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53(22):3361-3366.
摘要:目的基于孟德尔随机化(MR)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与不同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表型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汇总数据集,其中GERD包含602 604例患者,未指定哮喘包含156 078例患者,肥胖相关性哮喘139 591例患者,儿童哮喘138 474例患者,过敏性哮喘140 308例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136 633例患者。采用逆方差加权法作为MR分析的主要方法,加权中位数法、简单模型、加权模型和MR-Egger进行补充,并进行敏感性分析评估结果的稳定性。结果MR分析显示,未指定哮喘(OR=1.61,95%CI:1.45~1.77,P<0.01)、肥胖相关性哮喘(OR=2.40,95%CI:1.98~2.90,P<0.01)、儿童哮喘(OR=1.56,95%CI:1.25~1.94,P<0.01)、过敏性哮喘(OR=1.47,95%CI:1.25~1.74,P<0.01)与GERD呈正向因果效应,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与GERD无因果关系(OR=1.31,95%CI:0.95~1.81,P=0.10)。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不存在水平多效性和异质性。结论GERD会导致未指定哮喘、肥胖相关性哮喘、儿童哮喘、过敏性哮喘的患病风险升高,而对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的效应不明显。
2024, 53(22):3367-3374.
摘要:目的探究子宫体横纹肌肉瘤(UcRMS)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回顾性收集2000-2020年共237例UcRMS患者的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UcRMS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进行描述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对不同病理类型及不同治疗方法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UcRMS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在组织学明确的患者中最常见的类型为胚胎型[44例(18.6%)],其次为多形性[35例(14.8%)]。在治疗方面,21例(8.9%)接受了手术+化疗+放疗的治疗,75例(31.6%)接受了手术+化疗,23例(9.7%)接受了手术+放疗。队列总体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13个月,中位癌症相关性生存(CSS)时间为14个月,5年OS率及5年CSS率均为16%。胚胎型RMS的OS率及CSS率明显优于未明确及其他组病理学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方面,手术+化疗+放疗组的OS率及CSS率优于手术+化疗组及手术+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P=0.012)。组织病理学类型、肿瘤分期、手术、化疗是患者OS时间和CSS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P<0.001)。结论胚胎型UcRMS预后优于其他组织学类型,但总体预后仍然很差,5年生存率不足20%。组织学类型、分期、手术、化疗是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手术+化疗+放疗可以改善UcRMS患者预后。
穆妮热·克日木 ,买吾拉江·依马木 ,美合日班·买买提 ,张利萍 ,郑彦玲 △
2024, 53(22):3375-3379.
摘要:目的运用自回归移动平均(ARMA)模型和长期短期记忆(LSTM)深度神经网络对新疆伽师县肺结核的发病趋势进行预测。方法收集该地2014年1月至2023年6月法定传染病报告肺结核数据构建数据集,其中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肺结核发病数据用于模型构建,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的数据用于模型验证。利用Eviews7.2和MATLAB2023a软件分别建立ARMA模型和LSTM神经网络,预测2022-2023年的月肺结核发病数。结果最优的ARMA模型和LSTM神经网络验证2014年1月至2023年6月发病数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26.494和12.713,提示LSTM神经网络的拟合效果优于ARMA模型。采用LSTM神经网络预测结果与实际发病情况基本一致。结论LSTM神经网络对新疆伽师县发病趋势的拟合和预测效果较好,能够为该地肺结核发病数的预测提供理论参考。
2024, 53(22):3380-3384.
