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芳 , ,郑琳璐 , ,王婵 ,李蒙蒙 ,程亚颖 △
2025, 54(06):1281-1286.
摘要:目的探讨孕鼠胎盘中Klotho、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鸢尾素与胎鼠宫内发育的关系。方法按喂养饲料的不同(低蛋白饮食、高蛋白饮食和正常饮食),30只SD大鼠被分为宫内生长受限(IUGR)实验动物模型(IUGR组)、巨大胎鼠实验动物模型(巨大胎鼠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所有孕鼠在妊娠第21天进行剖腹取材,记录胎鼠出生体重、身长及胎盘质量,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qRT-PCR)法检测胎盘中Klotho、IGF-1、鸢尾素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析各指标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UGR组胎鼠出生体重、身长及胎盘质量更低,巨大胎鼠组胎鼠出生体重、身长及胎盘质量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IUGR组Klotho、IGF-1和鸢尾素mRNA相对表达水平降低,巨大胎鼠组Klotho、IGF-1和鸢尾素mRNA相对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Klotho与胎盘IGF-1、鸢尾素mRNA相对表达水平呈正相关,IGF-1与胎盘鸢尾素mRNA相对表达水平也呈正相关(P<0.05)。结论胎盘中Klotho、IGF-1及鸢尾素与胎儿生长有关,可能通过Klotho/IGF-1/鸢尾素轴调控。
2025, 54(06):1286-1292.
摘要:目的研究过氧化物还原酶4(PRDX4)的表达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及其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生物信息数据库探索PRDX4基因在头颈部鳞状癌中的表达情况、预后分析及相关通路预测,同时收集124例OS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4例OSCC组织中PRDX4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线生物信息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PRDX4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高表达且与肿瘤级别明显相关。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OSCC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发生与PRDX4表达强度显著相关,且PRDX4高表达是影响OSCC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0),PRDX4表达强度还与有无多枚淋巴结转移(P=0.020)及淋巴结转移灶最大径(P=0.031)有关,而与淋巴结被膜外侵犯无关。生存分析显示,PRDX4表达为强阳性与OSCC患者的较差的无瘤生存(DFS)率和总生存(OS)率相关。结论PRDX4表达为强阳性的OSCC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越高,预后越差。
2025, 54(06):1293-1299.
摘要:目的探讨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Fer-1)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大鼠H9c2心肌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Control组、H/R medium组、H/R medium+Fer-1组、H/R medium+Nec-1组、H/R medium+emricasan组。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CCK-8法、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铁检测试剂盒测铁离子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活性氧(ROS)水平,MitoSOX TM探针经荧光染色检测线粒体超氧化物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SL4)、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NOX1)、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H/R medium组细胞毒性(LDH相对释放度)增加,细胞活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R medium组比较,H/R medium+Fer-1组、H/R medium+Nec-1组、H/R medium+emricasan组H9c2心肌细胞贴壁数目增加,空泡减少,活性增加,细胞毒性(LDH水平)降低。与Control组比较,H/R medium组H9c2心肌细胞内亚铁离子及总铁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R medium组比较,H/R medium+Fer-1组H9c2心肌细胞内亚铁离子及总铁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 medium组H9c2心肌细胞内ROS水平高于Control组,H/R medium+Fer-1组ROS水平低于H/R mediu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trol组比较,H/R medium组ACSL4、NOX1、环氧化酶2水平升高,GPX4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R medium组比较,H/R medium+Fer-1组ACSL4、NOX1、环氧化酶2水平降低,GPX4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铁死亡在MIRI中发挥关键作用,Fer-1可通过抑制铁死亡,减轻氧化应激损伤,缓解MIRI。
齐红蕾 ,杨小娟 ,杨晓军 ,马希刚 ,王晓红 ,丁欢 ,朱金源 △
2025, 54(06):1300-1306.
摘要:目的研究脓毒症导致的肺内源性与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26例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RDS病因将其分为肺内源性组与肺外源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炎症指标和预后指标,采用COX回归研究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126例患者中,肺内源性ARDS为72例(肺内源性组),肺外源性ARDS为54例(肺外源性组)。肺内源性组患者的SOFA评分、器官功能损伤个数、心律失常比例低于肺外源性组,Murray评分、CCI高于肺外源性组,机械通气时间长于肺外源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内源性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肺外源性组,干扰素-γ(INF-γ)水平高于肺外源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I、TNF-α为肺内源性组患者预后的危险性因素(P<0.05);CCI、TNF-α联合预测肺内源性组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最高(AUC=0.81,95%CI:0.71~0.91)。CCI、CRP为肺外源性组患者预后的危险性因素(P<0.05);CCI、TNF-α联合预测肺外源性组患者预后的AUC最高(AUC=0.91,95%CI:0.84~0.98)。结论脓毒症导致的肺内源性组与肺外源性组ARDS患者炎症指标不同,CCI、TNF-α是肺内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CCI、CRP是肺外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朱程成 , 何亚龙 , 田静 , 张炜 , 徐岷 △ , 王志化 , 陈萍 , 张文华
2025, 54(06):1307-1311.
