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重庆医学》官方网站!

咨询热线:023-61965157 RSS
  • 2024年第53卷第19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基础研究
    • 松萝酸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HMGB1/RAGE炎症通路及VEGF、IL-6、IL-1β表达的影响

      2024, 53(19):2881-2886.

      摘要 (110) HTML (0) PDF 3.79 M (9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类风湿关节炎(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AFLS)模型,研究松萝酸对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炎症通路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IL)-6、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行关节置换治疗的RA患者,于术中获取滑膜组织。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胎牛血清)、溶剂对照组(胎牛血清+10%羟丙基倍他环糊精)、松萝酸高剂量组(松萝酸50 μg/mL)、松萝酸中剂量组(松萝酸10 μg/mL)、松萝酸低剂量组(松萝酸2.5 μg/mL)和羟氯喹组(羟氯喹50 mmol/L)。MTT检测不同浓度松萝酸处理后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HMGB1、RAGE蛋白表达,ELISA检测各组细胞HMGB1、VEGF、IL-6、IL-1β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松萝酸高、中、低剂量组及羟氯喹组细胞凋亡比例增加(P<0.05),松萝酸高、中剂量组和羟氯喹组HMGB1、RAGE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松萝酸高、中、低剂量组和羟氯喹组HMGB1、VEGF、IL-6、IL-1β表达均降低(P<0.05);与羟氯喹组比较,松萝酸中、低剂量组细胞凋亡比例减少(P<0.05),松萝酸低剂量组HMGB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松萝酸中、低剂量组RAGE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松萝酸可能通过调控HMGB1/RAGE炎症通路及VEGF、IL-6、IL-1β等炎症因子表达,减轻滑膜细胞的炎症反应。

    • 强心胶囊对SD心力衰竭大鼠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导致纤维化的抑制效果研究

      2024, 53(19):2887-2891.

      摘要 (79) HTML (0) PDF 3.99 M (8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强心胶囊对Sprague Dawley(SD)心力衰竭(心衰)大鼠Wnt(wingless)/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导致纤维化的抑制效果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6~8周龄SPF级SD雄性大鼠15只作为研究对象。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给药组,每组5只。模型组与给药组通过手术造成腹主动脉部分狭窄。假手术组大鼠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灌胃,给药组大鼠给予强心胶囊0.8 g/kg灌胃,各组连续灌胃给药20周。采用室壁运动幅度检测各组大鼠室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Ds)、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20周后处死各组大鼠,取大鼠心肌组织进行病理分析,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Masson染色观察纤维组织,Western blot法检测Wnt、β-catenin、胶原蛋白Ⅰ和胶原蛋白Ⅲ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给药组LVEF高于模型组,LVEDd、LVEDs小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对比,给药组Wnt/GAPDH、β-catenin/GAPDH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对比,给药组胶原蛋白Ⅰ/GAPDH、胶原蛋白Ⅲ/GAPDH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心胶囊可减轻腹主动脉缩窄后SD心衰大鼠的心脏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 结合三螺旋分子探针和催化发夹组装反应对甲胎蛋白的快速无酶比色分析

      2024, 53(19):2892-2897.

      摘要 (150) HTML (0) PDF 4.21 M (8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一种基于三螺旋分子探针(THMP)和催化发夹组装(CHA)反应的新型无酶比色生物传感器(T-CHA),用于低丰度甲胎蛋白(AFP)的可视化检测和精准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凝胶电泳以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记录AFP诱导T-CHA体系产生的吸光度,以评估T-CHA策略的可行性。分别对THMP和CHA的摩尔比、CHA的反应时间、温度及缓冲液pH值等参数进行了优化。用不同浓度AFP诱导T-CHA发生显色反应,以探究T-CHA的检测效能。结果在最佳实验条件下,不同浓度AFP的对数值在5 pg/mL至10 ng/mL呈现线性关系,检测限为2.29 pg/mL。T-CHA体系在105 min内即可完成对低丰度AFP的精准定量分析及无标记的可视化检测,且T-CHA的灵敏度优于ELISA。结论利用THMP的低背景泄漏和CHA的高催化效率,T-CHA体系可以实现肝细胞癌的早期精准诊断,且在即时检验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GPx4在体细胞重编程为干细胞中的作用研究

      2024, 53(19):2898-2906.