摘要:目的评估国产一次性压力监测传感器临床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平行对照,选取2021年1-3月在重庆康华众联心血管病医院和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两家协作医院麻醉科手术室需同时进行有创动脉血压及中心静脉压监测的心血管相关疾病的手术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同时采用两种一次性压力传感器持续监测并记录麻醉诱导前(T1)、最后一个静脉麻醉药注射完1 min(T2)、气管插管完成时(T3)的有创动脉血压及中心静脉压,同时记录产品的性能、安全性指标及动脉采血成功率。结果在不同时间点T1、T2、T3,两种传感器测得的收缩压的一致率均为100.0%。两种传感器测量舒张压在T1的一致率为99.2%,T2和T3一致率为100.0%;两种传感器测量中心静脉压在3个时间点的一致率均为100.0%。相关系数显示,两种传感器在收缩压、舒张压和中心静脉压的测量中保持高度一致性。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值、血氧分压(PO2)、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的一致率分别达到100.0%、94.5%、99.2%。结论国产一次性压力传感器其有效性、准确性、安全性符合临床需要。
2024, 53(22):3385-3388.
摘要:目的探讨炎症细胞因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肺炎中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15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COPD并发肺炎患者纳入观察组(n=87),单纯COPD患者纳入对照组(n=128)。对比两组炎症细胞因子[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WBC]及肺功能指标[呼气峰值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吸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变化情况,分析炎症细胞因子在COPD并发肺炎中的诊断效能,以及COPD并发肺炎患者炎症细胞因子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PCT、CRP、IL-6、TNF-α、WB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EV1、FVC、PE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CT、CRP、IL-6、TNF-α、WBC联合检测对COPD并发肺炎的诊断效能较好,灵敏度为90.80%,特异度为90.62%,曲线下面积(AUC)为0.967。相关性分析显示,COPD并发肺炎患者PCT、CRP、IL-6、TNF-α、WBC水平与FEV1、FVC、PEF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COPD并发肺炎患者存在典型的炎症反应和肺功能恶化,相关炎症指标联合检测对其诊断效能较好。
李自强 ,傅桂芬 △,张艳萍 ,李湘 ,张欣 ,曾麟 ,郑秋萍 ,咸晓敏 ,王淼
2024, 53(22):3389-3395.
摘要:目的调查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DPNP)患者疼痛灾难化(PC)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制订预防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06例DPN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疼痛数字等级评分量表(NRS)、疼痛灾难化量表(PC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糖尿病痛苦量表(DDS)对其进行调查。结果206例DPNP患者PC发生率44.66%(92/206),PCS总分为(30.10±5.16)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糖尿病(DM)病程(≥10年)、多重用药、合并症数量(>5个)、NRS评分、PSSS评分、DDS各维度评分是PC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可解释PC总变异的92.3%。结论DPNP患者PC发生率较高,临床医护工作者应重视此类患者PC的评估,并根据主要影响因素制订科学有效、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减轻疼痛负担,以降低其PC水平。
2024, 53(22):3396-3400.
摘要:目的分析25-羟维生素D3[25-(OH)D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补体C3、水平在过敏性紫癜患儿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患儿疾病进展的预测效能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10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35例),中度组(41例),以及重度组(26例)。另将同期体检的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别血清25-(OH)D3、IGF-1及补体C3的表达水平差异,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过敏性紫癜患儿疾病进展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25-(OH)D3、IGF-1及补体C3在过敏性紫癜患儿疾病进展中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25-(OH)D3、补体C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IGF-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患儿的25-(OH)D3、补体C3水平均低于轻度组与中度组,且中度组低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患儿的IGF-1水平高于轻度组与中度组,且中度组高于轻度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5-(OH)D3、补体C3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负相关(r=-0.375、-0.576,P<0.05),IGF-1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正相关(r=0.866,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25-(OH)D3、补体C3、IGF-1水平联合检测对患儿疾病进展的预测的AUC最大(0.888),灵敏度为81.4%,特异度为82.0%,Youden指数为0.634。结论25-(OH)D3、IGF-1及C3在综合评估过敏性紫癜患儿疾病进展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于过敏性紫癜患儿的疾病进展的风险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2024, 53(22):3401-3406.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输血的风险及输血对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1月入住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围手术期是否输血将患者分为输血组和未输血组。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围手术期输血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比较两组患者短期预后差异。结果41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被纳入研究,围手术期输血257例(即输血组,62.4%),平均输血量为(4.10±2.52)U。单因素分析显示输血组与未输血组年龄、骨折类型、合并症(心功能不全、术前肺部感染、支气管扩张)、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白蛋白、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手术方式、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低、心功能不全、术中失血量>200 mL、手术时间>120 min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输血组患者住院及卧床时间较未输血组更长、住院费用更高、出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更低(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输血风险高,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低、心功能不全、术中失血量>200 mL、手术时间>120 min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影响患者短期预后。
龙海欣 , 南方 △ , 田梓蓉 , 李秀雅 , 刘永玲 , 陈晓红
2024, 53(22):3407-3411.