摘要:目的探讨体位重力牵引联合牙线加钛夹滑轮外牵引在肠道早期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9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结直肠早期病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肠道ESD治疗,观察组在ESD治疗中采用体位重力牵引联合牙线加钛夹组成滑轮外牵引。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黏膜下注射次数、术中出血量、病灶切除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总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总黏膜下注射次数少于对照组,总完整切除率、总整块切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大小为≤1 cm或者>5 cm时,两组手术时间、完整切除率、整块切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大小为>1~3 cm、>3~5 cm及形态为侧向发育型病变时,两组手术时间、黏膜下注射次数、完整切除率、整块切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形态为带蒂息肉时,两组黏膜下注射次数、完整切除率、整块切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重力牵引联合牙线加钛夹滑轮外牵引辅助肠道早期病变ESD手术操作简单,可以保持视野清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有效。
2025, 54(06):1312-1318.
摘要:目的构建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SU)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2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训练组、验证组,每组115例。比较两组术后SU发生情况。采用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脑出血后发生SU的影响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训练组SU发生率为19.13%,验证组SU发生率为20.00%。年龄越大、出血量≥30 mL、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越大、热休克蛋白(HSP)70和HSP90水平越高为脑出血后发生SU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白蛋白(Alb)水平越低为保护因素(P<0.05)。预测模型为logit(P)=0.409×年龄+1.288×出血量-1.335×GCS评分-1.126×Alb+0.452×NLR+1.483×HSP70+1.593×HSP90-10.325。训练组和验证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5(95%CI:0.765~0.906)、0.855(95%CI:0.777~0.913),灵敏度分别为81.82%、90.91%,特异度分别为76.34%、70.97%。结论成功构建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该模型对脑出血后发生SU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2025, 54(06):1319-1322.
摘要:目的探讨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WT1、BCR-ABL基因与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浆蛋白C(PC)、血浆蛋白S(P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到2024年1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54例MPN患者作为MPN组,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54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WT1、BCR-ABL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和IL-6、VEGF、PC、PS水平,分析WT1、BCR-ABL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与IL-6、VEGF、PC、PS水平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WT1、BCR-ABL基因对MPN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PN组WT1、BCR-ABL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和IL-6、VEGF水平更高,PC、PS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WT1、BCR-ABL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与IL-6、VEGF水平呈正相关,与PC、PS水平呈负相关(P<0.05)。WT1、BCR-ABL基因二者联合较单独指标诊断MPN的效能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833,灵敏度为88.69%。结论MPN患者WT1、BCR-ABL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与IL-6、VEGF、PC、PS水平存在相关性,WT1联合BCR-ABL基因可有效诊断MPN。
陈华玲 , 王萍 , 刘念 , 杨丽萍 , 黎宁 , 游波 △
2025, 54(06):1323-1328.
摘要:目的探讨枸橼酸钠局部抗凝(RCA)在重症烧伤休克期及感染期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4年1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接受RCA-CBP治疗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烧伤后CBP开始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烧伤休克期(烧伤后<2 d,n=18)和烧伤感染期(烧伤≥2 d,n=46)。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烧伤体表总面积(TBSA)、简化烧伤严重程度指数(ABSI),CBP治疗开始时血细胞比容(HCT)、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肌酐、尿素氮、总胆红素、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Child-Pugh评分,每次CBP治疗滤器使用时间、非计划治疗停止发生情况、血气分析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烧伤休克期比较,烧伤感染期HCT、PLT水平更低,尿素氮水平和休克、高乳酸血症、低氧血症发生率更高,烧伤感染期患者滤器使用时间更长,非计划停止治疗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烧伤休克期是滤器使用时间的保护因素(P<0.05)。64例患者中枸橼酸蓄积2例(3.1%),均为烧伤感染期脓毒性休克合并高乳酸血症;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患者调整治疗后得以纠正;新增出血事件5例,均为原发病所致。结论RCA在重症烧伤患者CBP治疗中安全、有效,可作为常规抗凝手段。