      摘要 (168) HTML (0) PDF 10.68 M (8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GPx4)对小鼠体细胞重编程的影响。方法为了比较OG2小鼠胚胎成纤维(MEFs)细胞(MEFs组)与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s,mESCs组)中GPx4的表达,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和Western blot确定细胞内GPx4的表达水平;为了验证GPx4对体细胞重编程效率的影响,将GPx4基因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序列以及其硒代半胱氨酸插入序列(SECIS)连接到反转录病毒载体pMXs上,构建过表达质粒pMXs-GPx4。合成靶向GPx4的短发夹RNA(shRNA)并连接到pSUPER载体上,构建GPx4 shRNA1和GPx4 shRNA2来敲低GPx4的表达。将上述质粒及对应的对照质粒与pMXs-Sox2、pMXs-Klf4、pMXs-Oct4共转染到MEFs细胞中进行重编程诱导,得到

    • >临床研究
    • 术前不同营养状况对腹腔镜下胃肠肿瘤根治手术老年患者术中意外低体温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2024, 53(19):2907-2910.

      摘要 (100) HTML (0) PDF 1014.38 K (7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术前不同营养状况对腹腔镜下胃肠肿瘤根治手术老年患者术中意外低体温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3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行腹腔镜下胃肠肿瘤根治手术的282例老年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采用微型营养状况评定简表(MNA-SF)评估患者术前营养状况,统计术中意外低体温发生情况,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282例患者中104例(36.88%)发生术中意外低体温,合并营养不良或营养不良风险患者术中意外低体温发生率明显高于营养状况正常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BMI<18.5 kg/m 2、术前出现进行性体重下降、术前MNA-SF评分<12分、CO2气腹时间>4 h和合并低白蛋白血症是腹腔镜下胃肠肿瘤根治手术老年患者发生术中意外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术中使用加温仪主动保温是避免发生术中意外低体温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营养状况较差的老年患者行腹腔镜下胃肠肿瘤根治手术更容易发生术中意外低体温,其影响因素较多,应密切关注。

    • HIV/AIDS合并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2024, 53(19):2911-2915.

      摘要 (110) HTML (0) PDF 1.01 M (7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和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47例HIV/AIDS合并肝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47例HIV/AIDS合并肝衰竭患者按照预后情况,分为治愈/好转组(n=17)和无效/死亡组(n=30)。治愈/好转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比例明显高于无效/死亡组,而WBC、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肝性脑病发生率明显低于无效/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AART、WBC是HIV/AIDS合并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合理的抗病毒治疗和有效的防治感染,能够降低HIV/AIDS合并肝衰竭患者的病死率。

    • 多种指标对不同BMI分层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研究

      2024, 53(19):2916-2922.

      摘要 (70) HTML (0) PDF 4.45 M (8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心率(HR)、C反应蛋白(CRP)、氨基端前脑钠素(NT-proBNP)、肌红蛋白(MYO)等临床指标对不同BMI分层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LVS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353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impson法检测LVEF,将LVEF<0.5的研究对象纳入LVSD组,LVEF≥0.5的研究对象纳入对照组。依照BMI把AMI患者分为瘦型/正常型(BMI<24 kg/m 2)与超重/肥胖型(BMI≥24 kg/m 2)。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和心肌酶指标,对不同BMI分层的不同组患者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分析不同指标的预测效能。结果瘦型/正常型AMI患者153例,其中LVSD组54例,对照组99例;超重/肥胖型AMI患者200例,其中LVSD组60例,对照组140例。在瘦型/正常型AMI患者中,LVSD组HR、CRP、NT-proBNP、MYO、cTn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超重/肥胖型AMI患者中,LVSD组HR、CRP、NEUT、PLT、NT-pro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年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瘦型/正常型AMI患者中,HR为单指标预测效果最好的因子,AUC为0.701(95%CI:0.612~0.790);HR+MYO+CRP为联合预测瘦型/正常型AMI患者LVSD效果最好的因子组合,AUC为0.769(95%CI:0.690~0.849)超重/肥胖型AMI患者中,NT-proBNP为单指标预测效果最好的因子,AUC为0.706(95%CI:0.613~0.786);NT-proBNP+CRP是联合预测超重/肥胖型AMI患者LVSD效果最好的因子组合,AUC为0.761(95%CI:0.687~0.833)。结论不同BMI分层AMI患者中,联合预测比单指标预测的预测效果更好,HR+MYO+CRP对瘦型/正常型AMI患者LVSD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而NT-proBNP+CRP对超重/肥胖型AMI患者LVSD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

    • 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活产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 53(19):2923-2929.