摘要:目的评估不同术式对喉癌患者早期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2022年在该院行首次开放性喉切除手术的138例喉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喉垂直部分切除组(垂直组,n=34)、喉水平部分切除组(水平组,n=26)、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环舌骨会厌固定组(SCPL-CHEP组,n=26)、全喉切除组(全喉组,n=52)。患者术后经口进食第1天采用中文版安德森吞咽困难量表、悉尼吞咽问卷、改良洼田饮水试验等评估吞咽功能。结果各组中文版安德森吞咽困难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悉尼吞咽问卷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改良洼田饮水试验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喉组上述指标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水平组、垂直组及SCPL-CHEP组上述指标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开放性喉切除手术的喉癌患者中全喉切除术后早期进食时吞咽障碍较轻,对生活影响较小。
2024, 53(22):3412-3417.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仍发生心脏破裂(CR)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7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AMI患者,将成功行急诊PCI治疗后仍然发生CR的AMI患者纳入CR组(n=27),另按照1∶2的比例选择与CR组性别、年龄、心肌梗死部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成功血运重建相匹配,且未合并CR的AMI患者作为非CR组(n=54)。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疾病、临床指标和实验室检测指标、药物使用情况等进行分析。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性别、年龄、合并疾病(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陈旧性心肌梗死、陈旧性脑梗、肾功能不全、高尿酸血症)、心肌梗死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组的合并疾病中心房颤动发病率高于非CR组(25.9% vs. 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组的心率、血肌酐、血尿酸、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PCI中无复流比例、PCI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3级比例明显高于非CR组,而收缩压、白蛋白、LVEF、使用β受体阻断剂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剂比例低于非C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颤动为CR的独立危险因素(OR=3.06,95%CI:1.16~8.10,P<0.05)。高水平白蛋白(OR=0.93,95%CI:0.88~0.99,P<0.05)和高水平LVEF(OR=0.92,95%CI:0.86~0.99,P<0.05)为CR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CR的发生与多因素相关,心房颤动为CR的独立危险因素,高水平白蛋白和高水平LVEF为CR的独立保护因素。
陈剑 ,陈启铭 ,陈晓 ,夏仁祥 ,汪泽 ,金俊豪 ,严旭芝 ,刘秋礼 ,舒泽华 ,张尧 ,张军 ,王洛夫 ,兰卫华 ,江军 △
2024, 53(22):3418-3428.