2025, 54(06):1329-1333.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及其与病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24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的志愿者22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血清ANGPTL4、FGF-21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NIHSS评分<4分时患者分为轻型组(n=84),4~15分为中型组(n=100),>15分为重型组(n=40);颈动脉斑块稳定性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分为无斑块组(n=44)、稳定斑块组(n=71)和不稳定斑块组(n=109);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ANGPTL4、FGF-21水平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ANGPTL4、FGF-21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血清ANGPTL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GF-2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轻型组、中型组和重型组血清ANGPTL4水平依次降低(P<0.05),FGF-21水平依次升高(P<0.05)。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血清ANGPTL4水平依次降低(P<0.05),FGF-21水平依次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NGPTL4、FGF-21水平间呈负相关(r=-0.576,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NGPTL4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呈负相关(r=-0.561、-0.529,P<0.05),血清FGF-21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呈正相关(r=0.592、0.61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NGPTL4低表达、FGF-21高表达是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ANGPTL4水平较健康者明显降低,FGF-21水平明显升高,二者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
2025, 54(06):1334-1338.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不同体位固定技术、脐平面体积变化(ΔV)、体重变化率(ΔW%)与放疗摆位误差的关系,并对计划靶区外扩边界(MPTV)提供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于该院行宫颈癌放疗的57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体位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体膜联合热塑型垫固定,n=24)和对照组(采用体膜固定,n=33),再按中位BMI分为BMI≥23.82 kg/m 2和BMI<23.82 kg/m 2患者。记录左右方向(X方向)、头脚方向(Y方向)、腹背方向(Z方向)摆位误差数据,同时记录首次CT定位图像的脐平面体积和定位前的患者体重,以及每周放疗过程中CBCT验证图像的脐平面体积和扫描前的患者体重,计算ΔV和ΔW%。比较两组摆位误差,分析总体患者、两组及不同BMI患者ΔV、ΔW%与摆位误差的相关性,计算X、Y、Z方向MPTV,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摆位误差达该院放疗科MPTV时ΔV、ΔW%截断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X、Y、Z方向摆位误差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患者、对照组及BMI≥23.82 kg/m 2患者ΔV、ΔW%与X、Y方向摆位误差均呈正相关(P<0.05),观察组BMI<23.82 kg/m 2患者ΔW%与Z方向摆位误差呈正相关(P<0.05),对照组BMI≥23.82 kg/m 2患者ΔV、ΔW%与X、Y方向摆位误差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Y方向摆位误差达本院放疗科MPTV时(8.41 mm),ΔV、ΔW%截断值分别为8.045 cm 3、4.12%。结论体膜联合热塑型垫固定技术可降低摆位误差及ΔV、ΔW%对X、Y方向摆位误差的影响,当该院患者ΔV、ΔW%超过截断值时应增加CBCT次数,必要时重新制作体膜。
陈小青 , ,刘志刚 △,季杰 ,吴秋慧 ,徐娟 ,邝璞 ,牛挺
2025, 54(06):1339-1344.
摘要:目的观察奈妥匹坦帕洛诺司琼治疗拟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肿瘤患者预处理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自体及异体移植患者接受奈妥匹坦帕洛诺司琼胶囊预防预处理化疗所致CINV的成年血液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在预处理化疗第1天和第3天,于输注预处理化疗药物前1 h口服奈妥匹坦帕洛诺司琼,共2剂次。记录患者预处理化疗开始至干细胞回输后7 d CINV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125例血液肿瘤患者,预处理化疗期间完全缓解率在急性期、延迟期、总期分别为72.8%、80.0%、66.4%;无呕吐率分别为89.6%、92.0%、72.8%;无抢救用药率分别为95.2%、93.6%、73.6%。33例浆细胞肿瘤和46例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完全缓解率均超过70%,46例淋巴瘤患者的完全缓解率超过90%。预处理CHiGCB方案(西达本胺+白消安+吉西他滨+克拉屈滨)延迟期完全缓解率(93.5%)高于BenMel方案(苯达莫司汀+马法兰)完全缓解率(72.7%)及CHiFAB方案(西达本胺+白消安+氟达拉滨+阿糖胞苷)完全缓解率(71.7%);预处理CHiGCB方案随访期完全缓解率(91.3%)高于CHiFAB方案完全缓解率(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奈妥匹坦帕洛诺司琼能有效控制拟行自体或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肿瘤患者预处理化疗所致CINV。
陈富军 ,代述东 ,李志 ,原相军 ,李成书 ,程英杰 ,贺平 △
2025, 54(06):1345-1350.
摘要:目的评价切割挂线与松弛挂线相结合的括约肌保留术治疗坐骨直肠间隙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84例坐骨直肠间隙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2例,试验组在切割挂线的基础上,结合松弛挂线括约肌保留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一次性切开挂线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肛门功能、手术时间、术后切口疼痛程度、切口愈合时间、肛门瘙痒评分等指标。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31.50(25.00,40.00)min vs. 20.00(20.00,30.0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第 1、3、7 天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24.00(20.00,25.75)d vs. 29.00(26.00,32.0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近期治愈率低于对照组(88.04% vs. 94.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后,试验组远期治愈率低于对照组(84.78% vs. 93.48%),Wexner肛门失禁评分低于对照组[1.00(0.00,1.00)分 vs. 1.00(0.00,2.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切割挂线基础上结合松弛挂线括约肌保留术治疗坐骨直肠间隙脓肿能减轻术后疼痛,缩短切口愈合时间,有效保护肛门功能,近期临床疗效确切,但远期临床疗效仍需要进一步提高。
2025, 54(06):1351-1355.
