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重庆医学》官方网站!

咨询热线:023-61965157 RSS
  • 2025年第54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指南与共识
    • 肥胖患者围手术期呼吸管理重庆专家共识(2025版)

      2025, 54(3):561-566.

      摘要 (146) HTML (0) PDF 1.20 M (16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肥胖可导致呼吸系统生理结构和功能发生一系列病理性改变,对围手术期呼吸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度肥胖患者术前常常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低通气等呼吸系统疾病,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风险较高,合理的围手术期呼吸管理能有效减少肥胖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促进其术后康复。该共识从术前呼吸功能评估与准备、术中通气管理、术后呼吸支持等方面,对肥胖患者围手术期呼吸管理的方案提出专家建议,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 >基础研究
    • Sab在性别差异性急性肝损伤小鼠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2025, 54(3):567-572.

      摘要 (135) HTML (0) PDF 7.33 M (15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SH3结构域结合蛋白(Sab)在性别差异性急性肝损伤小鼠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雌性小鼠和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乙酰氨基酚(APAP)急性肝损伤组、Ad-Sab组、雌激素受体拮抗组和雌激素受体激活组。各组小鼠在完成对应处理后收集肝脏组织、血清,随即进行ALT、AST检测,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APAP急性肝损伤组雄性小鼠肝脏细胞质和线粒体中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活性高于雌性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雄性小鼠Sab表达水平低于雌性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Sab组中,注射Ad-Sab的雄性小鼠肝脏损伤程度大于注射Ad-lacZ的雄性小鼠,Sab表达水平、ALT水平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激素受体拮抗组雌性小鼠仅采用富维司琼处理时,Sab表达水平随富维司琼剂量增加而提高;采用Ad-Sab+富维司琼处理的雌性小鼠在给予APAP 200 mg/kg 4 h后,肝脏损伤程度大于Ad-lacZ+富维司琼处理的雌性小鼠,ALT水平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激素受体激活组雄性小鼠受丙基吡唑三醇(PPT)保护,肝脏组织损伤小于对照组雄性小鼠,ALT水平低于对照组雄性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b的表达水平决定了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依赖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严重程度。雌性小鼠肝脏Sab蛋白水平表达更低,对肝损伤具有明显抵抗力。

    • miR-29b-3p介导HNF-4α抑制凝血因子X表达在创伤性凝血病的机制研究

      2025, 54(3):573-579.

      摘要 (108) HTML (0) PDF 8.51 M (15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R)-29家族在创伤性凝血病(TIC)中的功能作用及具体机制。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miR-29家族成员与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的靶向关系。HE染色结果、血栓弹力图(TEG)参数与凝血4项指标验证TIC大鼠模型构建情况。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组织中miR-29家族、HNF-4α及凝血因子Ⅹ(FⅩ)表达情况;将过表达miR-29b-3p(miR-29b-3p mimics)或沉默miR-29b-3p(miR-29b-3p inhibitor)转染至肝细胞,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肝细胞中miR-29b-3p、HNF-4α及FⅩ水平;双荧光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29b-3p对HNF-4α的靶向调控作用;将miR-29b-3p mimics和(或)HNF-4α过表达载体转染至肝细胞,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肝细胞中miR-29b-3p、HNF-4α及FⅩ水平。结果miRDIP数据库预测结果显示,miR-29家族中的miR-29a-3p、miR-29b-3p、miR-29b-5p、miR-29c-3p均被发现与HNF-4α存在结合位点。HE染色结果、TEG参数与凝血4项指标表明TIC大鼠模型构建成功。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HNF-4α、FⅩ水平明显下调,miR-29b-3p在TIC大鼠中明显上调(P<0.01);细胞实验显示,miR-29b-3p mimics及miR-29b-3p inhibitor对肝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P>0.05),miR-29b-3p mimics可明显下调HNF-4α、FⅩ表达,miR-29b-3p inhibitor则可明显上调HNF-4α、FⅩ表达水平(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HNF-4α与miR-29b-3p之间存在靶向结合。HNF-4α过表达则可抵消过表达miR-29b-3p对FⅩ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miR-29b-3p在TIC大鼠中明显上调,可通过靶向HNF-4α介导调控FⅩ表达水平促进TIC进展。

    • 外被体蛋白Ⅰ参与载脂蛋白A-1介导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的作用研究

      2025, 54(3):580-587.