      摘要 (87) HTML (0) PDF 1.04 M (7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宫腔粘连(IUA)类型患者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活产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行宫腔镜下IUA电切分离术并在术后2年内妊娠的18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及妊娠结局,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患者术后活产的主要因素。结果188例IUA患者术后有163例活产,活产率为86.7%。不同程度IUA患者受孕方式、分娩方式构成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IUA患者在胎盘植入及行钳夹、清宫术构成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人工流产、孕早期清宫(P=0.008)和孕中期引产(P<0.001)是术后活产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中期引产(95%CI:0.02~0.35,P=0.001)是术后活产的影响因素。结论IUA术后易发生胎盘类相关疾病、产后出血,增加分娩时宫腔操作,对于既往多次人工流产史及中期引产患者应警惕不良妊娠结局发生。

    • 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慢性肾脏病骨质疏松症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2024, 53(19):2930-2936.

      摘要 (33) HTML (0) PDF 2.07 M (7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骨质疏松症(CKD-OP)患者的血清代谢产物变化,为CKD-OP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2023年4-11月在该院就诊并确诊为CKD的患者22例作为研究对象,另纳入同时期体检者22例进行对照研究。以腰椎T值≤-2.5为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CKD-OP组(n=11)、慢性肾脏病非骨质疏松症组(CKD-NOP组,n=11)、单纯骨质疏松症组(OP组,n=11)和健康对照组(NC组,n=11)。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分析4组受试者血清代谢产物差异,筛选CKD-OP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研究潜在生物标志物与腰椎骨密度(BMD)、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0.9为条件,筛选出CKD-OP的4种潜在生物标志物,分别为磷酰胆碱、溶血磷脂酰胆碱(18∶2/0∶0)、癸酸、尿囊素。血清磷酰胆碱与腰椎BMD呈正相关(r=0.601,P<0.05),与血清BALP、TRACP-5b呈负相关(r=-0.729、-0.623,P<0.05);血清尿囊素与腰椎BMD呈正相关(r=0.483,P<0.05),与血清BALP呈负相关(r=-0.494,P<0.05);血清溶血磷脂酰胆碱(18∶2/0∶0)与腰椎BMD呈正相关(r=0.640,P<0.05),与血清BALP、TRACP-5b呈负相关(r=-0.628、-0.548,P<0.05);血清葵酸与腰椎BMD呈负相关(r=-0.444,P<0.05),与血清BALP呈正相关(r=0.587,P<0.05)。结论筛选出的4种内源性潜在生物标志物为CKD-OP的早期诊断及疗效监测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 基于HALP评分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的评估分析

      2024, 53(19):2937-2942.

      摘要 (57) HTML (0) PDF 1.66 M (8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化疗前血红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血小板组成的HALP评分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该院初诊的DLBCL患者临床资料及化疗前的实验室指标,采用X-tile软件计算HALP评分最佳截断值,根据最佳截断值进行分组,采用χ 2检验分析不同HALP评分组临床特征构成比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评分组间无进展生存(PFS)时间、总生存(OS)时间的生存曲线,采用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DLBCL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HALP评分对DLBCL患者PFS时间、OS时间的预测能力。结果共纳入132例DLBCL患者,HALP评分的最佳截断值为21.23分,低HALP评分组54例,高HALP评分组78例。低HALP评分组与更晚的临床分期、更高的国际预后指数(IPI)和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IPI评分、更高的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更低的总体有效率(ORR)相关(P<0.05)。低HALP评分组与高HALP评分组相比PFS时间和OS时间更短(P<0.05)。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HALP评分≤21.23分是影响PFS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HR=1.811,P=0.031)。ROC曲线结果提示HALP评分联合IPI评分或NCCN-IPI评分比单用IPI评分、NCCN-IPI评分对DLBCL患者PFS、OS时间的预测价值更高。结论HALP评分与DLBCL患者的预后相关,可早期识别预后不良的高危DLBCL患者,HALP评分与IPI评分、NCCN-IPI评分联合评估时预测价值更高。

    • 子宫内膜癌患者血微小RNA-133b、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024, 53(19):2943-2948.