摘要:目的研究有氧呼吸训练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患者心肺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92例CP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标准化有氧呼吸训练方案。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肺功能指标、临床症状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生活质量、不良反应情况、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临床症状积分各项目、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高切变率全血黏度、低切变率全血黏度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距离(6MWD)、最大通气容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各项目、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氧呼吸训练能较好地改善CPHD患者心肺功能、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生活质量。
王博成 ,梅云婷 ,方秉一 ,朱秋芳 ,潘皓青 ,梁海胜 ,孙冰冰 ,王灿 ,周静 △
2025, 54(06):1356-1360.
摘要:目的探讨320排宽体探测器肺动脉监测多期相左心耳CT血管造影(LAA-CTA)成像在左心耳封堵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左心耳封堵术前行LAA-CTA检查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7例为上腔静脉(SVC)监测点单期相增强扫描(对照组),63例为肺动脉监测点多期相增强扫描(研究组)。比较不同监测点位及期相成像方式下左心耳成像效果的差异及与经食道超声检查(TEE)诊断结果比较的准确率,以及左心耳血栓、栓周和充盈不良区的表现差异。结果研究组成像上完整显示左心耳腔内不同成分(血栓、栓周黏滞、正常血液)的多期相CT值改变,对病灶尺寸及进展评价优于对照组;以TEE为金标准,研究组左心耳腔内不同成分及正常区域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栓周黏滞检出率高并清晰勾勒血栓边界,诊断准确率高(P<0.001)。结论肺动脉多期相LAA-CTA能较好地评价左心耳形态尺寸、血栓、栓周黏滞的CT表现,操作简便且准确率接近金标准,可为左心耳封堵术前评估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
2025, 54(06):1361-1365.
摘要:目的研究冠心宁片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98例D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既定方案口服给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冠心宁片口服给药治疗,两组治疗时间为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血常规指标、心血管与炎症指标、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96%)高于对照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血常规指标、心血管与炎症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峰、E/A高于对照组,A峰、E峰减速时间(D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宁片可稳定DHF患者血常规水平,抑制血管炎症,改善心功能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缓解其心力衰竭症状。
2025, 54(06):1366-1371.
摘要:目的评价五行音乐结合沙盘游戏疗法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12例恶性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五音组、沙盘组、联合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五音组采用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和五音疗法;沙盘组采用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和沙盘游戏疗法;联合组采用常规护理、心理护理、五行音乐和沙盘游戏疗法联合疗法。每周干预1次,疗程6周。比较4组间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前,4组间SAS、SDS、QLQ-C30各子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QLQ-C30各子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组间SAS、SDS、QLQ-C30各子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音组、沙盘组、联合组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QLQ-C30各子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音组、沙盘组SAS、SDS、QLQ-C30各子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SAS、SDS评分低于五音组、沙盘组,QLQ-C30各子量表评分高于五音组、沙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行音乐结合沙盘游戏疗法可改善恶性肿瘤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
2025, 54(06):1372-1376.
摘要:目的比较先天性腹壁缺损性疾病行产时手术和非产时手术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24年该院收治的20例先天性腹壁缺损性疾病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产时手术组(n=9)和非产时手术组(n=11),产时手术组中腹裂4例、脐膨出5例,非产时手术组中腹裂2例、脐膨出9例。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指标(患儿重症监护时间、呼吸机撤机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首次喂奶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治愈、Ⅰ期缝合、使用补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产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远期预后指标(患儿生长落后、体重低下)。结果与非产时手术比较,产时手术组患儿重症监护时间、呼吸机撤机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更短,治愈率更高,但产妇住院时间更长、住院费用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生长落后、体重低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时手术治疗先天性腹壁缺损性疾病较非产时手术的疗效更优,但应考虑产妇的健康状况和临床需求。
2025, 54(06):1377-1381.
摘要:目的探讨心肌声学造影(MCE)定量分析在冠心病心肌微循环障碍的诊断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50例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或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单支以上冠状动脉存在重度狭窄(狭窄率75%以上)患者为冠心病组,30例冠状动脉病变合并心梗后行PCI治疗的患者为PCI术后组,80例冠状动脉正常或仅轻度狭窄(狭窄率50%以下)患者为对照组。各组患者行MCE检查后,应用ROI软件分析对照区及病变冠状动脉供血区心肌灌注的峰值强度(A)、上升斜率(β)、达峰时间(TTP)、灌注曲线下面积(MCE-ACU)、局部心肌血流量(MBF=A×β)、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参数;采用ROC曲线分析MCE的各项参数对冠状动脉病变引起心肌微灌注及PCI术后心肌的灌注情况的诊断价值。结果冠心病组、PCI术后组MCE各项参数均低于对照组,其中PCI术后组最低(P<0.05);各组间除TTP以外的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组通过支架置入使病变冠状动脉血流均达到 3 级,但病变冠状动脉供血区域心肌的 A、β、MCE-ACU仍低于正常冠状动脉供血区(P<0.05)。ROC曲线得出MCE参数A、β、MBF对冠心病的心肌微循环障碍具有独立诊断价值,多参数联合诊断冠心病心肌微循环障碍的灵敏度、特异度明显提高,而且MCE参数与左室收缩功能具有相关性。结论MCE定量分析各项参数对冠心病患者的心肌微循环障碍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能有效评估PCI术的治疗效果和远期预后。
2025, 54(06):1382-1388.