      摘要 (77) HTML (0) PDF 14.00 M (15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人单核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模型,分析外被体蛋白Ⅰ(COPⅠ)的α-COP亚基在载脂蛋白A-1(aopA-1)介导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佛波酯(PMA)诱导THP-1细胞贴壁(PMA组)后加入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Ac-LDL),建立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模型(Ac-LDL组),在此基础上加入apoA-1得到apoA-1组细胞。采用液体闪烁计数法和油红O染色检测apoA-1介导的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率及细胞内的脂质蓄积。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分析泡沫细胞α-COP的表达情况。用Scrambled shRNA(Scr组)、α-COP shRNA(α-COP shRNA组)慢病毒感染apoA-1介导的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分析干扰α-COP 表达对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率和细胞总胆固醇水平的影响,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脂肪分化相关蛋白(ADFP)和胆固醇探针Fillipin Ⅲ表达的改变。查询GEO数据库,分析不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中α-COP的表达水平差异。结果与Ac-LDL组比较,apoA-1组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率明显升高[(9.77±0.79)% vs.(2.74±0.37)%,P<0.001];油红O染色显示,apoA-1组泡沫细胞内脂质蓄积较Ac-LDL组减少。apoA-1组泡沫细胞内α-COP mRNA相对表达水平较Ac-LDL组升高(P<0.001),α-COP 蛋白表达水平也升高(P<0.001)。荧光强度分析表明,apoA-1组α-COP的平均荧光强度较Ac-LDL组升高。shRNA敲低α-COP表达水平后,与Scr组比较,α-COP shRNA组泡沫细胞内apoA-1介导的胆固醇流出率降低(P<0.05),总胆固醇水平增加(P<0.001)。与Scr组比较,α-COP shRNA组泡沫细胞内ADFP的红色荧光强度增加(P<0.05),Filipin Ⅲ的蓝色荧光强度也增加(P<0.01)。GEO数据库结果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中α-COP mRNA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动脉组织,且晚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α-COP mRNA表达水平低于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P<0.05)。结论α-COP参与了apoA-1介导的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过程,干扰α-COP表达会导致泡沫细胞胆固醇外流减少,细胞内脂质蓄积增加。

    • >临床研究
    •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序贯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5, 54(3):588-592.

      摘要 (110) HTML (0) PDF 1.16 M (15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S)序贯血浆置换(PE)人工肝模式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人工肝治疗的85例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模式不同分为研究组(n=52)及对照组(n=33),研究组行DPMAS序贯PE治疗,对照组行PE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第1、2次治疗后24 h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ALT、AST、血清白蛋白(ALB)、球蛋白(GLO)、前白蛋白(PAB)]、血红蛋白(Hb)、凝血功能[PL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第1、2次治疗后两组TBIL、ALT、AST、GLO、Hb降低,对照组ALB和第2次治疗后两组PAB水平升高(P<0.05)。与第1次治疗后比较,第2次治疗后两组TBIL、ALT、GLO水平及研究组AST、Hb水平降低,研究组ALB及两组PAB水平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第1次治疗后两组PLT、FIB及对照组INR水平降低,对照组PTA水平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第2次治疗后两组PLT、INR、FIB水平降低,PTA水平升高(P<0.05)。与第1次治疗后比较,第2次治疗后研究组PTA水平升高,INR水平降低(P<0.05)。结论PE、DPMAS序贯PE均能改善肝衰竭患者的肝功能,且治疗2次效果更为明显。

    • KL-6在抗MDA5阳性幼年皮肌炎伴肺间质病变患儿血清中的表达研究

      2025, 54(3):593-596.

      摘要 (99) HTML (0) PDF 1.16 M (15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在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蛋白5(MDA5)阳性幼年皮肌炎(JDM)并发肺间质病变(ILD)患儿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安徽省儿童医院儿童风湿科收治的30例初发抗MDA5阳性JDM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是否并发ILD分为ILD组(n=15)和无ILD组(n=15),再将ILD组中发生快速进展肺间质病变(RP-ILD)的研究对象作为RP-ILD组(n=5)。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KL-6水平,分析3组KL-6水平差异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RP-ILD组KL-6水平高于ILD组(n=10)和无ILD组[1 345.22(988.40,1 744.20)U/mL vs. 578.00(441.50,845.50)U/mL vs. 278.23(145.50,345.20)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D组(n=15)治疗后K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323.89±134.19)U/mL vs. (825.12±320.02)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L-6水平与血清铁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KL-6在抗MDA5阳性JDM并发ILD患儿血清中高表达。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睡眠障碍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2025, 54(3):597-605.

      摘要 (57) HTML (0) PDF 4.03 M (14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睡眠障碍的风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于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选取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所、玉林市1所及桂林市1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并符合纳入标准的306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分析初步筛选变量,再基于logistic回归确定预测变量,构建列线图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进行预测模型的验证和效果评价,并采用Boostrap重抽样法进行内部验证。结果306例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为57.5%(176/30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NYHA心功能分级、合并症数量、甘油三酯、厌食、焦虑共8个变量是CHF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该模型的AUC为0.91(95%CI:0.77~0.88),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及一致性。结论该研究构建的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可为临床医护人员早期识别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睡眠障碍并实施预防性护理提供参考。

    • 复方虎杖方治疗湿热蕴结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

      2025, 54(3):606-611.

      摘要 (71) HTML (0) PDF 1.20 M (15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复方虎杖方治疗湿热蕴结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M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复方虎杖方治疗)和对照组(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每组40例,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胺转移酶(γ-GGT)]、空腹血糖(FBG)、血脂谱[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脂肪变性指数(HSI)、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β-Klotho(KBL)、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MRI测定的肝脂肪含量。根据中医症候积分评估中医症候疗效,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各脱落2、1例,最终治疗组入组38例、对照组入组39例。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后治疗组TG较对照组也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HSI、FGF21、KBL、HOMA-IR指数、肝脂肪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HSI、FGF21、HOMA-IR指数、肝脂肪含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KBL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以上指标较对照组均改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81.6%,对照组为4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虎杖方治疗MAFLD疗效确切,其作用与减轻FGF21抵抗有关。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5, 54(3):612-616.