      摘要 (71) HTML (0) PDF 1.19 M (7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患者血微小RNA-133b(miR-133b)、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FLT1)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妇科就诊的12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子宫内膜癌患者5年预后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n=58)和死亡组(n=64),比较两组患者的miR-133b和sFLT1水平。采用Cox回归分析miR-133b和sFLT1与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生存组miR-133b和sFLT1水平均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33b低水平组的中位生存时间短于miR-133b高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LT1低水平组的中位生存时间短于sFLT1高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分期Ⅲ~Ⅳ和淋巴结转移是子宫内膜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病理G1~G2级、高水平miR-133b和高水平sFLT1是子宫内膜癌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miR-133b和sFLT1水平低均与疾病进展有关,是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

    • 胃蛋白酶原测定检查在儿童消化性溃疡中诊断价值

      2024, 53(19):2949-2953.

      摘要 (75) HTML (0) PDF 1.92 M (7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胃蛋白酶原(PG)诊断儿童消化性溃疡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4年1月因恶心、呕吐、腹痛、消化道出血等消化道症状于该院完成胃镜检查的85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胃镜检查结果分为健康体检组(n=223)、慢性胃炎组(n=418)、慢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球炎组(n=168)及胃溃疡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消化性溃疡组,n=46)。共503例研究对象完善 13C呼气试验并根据结果分为幽门螺杆菌(Hp)阳性和Hp阴性,采取乳胶免疫比浊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PGⅠ、PGⅡ、PGⅠ/PGⅡ水平,分析该项指标在不同年龄、不同胃部疾病中的差异,以及在消化性溃疡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消化性溃疡组女性患儿占比明显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胃炎组<7岁患儿PGⅠ水平低于>12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球炎组<7岁患儿PGⅠ水平低于>12岁组,<7岁、7~12岁患儿PGⅡ水平低于>12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体检组比较,慢性胃炎组PGⅠ水平升高,慢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球炎组PGⅠ、PGⅡ升高,PGⅠ/PGⅡ降低,消化性溃疡组PGⅠ、PGⅡ升高,PGⅠ/PGⅡ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慢性胃炎组比较,慢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球炎组PGⅠ/PGⅡ降低,消化性溃疡组PGⅠ、PGⅡ升高,PGⅠ/PGⅡ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慢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球炎组比较,消化性溃疡组PGⅠ、PGⅡ升高,PGⅠ/PGⅡ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Ⅰ和PGⅡ预测消化性溃疡的AUC分别为0.689、0.785。以Youden指数最大时作为截断值,当PGⅠ为69.25 μg/L时,其Youden指数达到最大值,消化性溃疡诊断灵敏度为67.4%,特异度为72.3%;当PGⅡ为12.25 μg/L时,其Youden指数达到最大值,消化性溃疡诊断灵敏度为71.7%,特异度为76.1%。与Hp阴性比较,慢性胃炎组和慢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球炎组Hp阳性PGⅠ和PGⅡ升高,PGⅠ/PGⅡ降低,消化性溃疡组Hp阳性PGⅠ/PGⅡ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G可用于诊断儿童消化性溃疡。

    • 晚期早产适于胎龄儿宫外生长迟缓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4, 53(19):2954-2959.