摘要:目的采用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方法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与常见痴呆类型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来自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的汇总数据,选择与OSA及各类型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aD)、路易体痴呆(DLB)和前额颞叶痴呆(FTD)]高度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工具变量,以逆方差加权法(IVW)为主要分析方法,并借助简单中位法(WME)、加权中位数法、MR Egger回归法、简单众数法(SM)、加权众数法(WM)进行稳定性检验。同时,采用F统计量、Cochran’ Q检验、MR-Egger回归截距测验和“留一法”分别进行弱工具变量偏倚检验、异质性检验、基因多效性分析和敏感性分析,以比值比(OR)及95%CI进行因果关联评估。结果MR分析结果显示,OSA与VaD发生风险增加相关(OR=1.829,95%CI:1.024~3.266,P<0.05);F均>10,不存在弱工具变量;Cochran’Q检验、MR-Egger回归截距测验未发现异质性和水平多效性(P>0.05)。结论从基因层面预测,OSA与VaD发生风险增加相关,早期预防和治疗OSA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5, 54(06):1389-1393.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卡维地洛联合双波长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于该院皮肤科就诊并予以双波长脉冲染料激光治疗以潮红、红斑、毛细血管扩张表现为主的50例玫瑰痤疮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为双波长脉冲染料激光治疗,观察组为卡维地洛联合双波长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采用临床红斑评定量表(CEA)与医生整体评价法(PGA)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CE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CEA评分低于对照组,PG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卡维地洛联合双波长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玫瑰痤疮患者较单独双波长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效果更好,且治疗方式安全。
2025, 54(06):1394-1398.
摘要:目的探讨激光玻璃体消融术治疗玻璃体混浊中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及影响患者满意度的相关性因素,以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10月至2024年2月接受Ultra Q Nd:YAG激光玻璃体消融术治疗的196例玻璃体混浊患者302只眼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患者病历量表、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将调查数据进行机器编码分类,采用Python语言进行决策树预测以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并使用Stata18.0 OLS线性回归分析医疗服务提供者的品质、诊疗便捷程度、医疗环境及措施等与患者满意度的相关性。结果激光玻璃体消融术后,95.3%的玻璃体混浊患者症状明显改善,90.3%对术后视觉质量的提升表示满意。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玻璃体混浊形态及屈光度是否低于-6.00D等对治疗效果有影响(P<0.05)。Python语言决策树预测分析显示激光玻璃体消融术对年龄>30~45岁、病程持续6~12个月且屈光度低于-6.00D的患者表现出更佳的治疗效果。Stata18.0 OLS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所有考察变量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均呈正相关,其中患者的期望感受对治疗术后满意度的影响最大(r=1.053)。结论Ultra Q Nd:YAG激光玻璃体消融术对治疗玻璃体混浊显示出较高的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
2025, 54(06):1399-1402.
摘要:目的分析肺炎患儿的病原学特征,为地区肺炎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12月该院收治的864例肺炎患儿临床资料,分析肺炎患儿疾病类型、常见病原体感染情况及不同年龄耐药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结果864例肺炎患儿中支气管肺炎466例(53.94%),喘息性支气管肺炎290例(33.56%),大叶性肺炎108例(12.50%)。感染肺炎支原体470例(54.40%),流感嗜血杆菌196例(22.69%),肺炎链球菌172例(19.91%),卡他莫拉菌143例(16.55%),金黄色葡萄球菌142例(16.43%),呼吸道合胞病毒54例(6.25%)。肺炎支原体耐药率为20.00%(94/470),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为7.75(11/142)。864例肺炎患儿中0~<1岁感染耐药肺炎支原体1例(0.12%),1~<4岁29例(3.36%),4~<7岁39例(4.51%),7~<10岁21例(2.43%),10~<15岁4例(0.46%)。结论肺炎支原体是目前肺炎患儿的主要病原菌,其耐药率也较高。
2025, 54(06):1403-1407.
摘要:目的明确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的人口学特征、疾病谱以及相关死亡风险,从而更好地对 ICU 患者实施管理。方法以2010年7月1日至 2020年7月31 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35 294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人口学特征、疾病谱与死亡风险进行分析。 结果35 294例ICU患者被纳入研究。患者年龄为55.5(42.5,67.5)岁,其中62.5%为男性。排名前5位的疾病组依次为肿瘤(C00-D48,13 524例,占比38.3%),消化系统疾病(K00-K93,6 469例,占比18.3%),损伤、中毒和某些其他外部原因引起的后果(S00-T98,3 810例,占比10.8%),循环系统疾病(I00-I99,3 745例,占比10.6%)及呼吸系统疾病(J00-J99,3 443例,占比9.8%),这5类疾病患者总计占ICU入院人数的87.8%。患者死亡率为7.5%(2 663/35 294),男性患者的死亡风险比女性患者高约21.0%,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死亡风险高于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结论ICU中癌症患者增多及高死亡率给危重癌症患者个性化管理带来挑战。
张帆 , , ,周璇 , , ,卓洪民 ,陈妍 , , ,任保平 , , ,仲美琪 , , ,曾梅艳 ,宋厚盼 , , △
2025, 54(06):1408-1418.