      摘要 (95) HTML (0) PDF 1.16 M (15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42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依从性量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心脏-活动恐惧Tampa评分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心理体验量表进行调查,并分析调查结果。结果回收415份有效调查表,有回收率为97.6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依从性总得分为(88.94±17.12)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住院次数和心脏活动恐惧负向影响患者运动依从性,而文化程度、运动自我效能、领悟社会支持及退休正向影响患者运动依从性(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依从性整体水平欠佳,应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 清消法配合小切口病灶切除术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疗效观察

      2025, 54(3):617-619.

      摘要 (53) HTML (0) PDF 1.12 M (15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清消法配合小切口病灶切除术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于该院中西医结合乳腺科接受清消法配合小切口病灶切除术治疗且病理诊断为GLM的160例非哺乳期女性的病历资料,观察并总结其病程及治愈率、复发率。结果治疗总病程为(5.6±4.1)个月。治疗后3、6、12个月治愈率分别为34.4%(55/160)、58.1%(93/160)、93.8%(150/160)。术后随访满3、6、12个月复发率分别为3.1%(5/160)、3.8%(6/160)、5.6%(9/160)。结论清消法配合小切口病灶切除术治疗GLM疗效好。

    • Bias Plan剂量叠加法对左乳腺癌术后放疗计划的影响研究

      2025, 54(3):620-624.

      摘要 (42) HTML (0) PDF 1.17 M (14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Monaco计划系统中Sum Plan与Bias Plan两种剂量叠加方法在左侧乳腺癌术后添加组织补偿物分段放疗计划中的剂量学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在该院接受放疗的29例左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Monaco计划系统在相同优化条件下,以一程计划为基础,依次使用Sum Plan、Bias Plan方法设计二程计划,生成Sum Plan C1、Bias Plan C2计划,比较两种剂量叠加方法下的调强放疗(IMRT)计划剂量学差异。结果与Sum Plan C1比较,Bias Plan C2的计划靶区(PTV)中适形性指数(CI)更差、均匀性指数(HI)更优,危及器官中心脏平均剂量(Dmean)、V5、V10、V30、V40,患侧肺Dmean、V5、V20和对侧肺V5更低,正常组织V5、V10、V15、V20、V25、V30更低,V35更高,子野数和机器跳数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侧乳腺癌术后添加组织补偿物分段放疗计划设计中推荐Bias Plan剂量叠加法。

    • 后外侧入路腰椎融合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和干预措施研究

      2025, 54(3):625-629.

      摘要 (88) HTML (0) PDF 1.15 M (15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后外侧入路腰椎融合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和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该院脊柱外科行后外侧入路腰椎融合术的1 0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收集患者相关信息,通过门诊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就诊信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 078例患者中,发生感染34例,未发生感染1 044例,感染率为3.1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同期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首次手术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均是后外侧入路腰椎融合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因素(P<0.05)。34例手术部位感染患者中,不同感染部位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隙感染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最长。结论针对危险因素,加强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强化围手术期感染控制措施落实,提高手术相关医院感染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很有必要。

    •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增强CT图像肾脏分割模型的建立

      2025, 54(3):630-634.

      摘要 (72) HTML (0) PDF 4.65 M (15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在增强CT图像上构建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肾脏自动分割模型。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该院64例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的肾脏动脉期图像,根据血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其分为轻度肾损伤组、中度肾损伤组、重度肾损伤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采用ITK-Snap软件对图像进行逐层勾画,勾画区域包括肾实质及肾皮质。将数据集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其中训练集40例(每组10例),测试集为24例(每组6例),构建肾实质及肾皮质分割模型并验证;比较肾实质容积及皮质容积的分割性能量化结果;对比4组图像测试集和模型Dice值,利用该模型定量评价肾实质及肾皮质容积,并评估其准确性。结果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增强CT图像肾脏分割模型对肾实质容积和皮质容积分割性能的量化结果显示,肾实质Dice值为93.53%,肾皮质Dice值为81.48%。各组图像肾实质容积和肾皮质容积Dic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467、4.972,P>0.05)。结论构建的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增强CT图像肾脏分割模型,能够用于肾脏实质及皮质的分割,取得的数据可靠。

    • 3D-Slicer结合MRI征象评估穿透型胎盘植入的临床研究

      2025, 54(3):635-638.

      摘要 (54) HTML (0) PDF 1.40 M (15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3D-Slicer软件定量勾画MRI胎盘床异常增生血管对评估胎盘植入侵犯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7月至2023年12月泉州市妇幼保健院57例需进行MRI检查的胎盘植入患者,分为穿透型胎盘植入组(n=11)与非穿透型胎盘植入组(n=46),分析两组患者MRI形态学征象的统计学差异。筛选其中37例MRI扫描显示为胎盘床异常增生血管患者,其中穿透型胎盘植入组11例与非穿透型胎盘植入组26例,通过3D-Slicer软件勾画胎盘床异生血管表面积与体积,分析两组间差异。结果胎盘床异生血管表面积、体积在穿透型胎盘植入组与非穿透型胎盘植入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床异生血管表面积大是穿透性胎盘植入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预测穿透型胎盘植入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7。当胎盘异生血管表面积为1 079.25 mm 2时,灵敏度为81.8%,特异度为88.5%。结论3D-Slicer软件定量中胎盘床异生血管表面积对穿透型胎盘植入的诊断效能高,异生血管表面积越大,胎盘侵犯子宫程度越深入。

    • 银屑病患者认知功能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5, 54(3):639-645.

