026)、235(P=0.003)、0.35(P=0.02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非鳞癌[包括腺癌(HR=1.565,95%CI:1.057~2.316)和其他(HR=2.285,95%CI:1.326~3.936)、ECOG评分2~3分(HR=2.375,95%CI:1.652~3.415)、AMC≥0.65×10 9/L(HR=1.847,95%CI:1.160~2.938)、PLR≥235(HR=1.557,95%CI:1.016~2.386)是PFS时间较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ECOG评分2~3分(HR=4.615,95%CI:2.882~7.391)、AMC≥0.65×10 9/L(HR=5.161,95%CI:2.984~8.925)、PLR≥235(HR=1.732,95%CI:1.059~2.833)是OS时间较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有不良反应(HR=0.472,95%CI:0.294~0.757)是OS时间较短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PLT、AMC、NLR、MLR、PLR较低,ALC较高,鳞癌,TNM为Ⅲ期,ECOG评分 0~1分,有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可提示ICIs治疗晚期NSCLC预后较好。PLT、NLR、PLR、MLR可作为预测DCB的指标。

    • 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迟发性三尖瓣反流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4, 53(16):2503-2507.

      摘要 (44) HTML (0) PDF 1.01 M (6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迟发性三尖瓣反流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主动脉瓣病变在该院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104例,收集患者围手术期资料并进行随访,三尖瓣出现中度及以上反流被定义有反流,轻度及以下反流定义为无反流。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迟发性三尖瓣反流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6.0±0.7)年,其中39例失访,5例死亡(1例因脑出血死亡、4例因心力衰竭死亡)。主动脉瓣术后迟发性三尖瓣反流的发生率为15.4%。单因素分析显示,心房颤动(70.0% vs. 9.1%,P<0.001)及肺动脉压(χ 2=9.785,P=0.016)与三尖瓣反流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房颤动(OR=15.008,P=0.003)是主动脉瓣术后迟发性三尖瓣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单纯行主动脉瓣手术的患者应关注心房颤动情况,以预防术后迟发性三尖瓣反流的发生。

    • lncRNA CHRF与NT-proBNP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脑心综合征的预测价值

      2024, 53(16):2508-2511.

      摘要 (46) HTML (0) PDF 1.00 M (5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心脏肥大相关因子(lncRNA CHRF)与N 末端B 型利钠肽原(NT-proBNP)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并发脑心综合征(CC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AIS患者121例为研究对象,按住院期间是否并发CCS分为CCS组(n=49)与无CCS组(n=72),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及lncRNA CHRF、NT-proBNP水平。采用Pearson进行相关性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并发CCS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CCS组年龄、血肌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lncRNA CHRF、NT-proBNP水平高于无CCS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无CCS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IS并发CCS患者的lncRNA CHRF与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P=0.040);lncRNA CHRF、NT-proBNP水平与CK-MB、cTnI、hs-CRP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与LVEF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EF降低、lncRNA CHRF升高、NT-proBNP升高是AIS患者并发CC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lncRNA CHRF、NT-proBNP单独及联合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3、0.711、0.850。结论AIS患者并发CCS的lncRNA CHRF、NT-proBNP明显升高,二者联合检测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3种术式治疗无神经症状Ⅲ期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比较

      2024, 53(16):2512-2519.

      摘要 (29) HTML (0) PDF 7.68 M (5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3种术式治疗无神经症状Ⅲ期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4月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岳阳医院骨科收治的69例无神经症状Ⅲ期Kümmell病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3组:椎体成形术(PVP)组(A组)29例,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病椎PVP组(B组)19例,经皮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联合病椎PVP组(C组)21例,比较3组患者影像学、围手术期和随访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时间>1年。A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术后1个月、3个月、1年)病椎矢状位指数(SI值)、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较术前有改善(P<0.05);B、C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病椎SI值、后凸Cobb角、椎管狭窄率、VAS评分、ODI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P<0.05);B、C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病椎SI值、后凸Cobb角、椎管狭窄率、VAS评分、ODI评分及均优于A组(P<0.05),而C组患者术后1年病椎SI值、后凸Cobb角及椎管狭窄率优于B组(P<0.05);A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病椎骨水泥注入量方面均明显少于B、C组(P<0.05);B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C组(P<0.05)。结论3种术式治疗无神经症状Ⅲ期Kümmell病均能缓解症状及恢复功能,经椎弓根螺钉复位的两种术式相对于单纯PVP能更加有效恢复病椎高度、矫正后凸畸形及改善椎管狭窄,而椎弓根螺钉经骨水泥强化后在维持力学支撑及稳定性方面更有优势。

    • >循证医学
    • ERAT与LA治疗粪石崁顿型阑尾炎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

      2024, 53(16):2520-2524.