摘要:目的基于频率统计学网状meta分析评估6种常用中药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等数据库自建库至2024年6月口服中药治疗U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通过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评估纳入文献的质量,通过Stata MP17.0软件对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4篇RCT,共1 939例患者,涉及6种中药,包含4项结局指标。改善临床总有效率方面,芍药汤、甘草泻心汤、黄芩汤颗粒剂、白头翁汤、康复新液、参苓白术散+美沙拉嗪均优于单用美沙拉嗪,其中康复新液+美沙拉嗪效果最佳(P<0.05)。下调结肠黏膜白细胞介素(IL)-6水平方面,芍药汤、甘草泻心汤、黄芩汤颗粒剂、白头翁汤、康复新液+美沙拉嗪均优于单用美沙拉嗪,其中白头翁汤+美沙拉嗪降低IL-6水平的效果最佳(P<0.05)。下调结肠黏膜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方面,芍药汤、甘草泻心汤、黄芩汤颗粒剂、白头翁汤、参苓白术散+美沙拉嗪均优于单用美沙拉嗪,其中甘草泻心汤+美沙拉嗪降低TNF-α水平的效果最佳(P<0.05)。下调结肠黏膜IL-10表达方面,白头翁汤+美沙拉嗪优于单用美沙拉嗪。结论中药联合美沙拉嗪可缓解UC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炎症因子水平,消除炎症,比单用美沙拉嗪治疗UC的效果更好。
2025, 54(06):1419-1426.
摘要:目的总结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康复训练所需评估、实施与评价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提供循证依据,降低致残致死率。方法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BMJ Clinical Evidence、世界卫生组织(WHO)官网、国际指南协作网(GIN)、美国国立指南库(NGC)、苏格兰院际间指南网(SIGN)、JBI循证卫生保健知识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护理及联合健康文献累积索引(CINAHL)、中国知网、万方14个数据库或官方网站中针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康复的相关证据,整合最新临床决策、指南、证据总结、专家共识、系统评价、临床实践、综述结果,提取最佳证据并进行质量评价与归类整理。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最终从早期康复训练前评估、早期促醒康复治疗、早期呼吸与气道管理、早期肢体活动及肌肉关节康复训练、早期膀胱功能训练、早期营养管理6个方面总结了26条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最佳证据,为进一步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循证依据,可促进颅脑损伤患者康复进程,提高其生活质量。
2025, 54(06):1427-1434.
摘要:目的总结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法管理周期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法的规范管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确立循证护理问题,按照“6S”证据资源金字塔模型,采用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指南网及专业协会网站等关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扣眼穿刺法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指南由4名接受过系统循证护理培训的护理人员独立作出评价,其他文献类型均由2名人员独立作出评价。应用JBI证据分级系统对证据进行提取、评价及证据分级。结果通过文献检索共纳入文献15篇,其中临床决策5篇、指南5篇、专家意见1篇、专家共识3篇、系统评价1篇。从穿刺方式抉择、隧道建立、去痂处理、钝针置入、穿刺人员培训、感染预防、咨询与教育7个方面汇总了21条最佳证据。 结论该研究总结了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法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更规范地对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管理提供依据。
林思慧 ,杨连招 ,龙秀红 △,冯甜 ,王智慧 ,杨云帆 ,明爱红
2025, 54(06):1435-1441.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中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AIDS)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脱失的影响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中国HIV/AIDS患者ART脱失影响因素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8月。采用Stata16.0对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301,95%CI:1.099~1.540)、年龄≥50岁(OR=1.212,95%CI:1.109~1.324)、婚姻状况为未婚/离异/丧偶(OR=1.198, 95%CI:1.060~1.354)、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下(OR=1.778,95%CI:1.508~2.096)、感染途径为静脉吸毒(OR=2.420,95%CI:1.989~2.945)、基线CD4细胞计数>500个/μL(OR=1.157,95%CI:1.020~1.313)、ART前合并结核病(OR=1.559,95%CI:1.398~1.739)、ART前合并乙型肝炎(OR=1.554,95%CI:1.305~1.851)、ART前出现AIDS相关疾病/症状(OR=1.245,95%CI:1.148~1.351)、确诊到开始治疗的时间≥365 d(OR=1.449,95%CI:1.301~1.615)、初始治疗方案含有齐多夫定(OR=1.573,95%CI:1.206~2.052)、治疗机构级别为县级及以下(OR=1.204,95%CI:1.153~1.257)、有药物不良反应(OR= 7.043,95%CI:3.142~15.786)、开展依从性教育(OR=0.182,95%CI:0.094~0.352)是中国HIV/AIDS患者ART脱失的影响因素。结论影响中国HIV/AIDS患者ART脱失的因素较多,应及早识别脱失风险人群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促进其维持ART。
2025, 54(06):1442-1446.