      摘要 (46) HTML (0) PDF 1.04 M (8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晚期早产儿适于胎龄儿宫外生长迟缓(EUGR)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于该院分娩收住新生儿科的1 402例早产适于胎龄儿临床资料,依据芬顿(Fenton)早产儿生长曲线将出院时体重是否低于同期同胎龄生长曲线第10百分位分为EUGR组(n=244)和非EUGR组(n=1 158)。收集两组早产儿及母亲临床资料,分析早产儿发生EUGR的危险因素。结果1 402例早产适于胎龄儿中发生EUGR 244例,EUGR发生率为17.4%。不同胎龄早产儿EUGR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EUGR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694,95%CI:1.144~2.507)、出生体重低(OR=0.989,95%CI:0.988~0.991)、喂养不耐受(OR=2.719,95%CI:1.234~5.990)、孕周短(OR=0.146,95%CI:0.103~0.207)、住院时间延长(OR=1.073,95%CI:1.031~1.117)为晚期早产适于胎龄儿出院时发生EUGR的危险因素(P<0.05)。亚组分析显示,男性、出生体重低、喂养不耐受、住院时间长为34~<36周早产适于胎龄儿出院时发生EUGR的危险因素(P<0.05),出生体重低、喂养不耐受只影响胎龄≥36周早产儿(P<0.05)。结论加强孕期保健、生后积极营养支持可降低晚期早产儿EUGR的发生风险。

    • COVID-19合并肝功能不全患者输注SARS-CoV-2抗体阳性血浆诱导抗体依赖性增强效应的效果分析

      2024, 53(19):2960-2964.

      摘要 (37) HTML (0) PDF 1.02 M (7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合并肝功能不全的COVID-19患者输注SARS-CoV-2抗体阳性库存血浆是否诱导抗体依赖性增强(ADE)效应。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22年12月15日至2023年1月20日收治的26例输注含SARS-CoV-2多克隆抗体库存血浆的COVID-19合并肝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患者输注血浆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MONO)计数、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γ-干扰素(IFN-γ)等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以同期37例未输注血浆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5天外周血MONO计数、细胞因子水平、咽拭子SARS-CoV-2核酸检测、肺部感染病灶吸收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第5天外周血MONO计数升高者比例(69.23% vs. 59.56%)、细胞因子升高者比例(IL-2:66.67% vs. 76.92%、IL-4:22.22% vs. 46.15%、IL-6:33.33% vs. 38.46%、IL-10:33.33% vs. 30.27%、TNF-α:33.33% vs. 46.15%、IFN-γ:44.44% vs. 61.54%)、咽拭子SARS-CoV-2核酸检测阴性者比例(46.67% vs. 59.09%)、病灶开始吸收者比例(87.50% vs. 84.8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VID-19合并肝功能不全患者输注含SARS-CoV-2多克隆抗体的库存血浆未诱导明显的ADE效应。

    • 臭氧水穴位注射联合腔内冲洗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及相关因子的影响

      2024, 53(19):2965-2969.

      摘要 (74) HTML (0) PDF 1.02 M (9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臭氧水穴位注射联合腔内冲洗对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疼痛及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6-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64例老年KOA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臭氧水穴位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臭氧水腔内冲洗,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 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临床疗效,以及关节液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IL)-1β、IL-6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PGE2、IL-1β及IL-6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VAS评分与PGE2水平有关 (P<0.05),与年龄、IL-6、IL-1β水平无关(P<0.05)。观察组总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晕针、注射部位皮肤感染、症状加重、关节不适等不良反应。结论臭氧水穴位注射联合腔内冲洗治疗KOA的临床疗效较好,可能是通过调控致痛因子和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疼痛症状。

    • 涤痰汤联合阿立哌唑、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变化的影响

      2024, 53(19):2970-2974.

      摘要 (42) HTML (0) PDF 1.01 M (4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涤痰汤联合阿立哌唑、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2023年3月重庆市大足区中医院、重庆市大足区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及住院的符合要求的7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38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阿立哌唑、奥氮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涤痰汤治疗,经过8周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分、血清炎症因子(IL-6、IL-1β、IL-17)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37%,对照组总有效率84.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各项积分及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PANSS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及总分也低于对照组(P<0.05),IL-17、IL-6、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涤痰汤联合阿立哌唑、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明显,能进一步降低患者的症状评分,改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荐。

    • 康复期截肢患者自理能力受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 53(19):2975-2980.