摘要:目的探讨 18F标记的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1007 显影剂PET/CT( 18F-PSMA-1007 PET/CT)检查应用于前列腺癌(PCa)初诊及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后随访中对诊断评估与治疗决策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分析2022年9月至2023年10月在该院接受 18F-PSMA-1007 PET/CT检查的患者共68例,其中初诊患者36例、RP后随访生化失败的患者32例。共收集临床资料30项,包括基本临床特征8项、病理学相关特征7项和影像学特征15项。分别对初诊PCa和RP术后生化失败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初诊PCa患者中不同临床亚组[诊断时不同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水平、不同mi-T分期、不同穿刺Gleason评分和不同病理类型]原发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差异性,以及RP后生化失败患者中不同临床亚组( 18F-PSMA-1007 PET/CT检查时不同tPSA、不同病理T分期、不同术后病理淋巴结侵犯情况和不同病理Gleason评分)复发病灶检出率的差异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阳性病灶的影像特征与tPSA的相关性。结果初诊PCa患者中,1例前列腺增生、35例PCa,35例PCa患者确诊时不同tPSA水平(P=0.81)、不同mi-T分期(P=0.70)、不同穿刺时Gleason评分(P=0.20)和不同病理类型(P=0.71)中原发病灶SUV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确诊时tPSA与 18F-PSMA-1007 PET/CT检出的转移灶个数呈正相关(r=0.410,P=0.01)。根据检查结果改变了11例(31.43%)患者的临床治疗决策;在9例RP联合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中发现 18F-PSMA-1007 PET/CT与MRI在淋巴结检出率的准确率、一致率均为100%。RP后生化失败患者中,整体复发病灶检出率71.88%(23/32),以术区原位复发11例(34.38%)和骨转移11例(34.38%)最常见。 18F-PSMA-1007 PET/CT检查时不同tPSA水平(P=0.08)、不同病理T分期(P=0.10)、不同术后病理淋巴结侵犯情况(P=0.68)和不同病理Gleason评分(P=0.08)中 18F-PSMA-1007 PET/CT复发病灶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024, 53(22):3429-3434.
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前内关穴注射右美托咪定对老年人非心脏大手术后神经认知障碍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23年2月至2024年3月择期行胸、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关穴注射右美托咪定组(A)组、内关穴注射生理盐水组(B组)和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组(C组),每组40例,观察3组患者术后神经认知功能及睡眠相关情况。 结果A组、C组术后第1天术后谵妄(POD)发生率较B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第2天POD发生率较B组明显降低(P<0.05)。A、C组术后第1天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较B组明显降低,且A组发生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第3、5天POCD发生率低于B组(P<0.05)。B、C组术后第1、3、5天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均较术前1天明显降低(P<0.05)。A、C组术后第1、3、5天MMSE评分均高于B组,且A组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第1、3、5天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较术前1天升高(P<0.05);与B组比较,A、C组术后第1、3、5天PSQI评分均降低,且A组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心动过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明显低于B、C组(P<0.05),B组、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胸、腹腔镜手术麻醉前内关穴注射右美托咪定可明显降低老年患者PND和改善睡眠质量,且同时具有预防PONV的作用。
2024, 53(22):3435-3440.
摘要:目的构建并验证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铜死亡相关基因预后风险模型。方法在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下载OSCC患者临床及转录组数据,筛选出OSCC患者铜死亡相关基因,使用共表达分析、Wilcoxon秩和检验、Cox分析和AIC逐步算法构建铜死亡相关基因风险模型,并评估其准确性。结果共筛选出340例OSCC患者作为训练组和内部验证组,24例患者作为外部验证组,成功建立了OSCC患者铜死亡相关基因风险模型。该模型由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调节亚基2(CKS3)、三角形四肽重复域21A(TTC21A)、锌指含MYND型10(ZMYND10)3个铜死亡相关基因构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10,具有理想的预测性能。其中风险评分高的OSCC患者预后相对较差,并且上述模型评分是OSCC患者预后的一个独立影响因素(HR=1.472,95%CI:1.141~1.899,P=0.003)。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模型可为OSCC患者的诊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2024, 53(22):3441-3446.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血常规的炎症评分系统对复杂性胰腺炎(CAP)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在重庆两江新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3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n=420)和CAP组(n=210)。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平衡两组病例基线特征,分析入院24 h内基于血常规的炎症评分系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衍生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d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率(LM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和临床结局指标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AP的危险因素。结果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共有404例患者纳入研究,两组各202例。35例(16.7%)接受过重症监护室(ICU)治疗和4例(1.9%)死亡患者均出现在CAP组中。与MAP组比较,CAP组WBC、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CRP)、尿素氮、淀粉酶、脂肪酶水平及NLR、dNLR、SII、SIRI评分更高,血清钙和白蛋白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CRP、白蛋白、脂肪酶、血清钙、SIRI是CAP发生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基于血常规的炎症评分系统可预测CAP的发生。
2024, 53(22):3447-3453.