      摘要 (69) HTML (0) PDF 1.17 M (15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银屑病患者的认知功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就诊于该院皮肤内科银屑病诊疗中心的129例银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基础量表(MoCA-B)进行认知功能调查,分析银屑病患者的认知功能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对象认知功能总得分为12~30分。认知功能正常90例(69.77%),认知障碍39例(30.23%)。与认知功能正常患者比较,认知障碍患者执行功能、词语流畅性、计算、抽象思维、记忆、视知觉、命名、注意得分及MoCA-B总分更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59)、受教育年限(OR=0.855)和发病诱因(OR=0.185)是银屑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重视银屑病患者的认知筛查,早期提供认知干预。

    • 基于CT三维重建的右上肺奇叶应用解剖研究

      2025, 54(3):646-651.

      摘要 (54) HTML (0) PDF 5.37 M (9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CT三维重建分析右上肺奇叶的解剖结构特点。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行胸部薄层CT且诊断为右上肺奇叶的9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利用重建模型统计右上肺奇叶的支气管、血管的走行及肺奇叶患者的右肺上叶解剖结构。结果根据肺奇叶支气管起源与叶支气管数量分类,单分支型为主要类型,占76.1%(70/92),其奇叶支气管大多发自B 1b或B 1a。根据动脉起源分类,仍然以单分支型为主要类型,占72.8%(67/92),其中多数主要发自A 1a,其次为A 1b、A 1a。肺奇叶静脉大多汇入V 1a中(68例,占73.9%),其余则汇入V 1b中(24例,占26.1%)。根据右肺上叶支气管分支类型,一共有6种,其中三分支型是右肺上叶支气管最常见的解剖类型(B 1-B 2-B 3型),占总数的53.3%(49/92)。右肺奇叶的平均体积为(62 869.36±45 097.76)cm 3,小于其他肺段的平均体积。肺奇叶体积较大的患者供应支气管一般为双支,平均体积为(120 421.41±25 294.04)cm 3,而单分支型肺奇叶的平均体积为(43 685.34±31 697.77)cm 3。结论奇肺叶肺部解剖结构具有多重多类型变异的复杂性,可能存在极为罕见的解剖变异情况。

    • 基于孟德尔随机化探究肠道菌群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相关性

      2025, 54(3):652-658.

      摘要 (44) HTML (0) PDF 4.54 M (9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肠道菌群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之间的因果关系。 方法使用两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的方法,通过分析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汇总统计数据来提取与暴露和结局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作为工具变量,根据SNPs的P值挑选暴露工具变量(P<1×10 -5)和结局工具变量(P<5×10 -8)。使用3种不同的孟德尔分析方法进行双向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肠道菌群与DLBCL之间的关系,同时进行异质性、多效性和留一法等敏感性分析。 结果嗜胆菌属(Bilophila属,OR=2.043,95%CI:1.279~3.264),粪热杆菌属(Coprobacter属,OR=1.371,95%CI:1.035~1.816),真杆菌属(Eubacterium eligens group属,OR=1.996,95%CI:1.291~3.087)增加DLBCL的发病风险。另枝菌属(Alistipes属,OR=0.588,95%CI:0.359~0.963),真杆菌属(Eubacterium eligens group属,OR=1.996,95%CI:1.291~3.087),雷克氏菌属(Slackia属,OR=0.688,95%CI:0.479~0.988)降低DLBCL的发病风险。反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分析,未能发现任何关于DLBCL与6种肠道菌群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证据。结论肠道菌群与DLBCL之间存在因果关联。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相关间质性肺疾病呈进展性肺纤维化表型的列线图模型构建及评价

      2025, 54(3):659-667.

      摘要 (45) HTML (0) PDF 3.57 M (9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相关间质性肺疾病(pSS-ILD)患者出现进展性肺纤维化(PPF)表型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评估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 2023年1月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168例pSS-IL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7∶3随机分为训练集(117例)和验证集(51例)。其中训练集患者根据诊断pSS-ILD后1年内是否出现PPF表型分为PPF组(38例)与非PPF组(79例)。另将该院2023年2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24例pSS-ILD患者作为外部验证集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收集入组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症状、实验室结果、肺功能检查结果以及高分辨率CT影像特征等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SS-ILD患者出现PPF的独立预测因子。基于这些独立预测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HL检验以及绘制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纳入的168例pSS-ILD患者中有52例(31.0%)在诊断pSS-ILD后1年内发生PPF。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5羟维生素D水平、高分辨率CT纤维化评分是影响pSS-ILD患者是否发生PPF表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以上预测因子构建列线图,内部验证显示列线图区分能力良好(AUC=0.88,95%CI:0.79~0.98),外部验证显示校准曲线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接近(HL检验χ 2=9.516,P=0.301),提示模型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年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高分辨率CT纤维化评分是影响pSS-ILD患者是否发生PPF表型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以上3个预测因子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一致性,可为pSS-ILD患者发生PPF的临床预测提供参考。

    • 基于决策树模型建立宫颈机能不全患者术后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预警模型

      2025, 54(3):668-672.