      摘要 (45) HTML (0) PDF 1.01 M (4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期截肢患者自理能力受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2月在成都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治疗的康复期截肢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erg平衡量表(BBS)、家庭韧性评估量表(FRAS-C)进行调查。结果纳入的194例康复期截肢患者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得分为95(85,100)分,121例(62.4%)发生自理能力受损。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自理能力正常与受损的康复期截肢患者在职业状态、月收入、截肢时间、残肢长度、残肢痛、BBS评分、FRAS-C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截肢时间、残肢长度、残肢痛、BBS评分及FRAS-C评分是康复期截肢患者自理能力受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康复期截肢患者自理能力受损发生率较高,受截肢时间、残肢长度、残肢痛、平衡功能和家庭韧性等因素影响。

    • 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中p-ERK5、WT-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2024, 53(19):2981-2986.

      摘要 (27) HTML (0) PDF 2.59 M (4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检测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HSOC)患者癌组织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激酶5(p-ERK5)、Wilms肿瘤基因(WT-1)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为HSOC患者预后判定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的54例HSOC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收集患者年龄、临床分期、是否淋巴转移、是否合并腹水、是否3年内复发、是否铂敏感、是否为中间型肿瘤细胞减灭术(IDS)、首诊CA125水平等资料;收集患者卵巢癌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者卵巢癌组织中p-ERK5及WT-1蛋白表达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下两种因子的表达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评估HSOC患者的预后。结果p-ERK5及WT-1蛋白低表达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分别为36.0个月和37.0个月,高表达组患者的中位PFS时间分别为17.0个月和15.0个月,p-ERK5及WT-1蛋白低表达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90.0个月,高表达组患者的中位OS时间为40.0个月,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ERK5及WT-1蛋白高表达与较短的PFS时间和OS时间有关。

    • 早期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首次发生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年预后的影响

      2024, 53(19):2987-2991.

      摘要 (35) HTML (0) PDF 1.53 M (4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首次发生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2年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2019年在该院住院的513例首次发生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出院情况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2年内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2年内全因死亡和复发卒中情况。结果不同HbA1c水平患者性别、年龄、TOAST分型,糖尿病、心律失常、冠心病等疾病史,降糖药、降脂药、抗凝剂等用药史,BMI、尿素(Urea)、肌酐(Crea)、ALT、SBP、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出院方式、出院时NIHSS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A1c>7.4%是患者2年内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OR=4.470,95%CI:1.105~18.087,P=0.036)。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不同HbA1c水平患者2年中位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HbA1c水平越高,生存时间越短。结论较高水平HbA1c对首次发生AIS患者2年内复发卒中和全因死亡有影响。

    • 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治疗食管鳞癌敏感性的相关因素分析

      2024, 53(19):2992-2996.

      摘要 (50) HTML (0) PDF 1.68 M (4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食管鳞癌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治疗敏感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效果,将51例患者分为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治疗敏感组(29例)和耐药组(22例)。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治疗食管鳞癌敏感性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敏感组和耐药组治疗后CT测算病灶深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后病灶深度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敏感组内镜评估病理缓解患者占比较高,与耐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内镜评估病理缓解程度(P=0.042,95%CI:1.096~161.519)和病理淋巴结转移(P=0.025,95%CI:0.003~0.670)是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治疗食管鳞癌敏感性的独立影响因素。同时,CT测算的病灶浸润深度差≥0.750 cm的患者对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更敏感(AUC=0.750,灵敏度为41.4%,特异度为55.0%,P=0.002,95%CI:0.618~0.882)。结论术前胸部CT测算病灶深度及内镜评估病理缓解程度可预测食管鳞癌患者对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的敏感性,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但需扩大样本量深入研究各影响因素。

    • PHOX2B蛋白、MYCN基因与外周神经母细胞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2024, 53(19):2997-3001.