摘要:目的纵向探讨埋藏式心脏起搏器(PM)植入患者术后6个月内生存质量(QOL)变化趋势,以期为医护人员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分层抽样选取贵州省某三甲医院心内科住院的252例埋藏式PM植入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分别在患者出院时、植入后1个月、植入后3个月和植入后6个月时使用起搏器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LIPPv1.0)进行调查。 结果QLIPPv1.0躯体功能、一般认知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总分在不同测量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采用LSD事后两两比较,躯体功能得分、一般认知功能得分和总分均为:植入后6个月>植入后3个月>植入后1个月>出院当天(P<0.05),心理功能得分和社会功能得分均为:植入后1个月、植入后3个月、植入后6个月>出院当天(P<0.05),植入后6个月>植入后3个月(P<0.05)。埋藏式PM植入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QLIPPv1.0得分不同,其随着时间推移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测量次数每增加1次,QLIPPv1.0得分增加6.527分(β=6.527,P<0.001)。埋藏式PM植入患者QOL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婚姻状况、就业情况、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及起搏器类型。结论埋藏式PM植入患者的QOL随时间呈现动态变化的特点,植入后1~3个月的心理功能及社会支持也不容忽视,医护人员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邵琼洁,张俊叶,屈妍,张秋爽,王小宁,吕欣谕,景肖,王艳 △
2024, 53(22):3454-3457.
摘要:目的分析自粘性吸水纤维敷料在2期压力性损伤浅层溃疡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该院胸腔外科ICU收治的2期压力性损伤浅层溃疡患者60例(71处)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36处),试验组30例(35处)。对照组在常规压力性损伤治疗基础上加用渗液吸收敷料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常规压力性损伤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自粘性吸水纤维进行治疗。3周后观察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和疼痛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30/30),显著高于对照组90.0%的有效率(27/30);试验组患者治愈时间为(17.35±4.17)d,明显短于对照组[(30.58±4.65)d];试验组患者换药次数为(15.43±1.21)次,明显少于对照组[(53.24±3.43)次];试验组患者疼痛评分为(2.33±1.4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8.71±0.52)分]。以上各项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粘性吸水纤维治疗2期压力性损伤浅层溃疡患者效果明显,可以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疼痛,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4, 53(22):3458-3462.
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收肌管阻滞(ACB)结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LFCNB)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的镇痛效果及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蛛网膜下腔阻滞接受原发性单侧TKA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0.20%罗哌卡因组(A组,n=30)、0.25%罗哌卡因组(B组,n=30)和0.30%罗哌卡因组(C组,n=30)。3组于术前行ACB+LFCNB,记录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24 h内的镇痛药物舒芬太尼消耗量、首次抢救镇痛时间、术后膝关节活动度(ROM)、股四头肌力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B组和C组在术后4、8、12、24 h静息时的VAS评分均降低(P<0.05)、术后24 h内的舒芬太尼消耗量减少(P<0.05)、首次抢救镇痛时间延长(P<0.05),术后当天的膝关活动度升高(P<0.05),以上结果在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术后第1天和第2天的ROM、术后股四头肌力量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B+LFCNB用于TKA的患者时,与0.20%的罗哌卡因相比,0.25%和0.30%罗哌卡因可以改善术后的早期疼痛,有利于术后膝关节的功能恢复,0.25%罗哌卡因可以提供与0.30%罗哌卡因相同镇痛效果。
唐文龙 , 万成亮 , 海波 , 熊必琳 , 郑陈军 , 张传勃 , 黄纯锋 , 白强 △