      摘要 (30) HTML (0) PDF 1.79 M (9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机能不全(CI)患者术后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并基于决策树模型建立CI患者术后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预警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159例CI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并构建术后不良妊娠结局的决策树模型,内部验证方法为5折交叉验证。结果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22.64%。宫颈环扎时间、羊膜囊膨出、多次环扎、术前宫颈长度、羊水沉积物均为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羊水沉积物是CI患者术后发生不良妊娠结局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术前宫颈长度对CI患者术后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较小。logistic回归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值稍高于决策树模型。5折交叉验证的模型正确率为78.3%。结论临床治疗期间可结合上述两种模型从不同层面发现CI患者术后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医务人员对CI患者的病情评估及干预方案制订提供参考。

    •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单孔加一孔腹腔镜用于大子宫次全切除术疗效评估

      2025, 54(3):673-677.

      摘要 (23) HTML (0) PDF 1.17 M (9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单孔加一孔腹腔镜(SILS+1)用于大子宫行子宫次全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妇科因大子宫(3.5~4.5孕月大小)行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SILS+1组(A组,n=50)和单孔腹腔镜组(B组,n=34)。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成功率、排气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等指标。结果A组手术时间[(110.22±10.36)min]短于B组[(131.53±8.51)min]、A组术中出血量[(41.86±24.20)mL]小于B组[(117.65±51.05)mL]、A组住院费用[(21 308.78±647.90)元]小于B组[(21 769.50±537.84)元]、A组手术成功率(100.00%)高于B组(88.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排气时间、VAS评分、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4.00%)低于B组(8.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LS+1用于大子宫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时,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手术成功率更高,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安全可行。

    • 两种内镜入路下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及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比较

      2025, 54(3):678-682.

      摘要 (22) HTML (0) PDF 7.49 M (9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探索两种内镜入路(椎板间入路和椎间孔入路)下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及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建立单纯融合器融合模型(CAGEF模型)、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板间入路和椎间孔入路模型(BPSP模型和BPSL模型)及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椎板间入路和椎间孔入路模型(TLFSP模型和TLFSL模型)。比较各模型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6种运动状态下的脊柱位移峰值、椎间融合器最大应力、内固定装置最大应力及第3、4腰椎椎间盘最大应力。结果相较于CAGEF模型,另外4种模型的脊柱位移峰值和椎间融合器最大应力均明显下降,且4种固定模型数值接近。BPSP模型在左侧屈、左旋转、右旋转这3种运动状态下内固定装置最大应力大于BPSL模型,TLFSP模型在前屈这1种运动状态下内固定装置最大应力小于TLFSL模型。相较于TLFSP模型和TLFSL模型,BPSP模型和BPSL模型仅在前屈、后伸2种运动状态下内固定装置最大应力更大,其他4种运动状态下则较小。除了CAGEF模型在旋转运动状态下第3、4腰椎椎间盘最大应力较另外4种模型高外,其他各运动状态下各模型第3、4腰椎椎间盘最大应力均接近。结论椎板间入路和椎间孔入路下,双侧椎弓根螺钉和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均是有效的脊柱微创融合术,生物力学情况均较为满意。若选择椎板间入路,推荐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同时减少前屈、后伸的动作;也可考虑行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间关节突螺钉固定,并减少左/右侧屈的动作。但具体的治疗选择仍需要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及临床医师的手术操作能力。

    • 尿液分离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5, 54(3):683-688.

      摘要 (38) HTML (0) PDF 1.88 M (9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尿液分离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VRE-fm)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VRE-fm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从尿液中分离VRE-fm菌株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VRE-fm菌株的药敏结果,根据是否发生尿路感染分为感染组(n=46)和非感染组(n=14)。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VRE-fm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60例尿液分离VRE-fm菌株患者中,女性43例(71.7%),≥65岁36例(60.0%),有留置导尿管病史42例(70.0%),住院时间中位数为26.5 d。VRE-fm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替考拉宁耐药率为95%,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耐药率均为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沉渣WBC>5个/HP是发生VRE-fm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尿液分离VRE-fm的尿路感染多发生于女性、年龄较大的患者,并且与留置导尿管病史明显相关。

    • 弹性矫治器在Ⅱ类错GFDA1畸形早期矫治中的中长期疗效评估与生长监控

      2025, 54(3):689-695.

      摘要 (30) HTML (0) PDF 2.45 M (9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弹性矫治器在Ⅱ类错GFDA1畸形早期矫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3年8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收治的15例7~9岁儿童作为观察组,同期在该院咨询但未治疗的15例儿童作为对照组,评估两组治疗观察前后的骨组织、牙及牙槽组织、软组织及咬合关系的变化;另外每8~10个月收集观察组4阶段X线片,进行全程动态监测。结果两组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骨组织中上下牙槽座角(ANB)、下颌支长(GO-CO)、下面高(ANS-Me)、下颌位置(S-GO)、上中切牙倾斜度(U1-NA角)、上中切牙倾斜度凸度(U1-NA)、下中切牙突距(L1-APo),软组织中Z角、软组织面角(FH-N’P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覆GFDA1(OB)、覆盖(OJ)均低于对照组,磨牙关系中ClassⅠ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4年的治疗ANB逐渐减小,前颅底平面-下颌平面角(SN-MP)基本维持稳定,在后期有轻微减小趋势;U1-NA角、下中切牙倾斜度(L1-NB角)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趋近正常均值水平。结论利用弹性矫治器治疗早期Ⅱ类错GFDA1患者,经过3~4年监控引导后,可有效改善磨牙关系及覆GFDA1覆盖,促进下颌向前生长使面部软组织侧貌协调美观。

    • >循证医学
    • 外直肌倾斜后徙术与传统外直肌后徙术治疗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2025, 54(3):696-700.