      摘要 (42) HTML (0) PDF 1.94 M (5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采用系统评价的方式比较内镜逆行性阑尾治疗术(ERAT)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对粪石崁顿型阑尾炎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16-2021年。收集EART相关的临床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Jadad评分,分别提取各研究的基本情况及各项观察指标[腹痛缓解、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术后C反应蛋白(CRP)、术后并发症]的数据并使用RevMan5.3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33项研究,共2 630例患者,其中ERAT组1 294例,LA组1 33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术后12 h腹痛缓解率(RR=1.23,95%CI:1.06~1.43),分别以(d)或(h)为单位的卧床时间(WMD=-3.00,95%CI:-3.93~-2.07)、(WMD=-9.51,95%CI:-16.12~-2.90),住院时间(WMD=-2.44,95%CI:-2.90~-1.98),治疗费用(WMD=-3.00,95%CI:-5.34~-0.67),术后CRP(WMD=-4.94,95%CI:-7.43~-2.4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RR=0.24,95%CI:0.18~0.32)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ART在粪石崁顿型阑尾炎的治疗中较LA更有优势。

    • >调查报告
    • 急诊科护士风险感知、护理工作环境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

      2024, 53(16):2525-2529.

      摘要 (51) HTML (0) PDF 1.01 M (5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风险感知、护理工作环境与心理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10-11月选取广东省45家医院577名急诊科护士作为调查对象。应用心理弹性量表、护理人员风险感知问卷、护理工作环境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急诊科护士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Pearson相关分析护士风险感知、护理工作环境与心理弹性的相关性。 结果性别、年龄、是否专科护士、职务、医院类型、医院等级对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弹性有影响(P<0.05)。577名护士的心理弹性量表得分(86.07±15.95)分,得分率68.86%;护理人员风险感知问卷得分(79.38±16.32)分,得分率56.70%;护理工作环境量表得分(93.51±13.25)分,得分率75.4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职务是急诊科护士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心理弹性与护理工作环境呈正相关(r=0.476),与风险感知呈负相关(r=-0.252)。结论医院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急诊科护士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重点关注影响急诊科护士身体功能、时间和职业暴露风险,改善急诊护理工作环境。

    • >综述
    • 丁酸钠在结直肠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024, 53(16):2530-2535.

      摘要 (64) HTML (0) PDF 1.06 M (11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丁酸钠是膳食纤维在肠道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四碳短链脂肪酸(SCFAs)钠盐,其可为肠道上皮细胞提供能量,在保持肠道上皮细胞的完整性、抑制肠道炎症和肿瘤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较多研究指出丁酸钠可以通过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半胱氨酸蛋白酶介导和内质网应激等多种方式介导结直肠癌细胞凋亡,提示丁酸钠很可能是潜在的抗结直肠癌药物。该文旨在综述丁酸钠在结直肠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新进展,并简述丁酸钠在维护肠道微环境、增强肠黏膜的免疫屏障功能和抑制肠道炎症的作用,以期为丁酸钠开发为一线治疗结直肠癌的药物提供参考。

    • 基于TOUS的儿童癌症相关认知障碍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2024, 53(16):2536-2542.

      摘要 (70) HTML (0) PDF 1.07 M (6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不同类型肿瘤或常见的抗肿瘤治疗措施可导致患儿出现癌症相关认知障碍(CRCI)。依据不愉快症状理论(TOUS),该文总结了3个层面共计20个关键影响因素:生理层面包括疾病类型、治疗方式、治疗相关并发症、年龄、性别等;心理层面涵盖疲乏、焦虑、抑郁及睡眠障碍等;背景层面涉及家庭环境与社会经济地位、父母受教育程度及体育运动等,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旨在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局部缓释系统在种植体周围炎局部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024, 53(16):2543-2548.

      摘要 (39) HTML (0) PDF 1.04 M (6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种植体周围炎作为植入修复后经常出现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给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并且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激光疗法、光动力疗法、局部缓释载药材料等诸多新兴技术逐步应用于临床,并对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目前局部缓释材料应用于种植体周围炎的研究仍处于起始阶段,缺乏对相关研究文献的系统归纳和总结。该文对种植体周围炎的研究现状、治疗现状及新兴局部缓释载药材料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 非编码RNA调控癫痫自噬反应的研究进展

      2024, 53(16):2549-2553.

      摘要 (57) HTML (0) PDF 1.91 M (6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以反复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为主要表现,若不能有效控制,可造成大脑神经元不可逆的损伤。非编码RNA在癫痫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参与调节细胞自噬、凋亡及神经炎症、突触重塑等生理病理过程,尤其在癫痫神经元自噬的调控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该文综述了非编码RNA中微RNA、长链非编码RNA及环状RNA与自噬在癫痫发生、发展中的调控关系,为癫痫的精准治疗和预防提供方向。

    • >病例报道
    • 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1例报道

      2024, 53(16):2554-2557.

      摘要 (51) HTML (0) PDF 3.62 M (6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诺卡菌脑膜炎伴侧脑室积脓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24, 53(16):2557-2560.

      摘要 (53) HTML (0) PDF 4.79 M (5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