摘要:急性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疾病,常规化疗、靶向药物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方法目前已取得进展,但复发后患者死亡率仍较高。过继性T细胞疗法(ACT)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有效选择,其中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对治疗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恶性淋巴瘤表现出良好疗效。CAR-T细胞治疗可能引发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近期研究表明CAR-自然杀伤(NK)细胞疗法具有明显的抗白血病作用。本文就ACT不同靶点在急性白血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2025, 54(06):1447-1452.
摘要: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是一种细胞内多聚体蛋白复合物,它在炎症和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关于NLRP3炎症小体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已成为热点话题。白血病是影响骨髓或淋巴细胞成熟和/或增殖的一大类克隆性血液恶性肿瘤,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NLRP3炎症小体能参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未来有望成为白血病重要的治疗靶点。该文综述了NLRP3炎症小体的结构、生物学功能、激活通路及其与不同类型的白血病关系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其在白血病治疗中的潜在应用前景。
2025, 54(06):1453-1458.
摘要:肺癌是全球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同源盒(HOX)基因构成了一个进化保守的转录因子家族,在胚胎发育、组织模式和细胞分化中起着关键作用。在许多恶性肿瘤中已经观察到HOX基因表达的失调并影响肿瘤的发生、进展和治疗反应。该文系统总结了HOX基因在肺癌中的作用及早期诊断意义。
2025, 54(06):1459-1463.
摘要:围手术期低体温是指核心体温低于36 ℃,小儿低体温发生率更高。小儿低体温主要与婴幼儿体型较小、表面积与体重比值较大有关。虽然婴幼儿通过提高新陈代谢率和产热能力来适应较高的热损失,但由于调节范围较小,新陈代谢很快耗尽,因此仍有体温过低的风险。低体温发生可能增加儿科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死亡风险。作者基于小儿围手术期低体温的相关研究,对儿科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的原因及机制、危险因素和相关并发症进行概述,并提供了小儿围手术期低体温预防的管理建议。
2025, 54(06):1464-1469.
摘要:复发性流产(RSA)主要是指在妊娠28周之前,与同一配偶连续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流产,其发病因素复杂多样。维生素D在生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低维生素D水平和RSA的发病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维生素D对RSA的干预治疗作用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对于维生素D与RSA之间的作用机制仍无定论。该文就近年国内外维生素D与RSA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2025, 54(06):1470-1475.
摘要:术中准确识别甲状旁腺(PG)并评估其活力一直是甲状腺切除术中至关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事情。传统的肉眼评估准确性与外科医生的经验明显相关。目前多种方法[例如近红外自发荧光(NIRAF)成像、吲哚菁绿荧光成像(ICGFI)、免疫胶体金技术(ICGT)、碳纳米颗粒]已被开发用以帮助外科医生识别并保护PG,为外科医生术中保护PG提供了各种选择,但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该文概述了甲状腺切除术中PG的识别和活力评估的不同方法及其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全面、科学的决策参考,助力优化甲状腺切除术流程,降低PG损伤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同时为未来PG保护技术的创新研发提供理论基础,推动甲状腺外科领域相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2025, 54(06):1476-1482.
摘要:慢性鼻窦炎(CRS)是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类型疾病,高达83%的CRS患者患有嗅觉功能障碍(OD),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由于难以从嗅觉上皮获得组织,人们对炎症性OD的真正机制知之甚少。因此,进一步了解CRS患者OD的发生机制对于改善生活质量及预后十分重要。该文重点阐述与CRS相关的OD的发生、发展机制及现有的临床干预措施。
2025, 54(06):1483-1487.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Kaiser模型的灾害脆弱性分析对急诊科老年患者急救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院内急救风险事件相关数据,通过对各类风险事件分析及风险值排序,明确急诊科老年患者急救管理重点,制订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从而健全老年患者的急救管理体系。结果经Kaiser模型分析后服务管理、重点环节管理、事故风险管理、支持保障系统、人员相关风险管理项目分别为5项、21项、16项、2项、1项。依据突发事件危险风险(RISK)排序前5位的风险分别为A5与老年患者沟通障碍(51.29%)、C10老年患者发生误吸(50.61%)、B2对老年患者病情分级不准确(49.51%)、A3为老年患者压力性损伤事件(48.63%)、B12老年患者情志孤独(46.75%)。采用Kaiser模型急救风险管理后3个月(干预后),A5、C10、B2、A3、B12的风险值均低于管理前(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Kaiser模型的急诊科老年患者急救风险管理能够识别高风险事件,促进急诊科老年患者急救质量的提升。
2025, 54(06):1487-1491.