      摘要 (34) HTML (0) PDF 1.81 M (9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外直肌倾斜后徙术(S-BLR)和传统外直肌后徙术(C-BLR)治疗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自建库起至2023年11月发表的相关研究,比较S-BLR 与 C-BLR的手术效果,以OR值和 95%CI表示,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手术的成功率、复发率、过矫率和立体视改善率等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研究,涉及296例患者。S-BLR手术的成功率明显高于C-BLR(OR=4.06,95%CI:2.47~6.67,P<0.001),接受C-BLR手术的患者复发率更高(OR=0.21,95%CI:0.08~0.52,P<0.001)。S-BLR和C-BLR手术的过矫率(OR=0.43,95%CI:0.07~2.52,P=0.35)和立体视改善率(OR=0.82,95%CI:0.36~1.83,P=0.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LR手术对治疗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较低的复发率。

    • 不同离心转速下制备的PRF在拔牙创中应用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2025, 54(3):701-708.

      摘要 (34) HTML (0) PDF 8.04 M (9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网状meta分析比较不同离心转速下制备的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在拔牙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集建库至2024年1月1日关于PRF在拔牙创中应用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运用NoteExpress软件挑选文献,RevMan5.3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14.0软件对拔牙后骨密度、骨高度减少量、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干槽症、出血等结局指标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1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2 824个拔牙位点,涉及制备PRF的转速共7种(3 000、2 800、2 700、2 300、1 500、1 400、1 300 r/min)。根据累积概率排序结果显示,在改善骨密度方面,通过2 700 r/min进行离心所制备的PRF效果最好;在改善牙槽骨高度方面,通过2 700 r/min进行离心所制备的PRF效果最好;在改善VAS评分方面,通过1 500 r/min进行离心所制备的PRF效果最好;在减少干槽症发生率方面,通过2 500 r/min进行离心所制备的PRF效果最好;在减少出血方面,通过2 500 r/min进行离心所制备的PRF效果最好。结论基于现有证据,在拔牙后改善骨密度及骨高度方面,采用2 700 r/min所制备的PRF效果最佳;在改善VAS评分方面,1 500 r/min效果最好;在改善干槽症和出血发生率方面,2 500 r/min效果最好。

    • >调查报告
    • 248名医护人员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2025, 54(3):709-712.

      摘要 (70) HTML (0) PDF 1.14 M (10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调查医护人员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今后提升基层医护人员TST筛查规范性提供依据。方法对2023年重庆市27个区县248名具有执业医师或护士资格且承担TST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TST相关知识知晓情况问卷调查,统计调查对象TST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248名医护人员TST相关知识平均得分为(78.3±10.6)分。TST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78.9%(8 213/10 416),其中TB常识方面知晓率为65.4%(1 135/1 736)、TST常识方面知晓率为87.3%(3 248/3 720)、TST原理方面知晓率为53.4%(795/1 488)、TST操作方面知晓率为88.0%(1 964/2 232)、TST结果判读方面知晓率为86.4%(1 071/1 240)。护士的知晓率高于医师和其他(P>0.05),中疫情地区医护人员的知晓率高于高疫情地区和低疫情地区(P<0.001)。TST相关知识知晓达标组和未达标组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类型、单位类型和区域疫情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TST相关知识掌握不全面,为规范TST的应用,应加强对TST相关知识的培训。

    • 高职院校医学生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就业意愿与对策建议

      2025, 54(3):713-718.

      摘要 (34) HTML (0) PDF 1.17 M (10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高职院校医学生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就业意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湖南省3所高职院校1 266名在校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医养机构的职业认知、就业意愿进行调查分析。通过目的抽样,选取不愿意进入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工作的20名医学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37.9%的医学生毕业后愿意到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就业;多因素结果分析显示,有照护老年人的经历、了解医养机构、养老机构参与过志愿服务、医养结合职业认知得分是医学生入职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影响因素(P<0.05)。质性访谈发现,职业认同、岗位能力、薪酬、职称晋升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医学生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就业意愿不强,应提高医学生养老服务职业认知水平,增强职业认同和岗位胜任力,全面落实薪酬、社会保障及职称晋升制度,吸纳更多的医学生从事医养结合服务行业,推进医养结合发展。

    • 重庆市渝北区HIV-1治疗前耐药及分子传播网络特征分析

      2025, 54(3):719-724.