2024, 53(22):3463-3468.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选取2020年6月30日至2022年6月30日该院行阑尾切除术的426例急性阑尾炎患儿为研究对象,2020年6月30日至2022年2月28日住院的340例急性阑尾炎患儿为训练集,2022年3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住院的86例急性阑尾炎患儿为验证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小儿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模型的应用价值。结果426例患儿中穿孔198例,未穿孔228例。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反应蛋白(CRP)升高、阑尾腔有粪石、起病至就诊时间≥2 d和体温≥37.3 ℃是小儿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列线图预测模型拟合良好(P=0.869)。训练集和验证集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8和0.860,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校准曲线接近理想的对角线,模型有较好的区分度、一致性及准确性。决策曲线分析(DCA)显示,曲线远离斜线及水平线,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结论构建的小儿急性穿孔性阑尾炎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可帮助临床尽早识别。
2024, 53(22):3469-3472.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在颈胸一体热塑膜固定下基于锥形束CT(CBCT)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因素及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情况,为个性化靶区外放边界及放疗固定方式的选择和指导放射性皮炎临床实践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0月该院147例乳腺癌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行保乳术患者74例,行改良根治术(切除术)患者73例。治疗期间采取每周1次CBCT扫描获取图像与计划 CT图像进行灰度匹配,获取X(左右)、Y(头脚)、Z(腹背)轴的平移误差和X(俯仰)、Y(翻滚)、Z(旋转)轴的旋转误差,同时记录放疗期间近3个月的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情况。结果与Z轴比较,X轴和Y轴平移误差更大,旋转误差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公式计算X、Y、Z轴平移误差的计划靶区(PTV)外扩边界分别为0.70、0.76、0.46 cm。保乳术与切除术及左右乳各个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X、Y、Z轴平移误差的相关性分别为-0.14、0.18和0.10,年龄与X、Y、Z轴旋转误差相关性分别为0.12、<0.01、0.02。保乳术患者发生1级急性放射性皮炎为100.0%(74/74),切除术患者发生1级急性放射性皮炎为13.7%(10/73),2级82.2%(60/73),3级为4.1%(3/7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在日常摆位和靶区外扩时尤其注意X、Y轴平移方向及Z轴旋转方向,利用颈胸一体热塑膜固定乳腺癌不受手术方式、患侧位置及年龄的影响。
2024, 53(22):3473-3475.
摘要:目的探讨物流机器人在医院“智慧物流”建设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定制的物流机器人进行物品配送实验,并在配送效率、经济消耗等方面与人工配送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根据物流机器人配送与人工配送的平均配送时间、平均工作时间等方面测算实际效率,得出1台机器人≥1.5个人力,且物流机器人配送在经济、安全、管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结论物流智能机器人的应用能够帮助医院解决物流管理难题,助力医院“智慧物流”建设。
2024, 53(22):3476-3479.
摘要: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是一种综合评估机体炎症和免疫状态的指标,通过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PLT及淋巴细胞计数进行计算。在肝脏疾病方面,SII已被证实与肝硬化、肝癌、肝炎等疾病的预后和预测有关。该文详细阐述了SII在肝脏疾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对疾病预后的有效预测情况。
2024, 53(22):3480-3484.
摘要:社会疏离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社会问题,可影响肠造口患者出院准备度及造口适应,导致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治疗依从性下降、生活质量降低等。该文将全面阐述肠造口患者社会疏离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并针对干预方案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后续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2024, 53(22):3485-3489.
摘要:家庭复原力是指家庭面对逆境时通过积极应对,以促进家庭复原和维持家庭功能和结构稳定。该文对国内外家庭复原力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介绍了家庭复原力的概念、评估工具、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并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家庭复原力提出了相应的干预策略,以期为管理者或医疗机构优化更全面、更有效的服务提供参考。
2024, 53(22):3490-3494.