摘要:目的对佛山市某三甲中医院重点专科骨伤科不同病区进行综合绩效评价,为医院精细化管理提供分析参考。方法选取该院住院病案统计管理系统2022年首页数据及对应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结果,运用秩和比法评价骨伤科传统指标体系和DRG指标体系在骨伤科不同病区(A~P病区)的RSR值差异;根据权重(W)将病种难度划分为3个层次(W<1.0、1.0~<2.0、≥2.0),采用χ 2检验分析比较各病区层次人数分布差异。结果传统指标体系评价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A、C、O病区,排名后3位的分别是P、D、M病区;DRG指标体系评价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A、I、J病区,排名后3位的分别是M、P、E病区;各病区在3个层次间的病种人数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4 544.642,P<0.001),各病区在W<1.0(χ 2=7 609.649,P<0.001)、1.0~<2.0(χ 2=4 913.653、P<0.001);≥2.0(χ 2=9 514.029,P<0.001)病种人数比例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重点专科绩效评价中应用DRG指标体系更科学合理,能为改良科室绩效考核、设置精细化管理目标提供参考。
2025, 54(06):1491-1495.
摘要:目的构建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住院费用在线预测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诊治并出院的1 332份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住院病案进行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支持向量机、回归树、随机森林、神经网络、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等统计学模型进行计算,比较各个模型在建模组及验证组的效能指标,以获取最优的统计学模型。使用ShinyApp工具将所选模型转化为在线应用,以便于实际应用和推广。结果重症监护治疗、疾病诊断数量>5个、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住院时间为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住院费用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验证组中,6个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比较,由大到小依次为XGBoost(AUC=0.932)、神经网络(AUC=0.931)、随机森林(AUC=0.928)、支持向量机(AUC=0.928)、logistic回归(AUC=0.924)、回归树(AUC=0.916)。结论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高精准度的预测模型,可提供精准的医疗服务,制订合理的诊疗路径,提高诊疗服务效率。
罗红春 ,张皑频 ,刘梦 ,刘伟强 ,曾爱中 ,章述军 ,胡源
2025, 54(06):1496-1499.
摘要:在“双轨合一”培养模式背景下,感染病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简称“专硕”)的科研能力培养面临挑战:临床轮转时间长、科研资源有限,部分学生科研兴趣不足,科研训练机会较少,难以在紧张的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开展高质量的研究。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结合感染病学的学科特点,提出并实践“临床与科研并重”的培养策略,包括“双导师制”、开放实验平台、科研激励机制等措施,以提升感染病学专硕的科研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该培养模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科研兴趣,提升科研技能。
2025, 54(06):1499-1503.
摘要:目的调查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对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现状的满意度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查阅文献分析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制订调查问卷,选取某教学医院博士研究生作为调研对象,采用抽样问卷方式表进行调研。问卷主要涉及培养方案中的8个维度及总体满意度评价。采用likert5级分度量表进行满意度评价,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分别计5、4、3、2、1分。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244份(回收率97.21%),调查的总体满意度评分为(4.39±0.57)分。问卷的8个维度中,满意度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导师指导、招录过程、管理体系、临床考核、课程教学、培养安排、培养目标、学习条件。授课形式和导师指导中指导人数的满意度评分最高,学习条件中补助待遇和住宿环境的满意度评分最低。结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面,需要从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重视临床训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学习环境等方面进行改进。
2025, 54(06):1503-1506.
摘要:目的探讨强化体格检查教学与实践在老年普通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老年普通外科轮转的60名住培医师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名。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法,观察组接受强化体格检查教学与实践法,比较两组理论和实践考核成绩及教学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更高,住培医师问卷中理论结合实际能力、提升临床思维能力、锻炼临床操作能力评分更高,患者问卷中对住培医师信任程度、对住培医师责任感评价、感受人文关怀程度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体格检查教学与实践可明显提升老年普通外科住培医师教学效果。
2025, 54(06):1506-1508.
摘要:目的探讨体验式互动视频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临床观摩体验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大学20~22岁的940名大三本科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按观摩体验课时间将2023年5月参加临床观摩体验课的护生作为传统观摩组(n=469),将2023年12月参加临床观摩体验课的护生作为体验互动组(n=471)。通过自设观摩体验问卷评估教学效果,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与传统观摩组比较,体验互动组观摩体验问卷总得分[(93.47±8.72)分 vs. (92.32±7.18)分]和教学内容及方法维度得分[(23.18±2.40)分 vs. (22.15±2.68)分]、护生表现及学习效果维度得分[(9.22±1.13)分 vs. (8.77±1.43)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验式互动视频教学法可提升护生临床实践能力和学习主动性。
2025, 54(06):1509-1513.
摘要:
2025, 54(06):1514-1517.
摘要:
2025, 54(06):1517-1520.
摘要:
版权所有 ©《重庆医学》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渝ICP备09008230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