      摘要 (47) HTML (0) PDF 3.84 M (10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重庆市渝北区HIV-1治疗前耐药及分子传播网络的特征,为该地区实施精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收集重庆市渝北区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开展艾滋病抗病毒治疗(ART)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血浆,提取和扩增pol区基因片段,进行HIV-1基因分型和耐药分析,并通过计算基因距离构建分子传播网络。结果获得478条HIV-1 RNA pol基因区片段,共检测出8种HIV-1基因型,以CRF07_BC为主,占60.4%(289/478),其次为CRF08_BC、CRF01_AE和CRF85_BC,分别占15.5%(74/478)、11.7%(56/478)和5.9%(28/478)。HIV-1治疗前耐药率为6.3% (30/478),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和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的耐药率分别为1.7%(8/478)和5.2%(25/478),未检出对蛋白酶抑制剂(PI)的耐药。共有177例HIV/AIDS进入网络,入网率为37.0%(177/478)。累计形成了53个传播簇和198条连接边,每个簇的节点数在2~17,75.3%(149/198)的连接边与双龙湖街道、回兴街道、洛碛镇、古路镇和宝圣湖街道5个街道或乡镇有关。结论重庆市渝北区HIV-1基因型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HIV-1治疗前耐药水平处于中度流行水平,分子传播簇出现了地区聚集性,应进一步开展分子流行病学监测,并根据分析结果开展精准干预。

    • 老年慢性病患者“互联网+护理服务”选择偏好研究

      2025, 54(3):725-730.

      摘要 (34) HTML (0) PDF 2.05 M (9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调查老年慢性病患者“互联网+护理服务”选择偏好,为精准对接其服务需求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离散选择试验,编制老年慢性病患者“互联网+护理服务”选择偏好问卷。采用随机抽样法对342例受访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运用混合logit模型分析偏好结果。结果共回收问卷342份,有效问卷342份,有效回收率100%。研究纳入的6个属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级护士(β=0.491)带来的效用最大,其次为医院规模较大(β=0.479)、医保报销比例70%(β=0.402)。受访者对高级护士的支付意愿最高,如果将服务提供者由初级护士转为高级护士,受访者愿意为此支付约165.1元。受访者对服务内容的支付意愿最低,如果服务内容由基础包转为个性包,受访者需要给予86.8元的补偿。结论老年慢性病患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偏好受到多因素影响,其在选择服务时会对各属性水平进行权衡。

    • >指南解读
    • 2024版《慢性症状性外周动脉疾病的运动治疗共识》解读

      2025, 54(3):731-737.

      摘要 (26) HTML (0) PDF 1.46 M (9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24年2月,欧洲心脏病学会主动脉和外周血管疾病工作组与欧洲血管医学学会和欧洲血管外科学会合作发布《慢性症状性外周动脉疾病的运动治疗共识》,该共识旨在促进和协助建立全面的运动计划,为有症状的慢性外周动脉疾病患者提供最佳建议,并针对外周动脉疾病患者提出了不同的运动训练方案。现对该共识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以为我国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运动治疗提供有益参考。

    • >综述
    • 核糖体蛋白在癌症治疗耐药中的研究进展

      2025, 54(3):738-743.

      摘要 (62) HTML (0) PDF 1.21 M (10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核糖体蛋白(RP)是核糖体的重要构成部分,对核糖体的组装和功能至关重要。近期研究表明RP与肿瘤细胞的生长、衰老、凋亡、侵袭及耐药等过程密切有关。肿瘤的耐药性是导致肿瘤的治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RP可以通过信号通路改变、上皮间质转化、癌症干细胞和肿瘤微环境等多种机制影响肿瘤细胞的耐药性,从而造成癌症患者的预后不良。核糖体靶向治疗是一种有希望治疗癌症患者的方法。该文总结了RP与多种癌症耐药的机制,为阐明肿瘤耐药机制提供新思路,进而为临床预防和降低肿瘤耐药提供新策略。

    • P2X7受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2025, 54(3):744-749.

      摘要 (42) HTML (0) PDF 1.20 M (9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嘌呤能(P)2X7受体属于P受体家族中的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广泛表达于体内组织器官。P2X7受体结构与其他亚型明显不同,导致其对腺苷三磷酸(ATP)亲和力低,在短时间、低浓度ATP刺激下表现为离子通道功能,而在长时间、高浓度ATP刺激下则在细胞膜上形成非选择性孔道,并出现电流易化现象,这两种特性是P2X7受体独特的功能。炎症反应参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P2X7受体的激活可促进多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大量证据也表明P2X7受体参与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该文就P2X7受体的结构、功能及其在各种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 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后爆发痛的研究进展

      2025, 54(3):750-754.

      摘要 (40) HTML (0) PDF 1.17 M (9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椎管内麻醉作为一种常用于分娩镇痛的方法,能有效缓解孕妇痛苦,并提高其对疼痛的控制能力。然而,仍有部分椎管内麻醉后的孕妇出现分娩镇痛后爆发痛。这种剧烈的疼痛可能会影响产程,对母婴安全产生负面影响,并增加转为剖宫产的风险。因此,熟悉并缓解分娩镇痛后爆发痛在临床工作中至关重要。该文就分娩镇痛后爆发痛的危险因素、椎管内麻醉方法、维持麻醉技术,以及降低爆发痛的镇痛药物合理使用等进行了综述。

    • 人工智能在脑血管介入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2025, 54(3):755-759.

      摘要 (44) HTML (0) PDF 1.18 M (9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的日益成熟,在脑血管介入诊疗中应用人工智能的临床案例数正在日益增加。作者检索了自2011年至今发表的相关文献后,对迄今为止人工智能于脑血管介入诊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初步总结。人工智能于介入诊疗的应用呈现算法多元化的趋势,但是大多数应用集中于术前,部分与术后相关,应用于术中的较少。对于未来算法开发方向,主流学者大多聚焦于构建术中自动化决策模型和开发低年资介入医生培训算法。人工智能于脑血管介入方面无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T2型哮喘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2025, 54(3):760-764.