摘要: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是脓毒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见于70%的脓毒症患者,主要表现为脓毒症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SAE发病机制复杂,主要包括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神经炎症、自噬等。细胞焦亡是一种特殊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参与炎症和免疫反应的调节。神经细胞焦亡在SAE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对神经细胞焦亡在SAE中的病理机制、生理机制、相关的信号通路、潜在的分子调控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SAE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2024, 53(22):3495-3500.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球至少四分之一的人口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被认为是近几年肝细胞癌(HCC)发病率增加的重要病因。找到疾病预防和/或治疗的有效手段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NAFLD到HCC发生、发展机制的深入了解,而这需要构建稳定的实验模型来模拟人类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肝细胞癌(NAFLD-HCC)整个疾病的进展过程。该文总结了目前用于研究NAFLD-HCC的动物模型及其优缺点,以期为NAFLD-HCC研究的动物模型选择提供依据,加快从基础研究转化到临床研究。
2024, 53(22):3501-3503.
摘要:目的探讨3种肠内营养(EN)输注方式对于儿童胆道疾病术后营养、免疫状况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该院因胆道疾病进行手术的5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法分为一般推注组、输液泵组和等差递增推注组,每组18例。术后评估病情,允许开放EN支持时,即按照3种不同输注方式进行EN,其中等差递增组以等差级数增加,比较3组EN支持的耐受人数、EN达目标量时间、脱管时间,并观察术后EN前、EN 7 d体重、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血红蛋白(Hb)、血清转铁蛋白(SF)、血浆清蛋白(PA)水平。结果与一般推注组比较,等差递增推注组和输液泵组耐受人数比例更高(94.4% vs. 100.0% vs. 83.3%),EN达目标量时间[(4.0±1.3)d vs. (3.9±1.3)d vs. (5.9±1.4)d]、脱管时间[(5.9±1.8)d vs. (5.8±1.7)d vs. (8.4±2.1)d]更短(P<0.05);3组体重、TSF、Hb、SF、PA变化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差递增推注和输注泵输注能提高患儿耐受性、改善营养状况、缩短治疗和脱管时间,其中等差递增方法使用更为方便。
窦美静 , 余清文 , 王金昌 , 王中鹤 , 胡静静 , 张媛媛 , 胡星星 , 王博 , 李双成 △
2024, 53(22):3504-3509.
摘要:目的探讨鼓励-教育-康复-工作-评估(5E)康复护理模式在通道辅助跟腱微创缝合系统(CAMIR)治疗跟腱断裂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在该中心收治的CAMIR治疗的跟腱断裂患者14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0例与对照组7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康复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5E康复护理模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估跟腱功能、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12)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评分调查表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并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 d、术后2 d、出院时、术后1个月、术后3 个月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6个月的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及SF-12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E康复护理模式较常规护理模式能更好地缓解跟腱断裂患者CAMIR术后的疼痛,改善跟腱术后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肖克珍 , 王春苗 , 南方 , 王昌青 , 朱晓雪 , 宋彩霞 , 商淼 △ , 田梓蓉 , 黄振校 , 王奎吉
2024, 53(22):3509-3513.
摘要:目的运用德尔菲法构建反复鼻出血患者危险因素评估量表,为临床护理人员对反复鼻腔出血患者进行科学、实用、全面的评估提供参考。方法成立研究小组,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制订原始条目池,遴选相关领域专家20名,应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函询,整合专家意见,最终形成反复鼻腔出血患者危险因素评估量表。结果2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65和0.975,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609、0.538。根据2轮函询结果,对条目进行调整,最终形成3个一级指标和26个二级指标的反复鼻腔出血患者危险因素评估量表。结论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反复鼻腔出血患者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可作为反复鼻腔出血患者专科护理病情的评估工具。
2024, 53(22):3514-3518.
摘要:
2024, 53(22):3518-3520.
摘要:
版权所有 ©《重庆医学》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渝ICP备09008230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