      摘要 (42) HTML (0) PDF 3.25 M (4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同源异型盒2B(PHOX2B)蛋白和N-MYC致癌基因(MYCN基因)状态与外周神经母细胞性肿瘤(pNT)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化法检测41例pNT患儿组织中PHOX2B蛋白的表达,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MYCN基因表达状态,并使用连续校正χ 2检验和Kaplan-Meier法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PHOX2B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内,在pNT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2.9%,其表达水平与pNT发病年龄、分化程度及预后有关(P<0.05),PHOX2B蛋白表达强度与MYCN基因状态无关(P>0.05)。MYCN基因扩增患儿生存期短于未扩增患儿(P<0.05)。结论PHOX2B蛋白对pNT具有诊断意义,可以作为pNT可靠的诊断标志物;MYCN基因状态与患儿生存期有关,可以帮助判断pNT患儿预后情况。

    • 大汗腺型三阴性乳腺癌CK5/6及Ki-67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024, 53(19):3002-3007.

      摘要 (36) HTML (0) PDF 1.31 M (5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大汗腺型三阴性乳腺癌(ATNBC)中细胞角蛋白5/6(CK5/6)及细胞增殖抗原(Ki-67)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1年7月该院病理科诊断为浸润性大汗腺型乳腺癌并且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2(Her-2)均阴性的ATNBC患者21例为ATNBC组,并在非大汗腺型三阴性乳腺癌(NATNBC)中随机选取22例作为阴性对照(NATNBC组),搜集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分析ATNBC中CK5/6及Ki-67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ATNBC患者预后。结果ATNBC组与NATNBC组年龄(P<0.001)、年龄分布(P=0.001)、组织学分级(P<0.001)、远处转移情况(P=0.0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TNBC组CK5/6阳性表达7例(33.33%),NATNBC组CK5/6阳性表达17例(80.95%),CK5/6在ATNBC组和NATNBC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NBC组Ki-67高增殖3例(14.29%),NATNBC组Ki-67高增殖17例(77.27%),Ki-67在ATNBC组和NATNBC组中的高增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5/6阳性表达率与ATNBC患者的肿瘤部位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Ki-67高增殖率与ATNBC患者的神经侵犯相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ATNBC组和NATNBC组5年无病生存(DFS)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NBC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CK5/6在ATNBC中表达较少,Ki-67高增殖也少,ATNBC患者预后较NATNBC患者好。

    • 补充不同剂量维生素D对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疗效比较

      2024, 53(19):3008-3012.

      摘要 (24) HTML (0) PDF 1.03 M (4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补充不同剂量维生素D对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3月25日至2022年12月30日该院儿科收治的126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自出生后3 d开始,在肠道能耐受情况下开始补充不同剂量维生素D,按照补充维生素D剂量的不同分为500、900、2 100 IU/d组,比较分析各组维生素D起始水平及补充后水平的差异。结果126例早产儿中维生素D缺乏52例,维生素D不足74例。与维生素D不足比较,维生素D缺乏早产儿的母亲补充维生素D的比例更低(P<0.05)。3组出生后血清钙、血清磷、碱性磷酸酶及出生后25-羟维生素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补充后25-羟维生素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500 IU/d组低于2 100 IU/d组(P<0.05)。2 100 IU/d组补充维生素D最长时间为90 d,补充后25-羟维生素D水平最高为48.3 ng/mL,未出现维生素D中毒,900 IU/d组补充后仍然存在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40例(85.1%),2 100 IU/d组17例(25.8%)。结论建议在早产儿出生后给予维生素D 2 100 IU/d以预防发生维生素D缺乏。

    • >综述
    • 艾灸整复生物钟介导的巨噬细胞昼夜节律治疗RA免疫衰老的潜在机制研究进展

      2024, 53(19):3013-3017.

      摘要 (93) HTML (0) PDF 1.02 M (7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以慢性滑膜炎症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艾灸治疗能明显改善RA免疫紊乱,减轻滑膜炎症,但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衰老是诱使RA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巨噬细胞作为免疫系统监测衰老的关键哨点,在RA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生物钟主导机体的昼夜节律,调控着多种蛋白表达和细胞功能,广泛参与多种疾病的生理、病理过程。生物钟参与巨噬细胞衰老,具有调节免疫紊乱的作用,而在影响RA发生、发展的机制中,巨噬细胞衰老作为重要的突破点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主要从生物钟参与巨噬细胞衰老角度出发,阐明RA可能的发病机制并分析艾灸通过调控生物钟参与巨噬细胞衰老,从而治疗RA的可行性。

    • 无阿片化麻醉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2024, 53(19):3018-3023.