      摘要 (42) HTML (0) PDF 1.17 M (9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免疫性疾病之一,根据气道炎症类型,分为T2型哮喘和非T2型哮喘。不同表型的哮喘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及对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目前,针对难治性哮喘已研发出包括生物制剂在内的多种治疗方式。但是大部分治疗方式对T2型哮喘治疗效果更好。因此,通过特异度强、灵敏度高的生物标志物及时准确地识别T2型哮喘并判断其严重程度至关重要,这有助于指导T2型哮喘的精准化治疗,提高疗效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该文总结了近年来与T2型哮喘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以期为哮喘的精准化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中抗反流策略的研究进展

      2025, 54(3):765-769.

      摘要 (49) HTML (0) PDF 1.17 M (9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是治疗肥胖及其合并症的有效手段。LSG以其安全性高、效果显著等优势,在减重手术中的应用比例持续增加。该手术不仅能够实现持续性减重,还能有效改善肥胖患者的代谢性并发症。然而,研究显示LSG有增加胃食管反流疾病(GERD)发生风险的可能。长期反流不仅导致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下降,还可能成为诱发食管癌的重要因素,因此预防肥胖患者LSG术后GERD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近年来,抗反流手术在GERD的外科治疗中逐渐兴起,显示出良好的效果。但将抗反流手术技术应用于减重手术中仍不常见。该文旨在综述肥胖患者LSG术中采用抗反流手术的现状,探讨其可行性、有效性及潜在优势。

    • IP3R钙离子通道与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2025, 54(3):770-774.

      摘要 (39) HTML (0) PDF 1.18 M (9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肺动脉高压等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至今仍不完全清楚,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钙离子通道在上述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钙离子作为重要的第二信使,能够参与人体内众多的生理和病理过程。研究表明1,4,5-三磷酸肌醇受体(IP3R)通道主要参与钙离子浓度和分布的平衡,当平衡被打破,便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发生,而IP3R通道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探索。

    •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在儿童神经代谢性疾病中的应用现状

      2025, 54(3):775-778.

      摘要 (37) HTML (0) PDF 1.16 M (9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儿童神经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长,该疾病的临床诊断缺乏特异性,易发生漏诊、误诊,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及经济负担。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1H-MRS)可以无创检测、定量分析脑代谢物含量,间接反映脑代谢状态的变化情况,从而为儿童神经代谢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综述 1H-MRS在儿童神经代谢性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现状。

    • 丙戊酸治疗脊髓损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2025, 54(3):779-785.

      摘要 (36) HTML (0) PDF 2.29 M (9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脊髓损伤(SCI)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脊髓运动功能障碍、部分感觉丧失和括约肌功能障碍。SCI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两个阶段,原发性损伤阶段的脊髓细胞坏死和继发性损伤阶段的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和自噬导致大量细胞受损,导致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在调节细胞活性及基因转录中起关键作用,SCI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与蛋白乙酰化水平不平衡相关的转录功能障碍有关。丙戊酸是一种HDAC抑制剂,临床常作为抗癫痫药物使用,可能具有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潜力。丙戊酸通过抑制HDAC进而调节氧化应激、细胞自噬、离子失衡、小胶质细胞分化及抑制炎症反应,发挥神经保护作用。该文综述了丙戊酸治疗SCI的相关分子机制。

    • >卫生管理
    • 中国西南地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人员岗位胜任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5, 54(3):786-790.

      摘要 (47) HTML (0) PDF 1.14 M (9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调查中国西南地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简称“医院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3年6-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对中国西南地区87所医院的感控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医院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自评量表和组织支持感量表3个部分,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医院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影响因素。结果回收有效问卷340份,医院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自评量表平均得分为(5.70±0.94)分,在核心维度中,医院感控基本技能和专业发展能力分别是得分最高和最低的维度。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院等级、工作时间、组织支持(价值认同和工作支持)是医院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的影响因素(P<0.001)。结论医院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总体处于中上水平,不同等级医院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差异较大,管理者需重视医院感控工作价值并创造支持性的工作环境,促进其岗位胜任力的提升。

    •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提高脓毒症患者1 h集束化治疗达标率中的应用

      2025, 54(3):791-797.

      摘要 (36) HTML (0) PDF 1.17 M (9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提高脓毒症患者1 h集束化治疗达标率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工作小组,分析脓毒症患者1 h集束化治疗流程,运用HFMEA筛选出关键流程中的高风险因素,分析原因,制订干预措施。结果HFMEA实施后的观察组高风险环节风险优先数(RPN)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乳酸监测、抗菌药物使用前留取血培养、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液体复苏(30 mL/kg)、血管活性药物使用、5项治疗措施全执行的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MEA实施后的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ICU病死率较对照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8 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HFMEA对提高脓毒症患者1 h集束化措施治疗达标率、降低28 d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 中医医师劳务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2025, 54(3):797-800.

      摘要 (38) HTML (0) PDF 6.60 M (9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中医医师劳务价值评价指标体系,为科学评估其劳务价值提供分析工具。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初步拟定指标框架,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并确定权重。结果两轮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5、0.920,专家意见基本达成一致,构建出包括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的中医医师劳务价值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及权重分别为时间投入(0.094 1)、劳动投入(0.247 1)、技术投入(0.501 0)和风险压力(0.157 8)。结论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具备规范性和科学性。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