      摘要 (81) HTML (0) PDF 1.05 M (4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无阿片化麻醉(OFA)是一种结合多种非阿片类药物和(或)技术以获得高质量麻醉的多模式镇痛策略。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普及,OFA成为围手术期医师共同关注的热点。OFA契合ERAS理念,在多模式麻醉与疼痛管理下能减少手术应激、炎症反应和术后并发症,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并减轻医疗卫生资源负担。该文就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OFA概念和适应证,近年来OFA在临床中的应用、存在的争议及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 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侵袭性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2024, 53(19):3024-3028.

      摘要 (86) HTML (0) PDF 1.03 M (8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可靠的生物标志物对侵袭性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PitNETs)的早期诊断、有效治疗和预后评估非常重要。随着研究的积累,临床对于PitNETs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已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许多能够参与PitNETs侵袭性生长的生物分子已被报道。但由于PitNETs各亚型间异质性较大,涉及多维度高复杂性的调控网络,目前能够应用于临床诊疗的生物标志物仍十分稀少。该文对PitNETs侵袭性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展开综述,进一步阐述PitNETs侵袭性背后的机制,为寻找PitNETs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的靶点提供了思路。

    • >卫生管理
    • 基于决策树 E-CHAID 算法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住院费用DRGs的建立

      2024, 53(19):3029-3033.

      摘要 (44) HTML (0) PDF 1020.00 K (4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基于决策树与病例组合模型进行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为医院完善该病种的DRGs管理和当地医保部门制订DRGs支付标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院2019-2021年主要诊断为KOA的3 001例患者的病案首页信息。针对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和多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检验)筛选节点变量;采用决策树χ 2自动交互检测法(E-CHAID),构建KOA DRGs病例组合模型及费用标准,最后通过方差减少量(RIV)、变异系数(CV)和非参数检验方法(Kruskal-Wallis H检验)对DRGs病例组合模型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以性别、年龄、平均住院日、治疗方式、有无并发症或合并症作为影响KOA住院费用的分类节点,建立了8个DRG组合和相应的住院费用标准和权重。经Kruskal-Wallis H检验,各组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IV值为 64.78%、CV值为 0.43~0.62,共152例患者超出上限费用,占比5.06%。结论基于决策树E-CHAID模型根据住院费用对KOA患者进行DRGs,有利于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为该地区KOA DRGs管理和医保支付标准的制订提供了依据。

    • >临床护理
    • ICU护士人性化护理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4, 53(19):3034-3038.

      摘要 (85) HTML (0) PDF 1.00 M (5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ICU护士的人性化护理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3月北京市6所三甲医院的380名ICU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人性化护理能力量表(HUMAS)、共情能力量表(JSE-HP)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ICU护士HUMAS总分为(80.37±6.17)分,JSE-HP总分为(119.73±13.75)分,ICU护士乐观性格、社会交往、情感理解、自我效能与共情能力呈正相关(P<0.05),工作影响与共情能力呈负相关(P<0.05)。年龄、工作年限(年)、是否接受人文培训及JSE-HP中的观点采择4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可解释总变异的51.9%。结论ICU护士人性化护理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护士人性化护理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升护士人性化护理能力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 医护协同管理模式对新生儿无创正压通气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4, 53(19):3038-3040.

      摘要 (27) HTML (0) PDF 986.22 K (4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医护协同管理模式对新生儿无创正压通气(NIPPV)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医护协同管理模式,比较两组NIPPV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医护人员合作度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NIPPV通气时间[(86.27±12.80)h vs. (91.95±12.66)h]、住院时间[(7.08±1.08)d vs. (8.42±1.39)d]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26.7% vs. 63.3%),医护人员合作各维度评分更高[患者信息交流(43.88±1.09)分 vs. (39.15±2.29)分、医护共同参与决策(57.35±1.64)分 vs. (49.73±2.57)分、护士和医生关系 (28.42±1.14)分 vs. (23.38±1.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协同管理模式能够缩短新生儿NIPPV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呼吸支持效果,提高医护合作度。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